漫步中英街(深圳沙头角)有感

      前几天,去了南方海边度假,路过景点“中英街”(深圳沙头角),看到一大群小学生排队过“关口”有感。

      我是下午4点多钟看见这群小学生排队”入关“(回家),阵势颇为壮观。为什么大陆孩子们要去香港上学?是何道理?我想了一想,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中英街,又脏又乱,熙熙攘攘,左边是简体字,右边是繁体字,显得怪怪的。我买了一瓶香港地区生产的可口可乐,味道与北京可乐略微不同,其他“年货”,我一眼都不看。

        大陆孩子去香港上学,课本不同,教育氛围(目标)不同,孩子将来长大了怎么办?我有点儿犯晕了。

2013319日,在《紫荆》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题为”250米中英街,滿載歷史記憶“。文章说:地處深港邊界的中英街是人們感到十分神秘的地方。香港回歸前,這裡是一街兩國分治;香港回歸後,這里是一街一國兩制。這條250米長的小街歷史内涵十分豐富。它是我們的國家從落後挨打到獨立自主,從閉關自守到改革開放的歷史見證,也是深港兩地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見證。”

        中英街是英國租借“新界”的歷史產物。在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背景之下,189869日,中英雙方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將沙頭角海到深圳灣之間最短距離直線以南、今界限街以北的廣大地區以及附近235個島嶼和大鵬、深圳兩灣水域租借九十九年。

          该文作者说,“根據《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沙頭角(土名桐蕪墟)當時劃在華界,港界的沙頭角墟是後來形成的。兩個沙頭角墟之間邊界綫上有一條名為「鸕鷀徑」的小路,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逐漸形成一條街道,即中英街。”这就是中英街的历史由来。

            在一条街道的两旁,一边是社会主义,一边是资本主义,两者相距不足5米,此景实乃世界所罕见,漫步其间,滋味确实不一般。当前,中英街上的人们都在置办“年货”,但是,人们多半从社会主义商店买东西,资本主义商店几乎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呢?

          言归正传。那帮孩子为什么要“入关”回家,“出关”上学?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孩子为什么要去资本主义上学?实际上,他们是资本主义孩子(香港孩子当然要接受资本主义教育),但是,他们却住在社会主义的家中。

            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英街逐漸變得冷清。原因是造成當年空前繁榮的外部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內地商品經濟逐步發達,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二是2003年逐步開放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以後,到香港旅遊購物不再是難事。

           总之,在中英街上漫步时,我亲眼看见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压倒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凸显了邓小平理论的巨大威力。

袁萌 元月17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