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蓝桥杯Day19 - 堆排序基础知识

一、每日一题 - 填充

详细题解

s = input()  # 输入字符串
n = len(s)  # 定义字符的长度
judge = ["00", "11", "0?", "1?", "?0", "?1", "??"]
# 把所有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
count = 0  # 设置计数器
i = 1  # 设置循环条件索引值
while i < n:
    if s[i-1:i+1] in judge:  # 在循环中将字符串遍历进行判断
        count += 1  # 如果符合计数器 + 1
        i += 2  # 并将索引值向后移动2个
    else:
        i += 1 # 不符合条件索引值向后移1个

print(count)  # 最后打印出结果

 我觉得最难的在于不纠结?到底是0还是1,而是直接把他看成数字去跟已知情况进行判断。我一直在纠结?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是1,什么时候是0,把自己的思路的限制住了。

二、堆排序

预备基础知识 - 树

 一些基本知识:

根节点:每棵树最上面的单独的一个节点,如上图A为根节点。

叶子节点:每棵树中最末梢的,不再有分支的节点。如上图B,C,H,I,P,Q,K,L,M,N为叶子节点。

树的深度(高度):层数是几,深度(高度)是几。如上图树的深度(高度)是4,因为有4层。

节点的度:某个分叉的节点分了几个叉,节点的度就是几。如上图E的度为2,F的度为3.

树的度: 节点的度中最大的数,就是树的度。如上图节点的度最大为A分了6个叉,所以树的度为6

孩子节点/父节点:挂在某个节点下面,称为这个节点的孩子节点,某个节点称为父节点。如上图中E是父节点,I,J是孩子节点。

子树:在树中单独拎出来一些节点还能组成树的,称为这棵树的子树。如上图中E,F,G单独拎出来后还是一棵树,故能称为是A这棵树的子树。

这些都是按照我理解的概念写出来的,可能不完善也不是很清楚,最好还是参考课本上的定义概念。

二叉树

 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最下一层可以不满,但节点序号必须按照从左到右排序的方式进行排列

 二叉树的存储方式

 因为堆排序要用到二叉树的存储方式,所以要了解一下

 在堆排序中我们使用顺序存储方式,那么就是把数字放到列表中,在下图中找到父节点与左孩子和右孩子节点之间的数字关系,以方便我们去寻找数据。

 堆排序 - 什么是堆

 

 堆的向下调整

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堆,但自身不是堆,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向下调整来将其变成一个堆。

堆排序的过程

ok代码实现问题明日再学习。

三、学习碎碎念

慢慢开始上难度了,今天上算法课回答问题了,根据之前自己的冒泡排序的笔记,果然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也想对自己说别太浮躁,别太着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努力的去迎接自己的未来。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