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8版)第一章 概述 (1.1~1.3)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信息时代:以网络为核心

2、大众熟知的网络

(1)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2)有线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3)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三网融合”:融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3、Internet的中文译名

(1)因特网:推荐,但却长期未得到推广。

(2)互联网:目前流行最广,事实上的标准译名。

互连网:仅在局部范围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 ≠互连网。

4、互联网的 2 个重要基本特点

(1)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可以非常便捷、非常经济地交换各种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终端都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2)共享(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由于网络的存在,这些资源好像就在用户身边一样地方便使用。

连通性和共享是 Internet 提供许多服务的基础。

1.2 互联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1、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 由若干节点(node)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2、互连网 (internetwork 或 internet): 有多个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 互连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连网:把许多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互连网 (internet) ≠ 互联网 (Internet)

1.2.2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69 – 1990,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

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不是一个互连网。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 TCP/IP 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

人们把 1983 年作为互联网的诞生时间。

1990 年,ARPANET 正式宣布关闭。

2、第二阶段:1985 – 1993 ,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

国家科学基金网 NSFNET。

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互联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3、第三阶段:1993 – 现在,全球范围的多层次 ISP 结构的互联网。

出现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提供接入到互联网的服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多层次 ISP 结构: 主干 ISP、地区 ISP 和本地 ISP, 覆盖面积大小和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

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快速交换分组,常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 世界上较大的 IXP 的峰值吞吐量都在 Tbit/s 量级。

内容提供者 (Content Provider):在互联网上向所有用户提供视频等内容的公司,不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的转接服务。

4、20 世纪 90 年代:万维网 WWW 的问世

万维网 WWW  (World Wide Web):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 CERN 开发,成为互联网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9 年 3 月底,互联网的用户数已超过了 43.8亿。

1.2.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1、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简称ISOC)

ISOC下面的技术组织——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

(1)互联网工程部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2)互联网研究部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

2、标准发表:以 RFC 的形式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论)。

所有的 RFC 文档都可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

任何人都可以用电子邮件随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建议。

但并非所有的 RFC 文档都是互联网标准。只有很少部分的 RFC 文档最后才能变成互联网标准。

RFC 文档按发表时间的先后编上序号(即 RFCxxxx,xxxx 是阿拉伯数字)。

1.3 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1、处在互联网边缘部分的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end system)。

端系统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差别: 小的端系统:普通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                                                                 大的端系统:非常昂贵的大型计算机或服务器。

端系统的拥有者:可以是个人、单位、或某个 ISP。

2、“计算机之间通信”的含义: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进程”就是“运行着的程序”。

3、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Client / Server 方式,简称为C/S 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主要特点:                                                                                                           客户程序:被用户调用后运行,需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                                                   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客户请求。                                                              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                              客户程序的地址。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2)对等连接方式(Peer to Peer 方式,简称为P2P 方式)

两台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

只要都运行了 P2P 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1.3.2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是互联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向网络边缘中的主机提供连通性,使任何一台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分组转发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电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量的平方(N2)成正比。

“交换 (switching)”的含义: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分为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主叫和被叫双方互相通电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连接:释放刚才使用的专用的物理通路(归还通信资源)。                             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特点: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这导致在传送数据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真正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 10%,甚至不到 1%,已被用户占用的通信线路资源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空闲的。

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就构成了分组 (packet),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分组交换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互联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                                                              元。                                                                                                                                                   发送端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原来的报文。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分组在互联网中的转发:根据首部中包含的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进行转发。                                                      每一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选择传输路径。                                                                                      位于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负责转发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                                                          路由器要创建和动态维护转发表。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传输路径。

分组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排队延迟: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                                                                            不保证带宽:动态分配。                                                                                                                    增加开销:各分组必须携带控制信息;路由器要暂存分组,维护转发表等。

3、报文交换

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电报通信就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但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区别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 1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