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目录
速率:
信道(Channel):表示向某一方向传送信息通信(通信!=通信线路)一条通信线路在逻辑上往往对应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速率(Speed):指连接到网络上的节点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也叫数据率、比特率或数据传输速率(真题常用),
单位为 bit/s(或 b/s、bps) ,有时也用 B/s(1B = 8b) 。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量前缀:千(k,103 )、兆(M,106 )、吉(G,109 )、太(T,1012 )
计组、操作系统中的数量前缀含义有区别 。可通过 Mac 系统的活动监视器或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查看网络速率

带宽:
一指某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如家庭宽带的上行、下行带宽 ;
二指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单位为 Hz,信道带宽越大,传输数据的能力越强,二者本质相关,遵循香农定理和奈氏准则 。节点间通信实际能达到的最高速率受带宽和节点性能共同限制 。
真题:
 结论:节点间通信实际能达到的最高速率,由带宽、节点性能共同限制。
结论:节点间通信实际能达到的最高速率,由带宽、节点性能共同限制。
吞吐量: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受带宽限制和网络负载情况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工程师会用到,考试中较少出现 。
时延:
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有时也称延迟或迟延。
包括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数据长度除以发送速率)、传播时延(信道长度除以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度)、处理时延(路由器处理数据所花时间)和排队时延(数据在队列中排队的时间) 。总时延为这四种时延之和,每增加一段链路,都会增加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

真题(2):


时延带宽积:
等于单向传播时延乘以带宽(信道长度,电磁波传播速度)
含义是一条链路中已从发送端发出但尚未到达接收端的最大比特数,可用于设计最短帧长 。
往返时延(RTT):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完数据,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游戏延迟反映的就是 “手机 — 服务器” 之间的往返时延 。
信道利用率:
指某个信道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是有数据通过的,
信道利用率不能太低,否则浪费资源;也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导致网络拥塞 。

信道利用率不能太低,浪费资源
信道利用率也不能太高,容易导致网络拥塞
真题:

真题(之前的那个):

时延带宽积 = 单向传播时延 × 带宽
思维导图:


jjsj
 
                   
                   
                   
                   
       
           
                 
                 
                 
                 
                 
                
               
                 
                 
                 
                 
                
               
                 
                 扫一扫
扫一扫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到【灌水乐园】发言
到【灌水乐园】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