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d: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rs 与cache )使用的数量,但其中可能部分缓存并未实际使用。
free:未被分配的内存。
shared:共享内存。
buffers: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buffers数量。
cached: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cache数量。
-/+ buffers/cache:表示物理内存的缓存统计。
used2:也就是第一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也是实际使用的内存总量。 // used2为第二行
free2 = buffers1 + cached1 + free1 // free2为第二行,buffers1等为第一行
free2:未被使用的buffers与cache和未被分配的内存之和,这就是系统当前实际可用内存。
Swap:表示硬盘上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
===============================================================================
页缓存或文件缓存,是由好几个磁盘块构成,大小通常为4k,在64位系统上为8k,构成的几个磁盘块在物理磁盘上不一定连续,文件的组织单位为一页, 也就是一个page cache大小,文件读取是由外存上不连续的几个磁盘块,到buffer cache,然后组成page cache,然后供给应用程序。
Page cache在linux读写文件时,它用于缓存文件的逻辑内容,从而加快对磁盘上映像和数据的访问。具体说是加速对文件内容的访问,buffer cache缓存文件的具体内容——物理磁盘上的磁盘块,这是加速对磁盘的访问。
================================================================================
对物理磁盘上的一个磁盘块进行的缓冲,其大小为通常为1k,磁盘块也是磁盘的组织单位。
buffer cache目的是为在程序多次访问同一磁盘块时,减少访问时间。系统将磁盘块首先读入buffer cache,如果cache空间不够时,会通过一定的策略将一些过时或多次未被访问的buffer cache清空。程序在下一次访问磁盘时首先查看是否在buffer cache找到所需块,命中可减少访问磁盘时间。不命中时需重新读入buffer cache。
对buffer cache的写分为两种:
- 直接写
这是程序在写buffer cache后也写磁盘,要读时从buffer cache上读
- 后台写
程序在写完buffer cache后并不立即写磁盘,因为有可能程序在很短时间内又需要写文件,如果直接写,就需多次写磁盘了。这样效率很低,而是过一段时间后由后台写,减少了多次访磁盘的时间。
Buffer cache是由物理内存分配,Linux系统为提高内存使用率,会将空闲内存全分给buffer cache ,当其他程序需要更多内存时,系统会减少cache大小。
===============================================================================
如果内核需要单独访问一个块,就会涉及到buffer page,并会检查对应的buffer head。
===============================================================================
虚拟内存的表现形式。系统为了应付一些需要大量内存的应用,而将磁盘上的空间做内存使用,当物理内存不够用时,将其中一些暂时不需的数据交换到交换空间,也叫交换文件或页面文件中。做虚拟内存的好处是让进程以为好像可以访问整个系统物理内存。因为在一个进程访问数据时,其他进程的数据会被交换到交换空间中。
===============================================================================
表示交换缓存的大小。Page cache是磁盘数据在内存中的缓存,而swap cache则是交换分区在内存中的临时缓存。
===================================================================================
内核有两种类型的内存映射:共享型(shared)和私有型(private)。
私有型是当进程为了只读文件,而不写文件时使用,这时,私有映射更加高效。 但是,任何对私有映射页的写操作都会导致内核停止映射该文件中的页。所以,写操作既不会改变磁盘上的文件,对访问该文件的其它进程也是不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