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如果我们需要持久化 Java 对象比如将 Java 对象保存在文件中,或者在网络传输 Java 对象,这些场景都需要用到序列化。
简单来说:
- 序列化:将数据结构或对象转换成可以存储或传输的形式,通常是二进制字节流,也可以是 JSON, XML 等文本格式
- 反序列化:将在序列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数据转换为原始数据结构或者对象的过程
对于 Java 这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来说,我们序列化的都是对象(Object)也就是实例化后的类(Class),但是在 C++这种半面向对象的语言中,struct(结构体)定义的是数据结构类型,而 class 对应的是对象类型。
下面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常见应用场景:
- 对象在进行网络传输(比如远程方法调用 RPC 的时候)之前需要先被序列化,接收到序列化的对象之后需要再进行反序列化;
- 将对象存储到文件之前需要进行序列化,将对象从文件中读取出来需要进行反序列化;
- 将对象存储到数据库(如 Redis)之前需要用到序列化,将对象从缓存数据库中读取出来需要反序列化;
- 将对象存储到内存之前需要进行序列化,从内存中读取出来之后需要进行反序列化。
- 序列化(serialization)在计算机科学的数据处理中,是指将数据结构或对象状态转换成可取用格式(例如存成文件,存于缓冲,或经由网络中发送),以留待后续在相同或另一台计算机环境中,能恢复原先状态的过程。依照序列化格式重新获取字节的结果时,可以利用它来产生与原始对象相同语义的副本。对于许多对象,像是使用大量引用的复杂对象,这种序列化重建的过程并不容易。面向对象中的对象序列化,并不概括之前原始对象所关系的函数。这种过程也称为对象编组(marshalling)。从一系列字节提取数据结构的反向操作,是反序列化(也称为解编组、deserialization、unmarshalling)
-
常见序列化协议有哪些?
JDK 自带的序列化方式一般不会用 ,因为序列化效率低并且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常用的序列化协议有 Hessian、Kryo、Protobuf、ProtoStuff,这些都是基于二进制的序列化协议。
像 JSON 和 XML 这种属于文本类序列化方式。虽然可读性比较好,但是性能较差,一般不会选择。
-
为什么不推荐使用 JDK 自带的序列化?
我们很少或者说几乎不会直接使用 JDK 自带的序列化方式,主要原因有下面这些原因:
- 不支持跨语言调用 : 如果调用的是其他语言开发的服务的时候就不支持了。
- 性能差:相比于其他序列化框架性能更低,主要原因是序列化之后的字节数组体积较大,导致传输成本加大。
- 存在安全问题: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当输入的反序列化的数据可被用户控制,那么攻击者即可通过构造恶意输入,让反序列化产生非预期的对象,在此过程中执行构造的任意代码。相关阅读:应用安全:JAVA 反序列化漏洞之殇 - Cryin、Java 反序列化安全漏洞怎么回事? - Monica。
-
Kryo
Kryo 是一个高性能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工具,由于其变长存储特性并使用了字节码生成机制,拥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较小的字节码体积。
另外,Kryo 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序列化实现了,已经在 Twitter、Groupon、Yahoo 以及多个著名开源项目(如 Hive、Storm)中广泛的使用。
著作权归JavaGuide(javaguide.cn)所有 基于MIT协议 原文链接:https://javaguide.cn/java/basis/serializ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