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神话仍在继续

         Google,一个耀眼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
         自1998年,由两个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在加州的一间车库创办以来,Google就开始了一系列炫目的表演:成为互联网搜索的代表——每天用88种语言回答世界各地网民的超过2亿条的搜索请求,平均每秒超过2300个;成倍的收益增长速度——2000年为2500万美元,2001年翻了四倍达1亿美元,2002翻了三倍达3亿美元。而据预测,今年Google还有可能将这一数字再翻一倍多,达到7亿美元;最近,Google正在谋划上市……
         短短五年时间,这个由6人组成的“小作坊”,迅速成长为拥有800多名员工的“业界领袖”,总计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在它手中迅速转变为6亿到8亿美元的年获利能力。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沉寂低迷的时刻,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最让人妒忌的互联网宠儿,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创新盈利模式,初创神话
         作为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Google从一开始就以“踏实”著称。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在互联网大打“注意力经济”牌,大肆投入广告宣传之际,Google始终保持低调,并将全部精力与资金投在技术上。这一点,不仅使之在经济不景气时节约了大量运营成本,而对技术的专一,也很快让Google在讲究实效的搜索引擎市场上尝到了甜头。良好的口碑,让Google迅速被网络用户所接受。
         但Google的脱颖而出还得益于它的一次创新。如今,已被广大网民接受,并被各主要搜索引擎服务商竞相模仿的界面,便是Google当年的首创。这种以单一对话框为主要内容的页面风格,改变了以大量“信息”充斥页面,以图片、FLASH等色彩鲜亮的动感画面吸引用户的页面思维模式,它为那些“只想上来很快地搜索一下,然后迅速离开”的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使之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和用户难以割舍的网络助手。
         然而,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仅有巨大的用户规模和访问量,还不足以证明其成功。实际上,在经历了泡沫之后,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现金,已成为困扰每一个互联网经营者的难题。Google之所以被视为互联网时代的神话,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建立了一条简单且有效的盈利之路,从而把用户访问量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也改变了搜索服务商不盈利的历史。
         Google创建的第一获利模式,是收取搜索引擎的使用费。通过授权其他网站或企业使用其搜索技术,Google可以收取一定的技术授权费用。据统计,包括雅虎、美国在线、网景和中国的网易、新浪、TOM在内的全球主要门户网站及150多家企业,都在使用Google的搜索技术。
         虽然,Google曾公开表示其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技术授权使用费,但有消息称,目前其年利润的三分之二也都来自广告收入——Google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广告提供者,拥有超过10万家的广告商。
广告才是Google最重要的收入来源。Google最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就是关键词广告(AdWords)。这种服务是将关键词搜索与客户广告结合起来,即根据客户购买的关键字,以纯文本方式将广告安置在相关搜索页面的右侧空白处,每个页面最多放置8个这样的文字链接。与其他网站相比,Google的广告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图片的纯文本格式;将广告特殊标注。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创举”不仅使之进一步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同时也没有失去广告客户的信任。因为,统计显示这种被打上“赞助商链接”字样的广告的点击率高达2%,超出传统条幅广告的5倍。

多重出击,能否守住辉煌
         相对于另外一些昙花一现的互联网公司,Google依靠近乎单一的搜索业务,简单的盈利模式,发展到今天仍然生机勃勃。对于历史,Google似乎并不知足。从其自2002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今天的它正试图更大限度地发挥搜索之能,以期将Google的标识布满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为了这个目标,Google开始涉足更多的细分领域:新闻、电子商务、目录、Weblogs的个人网络日志等等。但无论进入哪个领域,其都未忘记自己的立足之本——搜索。而有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平台做支撑,Google所到之处也往往所向披靡。例如:去年news.Google.com正式发布,通过整合全球4000多家机构的新闻资源,Google News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的新闻链接站点。
         最近,Google的队列中更增添了一些新的成员,组建Froogle提供商品检索服务,完成对Blogger的收购,收购专门从事个性化和关联搜索工具研究的Kaltix。有分析人士指出,Google的系列举动表明这个以“踏实”著称的搜索服务商正在寻找商业利益与搜索服务的结合点,这种打造个性化搜索服务的举措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商业需求。
         实际上,为满足商业客户的需求,Google不仅推出了一项新的广告效果跟踪工具,还推出了两种新的广告业务:其一,以月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的网站为服务对象,帮助广告商寻找到最为合适的登载广告的地点;其二,是一项名为“AdSense”的自助式服务,它可以帮助小型互联网网站的运营商自动将目标广告登在内容页面上,而且每次网站的访问者点击其中的广告就可以收取费用。
         面对Google在各个领域的排兵布阵,面对Google野心勃勃的进攻态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了不安。在评论家们不断抬出的“Google威胁论”面前,以雅虎、eBay、美国在线为代表的“老字号”网站,纷纷摆出积极应对之姿态。以雅虎为例,在先后收购了搜索广告提供商Overture Services、Inktomi之后,它又对中国搜索服务商3721表示出购买意向。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在使用Google的搜索引擎,但雅虎已经为与之分道扬镳留下了后路。
尽管Google一再表示,要继续维持与雅虎和美国在线等公司的良好关系,以期增加更多的用户数量,但一旦Google的扩张战略触及后者的切实利益,双方的分崩离析将在所难免。而一旦失去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支持,Google的意义又将何在呢?业内人士指出,处理这一矛盾的关键,是“Google会分食多大的因特网大饼,并且如何与其他公司分享”。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雅虎大肆收购搜索技术提供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互联网搜索领域巨大的市场前景。除雅虎之外,不甘让Google独食的还有微软。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微软要涉足搜索市场的传闻不绝于耳:先是传微软收购Google,后来有消息称微软正在网罗相关技术人才,通过自主开发技术强力进军搜索引擎市场。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看似风光的Google其实并不好过。面对老伙伴们的“猜忌”,Google能否平衡各方利益?面对对搜索市场早已垂涎的雅虎们,Google还能在搜索老大的位置坐多久?面对微软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平台优势,Google会不会成为Netscape第二?

进军中国,机会抑或挑战
         与国际搜索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态势相比,国内搜索市场也并不平静,无论是传统的搜索服务商百度、慧聪,还是门户网站新浪、搜狐,都在为应对Google的挑战积蓄力量。而对于搜索市场的大蛋糕,各方也都射出虎视眈眈的目光。在百度暗自打造“百度在线”主推“竞价排名”产品之时,后起之秀慧聪则忙于抢夺门户客户,而一向不甘寂寞的3721也被接连不断的官司、购并“绯闻”搞得脱不开身。与此同时,以新浪、搜狐、TOM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也开始加大搜索领域的投资,并已将搜索视为其新的、重要的收益来源。
         百度、慧聪虽然均承认Google在技术上有过人之处,但同时也表示应看到在中文搜索市场,本土企业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资源方面,国内搜索服务商早已开始整合各方优势,慧聪在这一点上做得尤其突出——在成立搜索联盟之后,慧聪通过集结众家之力的资源优势很快让自己这个搜索市场的“小字辈”异军突起,成为可以与百度抗衡的霸主之一。
         在本土搜索服务提供商与门户网站攻城略地之际,Google——他们最为担心的搜索大鳄却迟迟没有宣告其到来。Google的迟到,对本土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喜讯,这让它们有机会积蓄力量,在技术、本地化及用户需求做足准备,等待挑战。而对Google而言,虽然在中国已经培养了无可比拟的用户优势,但由于其迟迟未在中国推出正式的广告代理业务,其在商业客户中的影响力,远不如百度的“竞价排名”和慧聪的“搜索排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Google这种技术过人,用户忠诚度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搜索“巨鳄”而言,一旦进军中国市场,无疑将会在整个国内的搜索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而在Google之后,或许还有雅虎、微软,也将搅局国内搜索市场。就整体实力而言,与Google相比,国内的搜索服务商显然都不在一个层次。那么,国内的搜索服务商将如何在技术与服务等诸多方面有所创新,把握自己的优势,如何保证其在未来市场的生存空间,是其今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