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p>这是一个p</p>
<a>这是一个a</a>
<a>这是又一个a</a>
</div>
a:nth-child(2)的意思是:先拿出a元素的父元素(即div)中的第2个子元素,再看看是不是a,正好是,所以就选中了“<a>这是一个a</a>”;
同理,a:nth-child(1)的意思是:拿出div的第1个子元素,一看,是个p,不是a,所以不选中任何东西。
这样,就给人一种从第二位开始的错觉,如果你在a前面写两个p,就会给人一种从第三位开始的错觉,事实上,nth-child()当然是从1开始的。
建议尽量使用:nth-of-type()
a:nth-of-type(1)的意思是:选中a元素的父元素(即div)中的第一个a
nth-of-type与class结合使用
1)同种类型元素拥有同一个class
这种就是本文一开始时候提到的情况,让我们回到上面的第一个例子:
<div class='box'>
<p>第一个段落</p>
<p class='child'>第二个段落</p>
<p>第三个段落</p>
<p class='child'>第四个段落</p>
</div>
.child:nth-of-type(1) {
background-color: red;
}
运行结果:
根据以上nth-of-type的定义可知,nth-of-type这个选择器是根据元素的类型去选择的。
当解析到.child:nth-of-type(1)时,浏览器一开始并不知道要选择的元素类型是什么,它会先找到.child这个类名,找到.child之后得知p元素拥有这个class,所以此时浏览器就知道了它要从p元素里面去匹配,就变成了p.child:nth-of-type(1),找到了第一个p元素之后判断它有没有.child类名,有就匹配到该元素,没有则匹配不到任何元素。
所以,在这里要匹配到第1个拥有.child的p元素,应该将代码改成:
.child:nth-of-type(2) {
background-color: red;
}
要匹配到第2个拥有.child的p元素,则把代码写成:
.child:nth-of-type(4) {
background-color: red;
}
2)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拥有同一个class
重新修改DOM结构如下:
<div class='box'>
<p class='child'>第一个段落</p>
<span class='child'>乱入的span1</span>
<p class='child'>第二个段落</p>
<span class='child'>乱入的span2</span>
</div>
.child:nth-of-type(2) {
background-color: red;
运行结果:
此时.child:nth-of-type(2)同时匹配到了第二个p元素和第二个span元素。浏览器会先去找.child这个class,找到.child后会把拥有.child这个类名的不同类型的标签分别划分到不同的组里面,再从这些组中分别进行选择。
总结下来就是:
.class:nth-of-type(n)会同时选择到所有具有.class的元素类型组中的第n个拥有.class类的元素。
也就是说.class:nth-of-type(n)相当于 *.class:nth-of-type(n),它会匹配到所有拥有.class的 *:nth-of-type(n), *在这里表示所有拥有.class的元素类型。
以上例子中的.child:nth-of-type(2)就相当于p.child:nth-of-type(2),span.child:nth-of-type(2)。也就是拥有.child的所有p:nth-of-type(2), span:nth-of-type(2)。
原文:https://blog.csdn.net/dolanf/article/details/758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