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MySQL索引要用 B+tree

前言

当你在遇到了一条慢 SQL 需要进行优化时,你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优化手段是什么?

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添加索引,在大多数情况下面,索引能够将一条 SQL 语句的查询效率提高几个数量级。

索引的本质:用于快速查找记录的一种数据结构。

索引的常用数据结构:
二叉树
红黑树
Hash 表
B-tree (B树,并不叫什么B减树😁)
B+tree
数据结构图形化:数据结构图形化网址

索引查询

大家知道 select * from t where col = 88 这么一条 SQL 语句如果不走索引进行查找的话,正常地查就是全表扫描:从表的第一行记录开始逐行找,把每一行的 col 字段的值和 88 进行对比,这明显效率是很低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如果走索引的话,查询的流程就完全不一样了(假设现在用一棵平衡二叉树数据结构存储我们的索引列)

此时该二叉树的存储结构(Key - Value):Key 就是索引字段的数据,Value 就是索引所在行的磁盘文件地址。

当最后找到了 88 的时候,就可以把它的 Value 对应的磁盘文件地址拿出来,然后就直接去磁盘上去找这一行的数据,这时候的速度就会比全表扫描要快很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实际上 MySQL 底层并没有用二叉树来存储索引数据,是用的 B+tree(B+树)。

为什么不采用二叉树

假设此时用普通二叉树记录 id 索引列,我们在每插入一行记录的同时还要维护二叉树索引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当我要找 id = 7 的那条数据时,它的查找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找 id = 7 这一行记录时找了 7 次,和我们全表扫描也没什么很大区别。显而易见,二叉树对于这种依次递增的数据列其实是不适合作为索引的数据结构。

为什么不采用 Hash 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此时用 Hash 表记录 id 索引列,我们在每插入一行记录的同时还要维护 Hash 表索引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时候开始查找 id = 7 的树节点仅找了 1 次,效率非常高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 MySQL 的索引依然不采用能够精准定位的Hash 表。因为它不适用于范围查询。

为什么不采用红黑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此时用红黑树记录 id 索引列,我们在每插入一行记录的同时还要维护红黑树索引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插入过程中会发现它与普通二叉树不同的是当一棵树的左右子树高度差 > 1 时,它会进行自旋操作,保持树的平衡。

这时候开始查找 id = 7 的树节点只找了 3 次,比所谓的普通二叉树还是要更快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 MySQL 的索引依然不采用能够精确定位和范围查询都优秀的红黑树。

因为当 MySQL 数据量很大的时候,索引的体积也会很大,可能内存放不下,所以需要从磁盘上进行相关读写,如果树的层级太高,则读写磁盘的次数(I/O交互)就会越多,性能就会越差。

B-tree

红黑树目前的唯一不足点就是树的高度不可控,所以现在我们的切入点就是树的高度。

目前一个节点是只分配了一个存储 1 个元素,如果要控制高度,我们就可以把一个节点分配的空间更大一点,让它横向存储多个元素,这个时候高度就可控了。这么个改造过程,就变成了 B-tree。(B树)
B-tree 是一颗绝对平衡的多路树。它的结构中还有两个概念

  1. 度(Degree):一个节点拥有的子节点(子树)的数量。(有的地方是以度来说明 B-tree 的,这里解释一下)

  2. 阶(order):一个节点的子节点的最大个数。(通常用 m 表示)

关键字:数据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tree 的查找

B-tree 的查找其实和二叉树很相似:

二叉树是每个节点上有一个关键字和两个分支,B-tree 上每个节点有 k 个关键字和 (k + 1) 个分支。

二叉树的查找只考虑向左还是向右走,而 B-tree 中需要由多个分支决定。

B-tree 的查找分两步:

  1. 首先查找节点,由于 B-tree 通常是在磁盘上存储的所以这步需要进行磁盘IO操作;
  2. 查找关键字,当找到某个节点后将该节点读入内存中然后通过顺序或者折半查找来查找关键字。若没有找到关键字,则需要判断大小来找到合适的分支继续查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查找过程中发现,B-tree 比对次数和磁盘IO的次数其实和二叉树相差不了多少,这么看来并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比对是在内存中完成中,不涉及到磁盘IO,耗时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 B-tree 中一个节点中可以存放很多的关键字(个数由阶决定),相同数量的关键字在 B-tree 中生成的节点要远远少于二叉树中的节点,相差的节点数量就等同于磁盘IO的次数。这样到达一定数量后,性能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B-tree 的插入

当 B-tree 要进行插入关键字时,都是直接找到叶子节点进行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流程
比如我们现在需要在 Max Degree(阶)为 3 的 B-tree插入元素:72

  1. 查找待插入的叶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节点分裂:本来应该和 [70,88] 在同一个磁盘块上,但是当一个节点有 3 个关键字的时候,它就有可能有 4 个子节点,就超过了我们所定义限制的最大度数 3,所以此时必须进行分裂:以中间关键字为界将节点一分为二,产生一个新节点,并把中间关键字上移到父节点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ip : 当中间关键字有两个时,通常将左关键字进行上移分裂。

B-tree 的删除

删除操作就会比查找和插入要麻烦一些,因为要被删除的关键字可能在叶子节点上,也可能不在,而且删除后还可能导致 B-tree 的不平衡,又要进行合并、旋转等操作去保持整棵树的平衡。

随便拿棵树(5 阶)举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情况一:直接删除叶子节点的元素

删除目标:50

  1. 查找元素 50 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在 [36, 50, 63] 节点移除 50 后,依然符合 B-tree 对节点内关键字的要求:
┌m/2- 1 ≤ 关键字个数 ≤ m - 15/2- 13 - 15 - 1

2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完成

情况二:删除叶子节点的元素后合并+旋转

删除目标:11

  1. 查找元素 11 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在 [10, 11] 节点移除 11 后,违背 B-tree 对节点内关键字的要求:
┌m/2- 1 ≤ 关键字个数 ≤ m - 15/2- 12 - 15 - 1

214
  1. 在它只剩1个关键字后,需要向兄弟节点借元素,这时候右兄弟有多的,它说:我愿意把14借给你

但不可能让11和14放一起,因为 14 > 12 ,这时候就要进行旋转~

首先,将父节点的元素 12 移到该节点,然后 12 就让位给1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整个过程就是删除叶子节点元素后的合并、旋转操作。

接着删除 10

  1. 在 [10, 12] 节点移除 10 后,违背 B-tree 对节点内关键字的要求

在它只剩1个关键字后,需要向兄弟节点借元素,这时候没有兄弟有多的该怎么办呢

首先,将父节点的元素 8 移到该节点,这时候 36812 都小于14,就先把它们放一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又发现父节点只剩个14了,它又违背了 B-tree 对节点内关键字的要求,接着造!!!

首先,还是将父节点的元素 20 移到该节点,这时候根节点都直接没了,直接合并 14、20、26、72 关键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整个过程包括删除叶子节点和非叶子节点的合并、旋转操作

情况三:删除非叶子节点的元素后合并+旋转

删除目标:12

  1. 查找元素 12 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移除 12 后,违背 B-tree 对节点内关键字的要求

对于非叶子节点元素的删除,我们需要用后继元素覆盖要被删除的元素,然后在后继元素所在的叶子中删除该后继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1. B-tree 主要用于文件系统以及部分数据库索引,例如:MongoDB。
    从查找效率考虑一般要求 B-tree 的阶数 m ≥ 3

  2. B-tree 上算法的执行时间主要由读、写磁盘的次数来决定,故一次I/O操作应读写尽可能多的信息。

  3. 因此 B-tree 的节点规模一般以一个磁盘页为单位。一个结点包含的关键字及其孩子个数取决于磁盘页的大小。

B+tree

上面这些例子相信大家对 B-tree 已经有一定了解了,而 MySQL 底层用的索引数据结构正是在 B-tree 上面做了一些改造,变成了 B+tree

B+tree 和 B-tree 区别:

所有的子节点,一定会出现在叶子节点上

  1. 相邻的叶子节点之间,会用一个双向链表连接起来(关键)
  2. 非叶子节点只存储索引,不存储数据,就为放更多索引
  3. 相比 B-tree 来说,进行范围查找时只需要查找两个节点,进行遍历就行。而 B-tree 需要获取所有节点,

相比之下 B+tree 效率更高。

每个节点都被称作一个磁盘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tree 的叶子节点包含所有索引数据,在非叶子节点会存储不存储数据,只存储索引,从而来组成一颗 B+tree。

B+tree的查找

B+tree 最大的优势就在查找上,主要是范围查询更加明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查询单个关键字上,和 B-tree 差不多:先把通过磁盘 I/O 找到节点,再把节点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内部关键字比对,然后通过大小关系再决定接下来走哪个分支。

但是差别就在于 B+tree 的高度更加可控一些。MySQL 默认给一个磁盘页数据分配的大小是 16KB,也就是 16 × 1024 = 16384 字节

证明:直接在数据库中通过 SQL 语句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进行验证。
当我们的叶子节点全部撑满之后,可以来算一算它树的高度。
我们拿阿里的《Java 开发手册》嵩山版中对表主键的要求进行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gint 大概占 8Byte,索引旁边放指向下一节点的磁盘文件地址那块是6Byte,是 MySQL 底层写死了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计算:16384 Byte / (8+6) Byte ≈ 1170,也就是说一个节点设置 16KB 大小的话可以放 1170个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叶子节点一个关键字占用1KB时,那一个节点就可以放16个元素,当整棵树叶子节点全部都被撑满时,通过计算 1170 × 1170 × 16 = 21902400

最后结果为2千多万,树的高度才为3,也就是我们要的高度可控。这也就是为什么 MySQL 的表有上千万数据的情况下,查询效率依然快的原因。

B+tree的插入

插入还是挺简单的:当节点内元素数量大于 (m-1) 时,按中间元素分裂成左右两部分,中间元素分裂到父节点当做索引存储,本身中间元素也还会分裂右边这一部分的。
操作流程

  1. 第一次在空树中插入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依次插入 2,3,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插入 5;
    当插入关键字 5 时,此时节点内元素数量大于 (5-1) ,即超过了4个,这时候就要进行分裂;
    以中间元素分裂,中间元素分裂到父节点当做索引存储,由于叶子节点包含所有索引数据,所以本身它还会分裂至右边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过程是在叶子节点上进行分裂操作
    下面再来个插入后的非叶子节点分裂操作(大差不差)
    在以下的基础上插入关键字: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关键字13 插入到 [9, 10, 11, 12, 13] 后节点内元素数量超过了4个,准备进行分裂;
    以中间元素(11)分裂,中间元素分裂到父节点当做索引存储,本身它也还会分裂右边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关键字11 被挪到父节点去之后,节点内元素数量超过了4个,又要准备进行分裂
    以中间元素(7)分裂,中间元素分裂到父节点当做(冗余)索引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插入完毕

B+tree的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标删除元素:14

  1. 删除 14 关键字后,它所在的节点只剩 13 一个关键字了。
┌m/2- 1 ≤ 关键字个数 ≤ m - 15/2- 12 - 15 - 1

214

准备借元素!

  1. 直接通过右兄弟节点(只有它有富余)进行移动,然后再更新父节点的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删除元素:16

删除 16 关键字后,它所在的节点只剩 17 一个关键字了,又要准备借元素;

这时候兄弟节点都没有多的,就直接把它和兄弟节点合并,再删除父节点中的关键字

合并关键字 [13, 15, 17] ,在删除父节点中的关键字 1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1. 单个节点存储越多的元素,自然在整个过程中的磁盘I/O交互就越少;
  2. 相对 B-tree 来说,所有的查询最终都会找到叶子节点,这也是 B+tree 性能稳定的一个体现;
  3. 所有叶子节点通过双向链表相连,范围查询非常方便,这也是 B+tree 最明显的优势。

文章转载:为什么 MySQL索引要用 B+tree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