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能类指标
1.1 时延
时延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直接影响网络应用的性能,在网络测量过程中,常常测量以下指标:
➢单向时延(One-way Transmit Time,OTT):从源节点发送数据报文开始,到目的节点接收到报文的时间。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两节点间的往返时延由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单向时延、目的节点到源节点的单向时延、目的节点的处理时延3部分组成。
➢时延抖动:由于网络上变动的排队时延等原因造成的数据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统一,它代表报文到达过程的平稳度。
1.2 带宽
带宽(Bandwidth)是指单位时间(一般是1秒)内所能传输的数据量。是衡量网络特征的重要指标。
需要区分链路上可用带宽与实际链路中每秒所能传送的比特数(吞吐量)。通常更倾向于用吞吐量(Throughput)来表示一个系统的测试性能。
1.3 丢包
衡量链路丢包性能的参数主要有丢包率、丢包距离、丢包频率等。
2 流量类指标
对于流量类测量,通常是通过统计来分析整体的流量特征,在测量过程中常见的流量类指标有
✓报文类统计指标
✓峰值流量
✓数据流统计特征(数据包大小、端口等统计信息)
✓数据分组到达频率
✓…
✓流类统计指标
✓流持续时间(流持续时间检测、长持续时间流检测)
✓流量熵值指标
✓…
3 拓扑类指标
对于网络拓扑类的测量,通常包括中心性、相似性和鲁棒性的度量。
3.1 拓扑结构中心性
网络节点的价值往往取决于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通常用中心性指标度量。
- 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用网络节点的直接邻居个数来表示这个节点的重要程度。(最直接的中心性度量)
- 介数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BC):用经过节点的最短路径数来体现其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控制能力。
- 接近数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CC):用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最短距离的平均值来定义的节点重要性指标。
3.2 拓扑结构相似性
- 基于共享邻居的节点相似性
- 基于路径的相似性
- 节点控制能力相似性
3.3 拓扑结构鲁棒性
鲁棒是Robust的音译,也就是健壮和强壮的意思。它也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
- 节点间的平均路径长度
- 最大连通子图的规模
3.4 其他
- 节点度分布
- 网络平均节点度
- 度相关性
- 聚集系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