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智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驶入中国时代

​7月26日,广汽埃安正式宣布将在ADiGO自动驾驶系统中引入一款“智能”激光雷达,AION LX等多款车型将搭载该激光雷达量产。

这是国内知名激光雷达企业RoboSense(速腾聚创)推出的第二代车规级智能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其“智能”秘密武器在于硬件智能+软件智能,即硬件上的智能“凝视GAZE”功能与软件上的智能目标级感知功能。

据公开消息显示,第二代激光雷达通过软硬件系统级的智能化升级,已经从一维扫描的机械式硬件“信息收集器",进化为“硬件智能+软件智能”的二维智能扫描“信息理解者”。

新一代激光雷达的量产,预示着整个激光雷达市场竞争开始进入全新系统级别的“智能”竞争时代。

激光雷达“上车”不仅仅是作为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冗余,在各项性能指标方面需要达到车规要求,还需要面对真实应用场景的细分需求,融入智能汽车生态,提升用户体验。

而对整个智能汽车产业来说,在激光雷达这个核心赛道上,以速腾聚创为代表的一批国产供应商率先量产落地,已经具备与全球Tier 1巨头、外资供应商同台竞速的实力,这也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掌握话语权的新开端。

一、激光雷达变革:智能升级

智能汽车的升级需要更加“智能”的雷达。

在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司机在各种场景下都需要时刻小心的关注各种特殊路况,比如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要关注远处动态车辆与静态小障碍物;驶过街道路口时,警惕周边行人和两轮车;经过拥堵路段时,则提防周边车辆强行加塞行为。

同样的,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同样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复杂驾驶场景,这就要求激光雷达硬件性能需要基于不同的路况下环境感知重点作出优化。除了以上,随着高阶ADAS功能的逐渐普及,用户对ADAS的驾驶体验感要求也会提升。

RoboSense(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M1可变焦的智能“凝视”功能,是一种能真正融入智能汽车生态和应用场景的硬件智能化提升。

其可以根据驾驶场景调节扫描方式,随时聚焦驾驶者关心的重点感知区域,比如在高速上提高分辨率可以检测到障碍物的距离更远、在街道上提高刷新帧率更快的响应周围障碍物的变化。

在硬件智能化的基础上,匹配RoboSense(速腾聚创)领先的点云AI感知算法RS-LiDAR-Algorithms,推动用户的驾乘体验从安全到舒适升级。

RoboSense(速腾聚创)第二代固态激光雷达M1的量产,预示着整个激光雷达市场竞争开始进入全新的智能化和软硬件系统级别竞争阶段。

对车企来说,下一阶段满足车型量产需求的激光雷达将不单是在性能上满足车载要求,更需要面向具体的细分应用场景解决感知痛点,基于不同场景系统做出系统级别的优化升级,实现成本可控的同时,提升安全可靠性,并能带来驾乘体验的提升。

安全和舒适是前提,但L3才是真正目标。当各家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上市后,高速自动驾驶(HWP,High way Pilot)与拥堵自动驾驶(TJP,Traffic Jam Pilot),两大L3功能OTA第一次推送的时间节点以及实现的效果,将成为各大车企“激光雷达量产车”之间智能化角逐竞争的焦点。

既要快,又要好,保障应用功能的最终落地成功性,不但需要激光雷达硬件的成熟,还需要软件感知算法的成熟,两大组成缺一不可。

如果选了一款刚开发一两年,还在前期样机阶段的产品,在DV阶段将会遇到不可预期的“坑”,量产交付时间将不断延期;如果选一款点云特征不规律且与行业积累相悖的产品,算法开发将会面对很多需要从零开始的技术研究,开发周期加长且难以预测。

因此,成熟可量产的车规激光雷达硬件与成熟可部署的激光雷达感知算法,是帮助车企规避开发风险、确保两大L3功能成功推送的根基。

对激光雷达供应商来说,市场开始进入了软硬件系统级别的竞争阶段,激光雷达公司的赛道将不仅仅是硬件比拼。

正如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首席执行官Austin Russell所说:“你可以让10家不同的汽车制造商来测试你的硬件,但如果没有软件方面的能力,就永远无法投入量产。” 

在量产部署端,RoboSense(速腾聚创)软件智能提供“即插即用”感知算法,该公司AI感知算法RS-LiDAR-Algorithms在此之前已经实现了前装量产“上车”。

截止目前,包括宝马、奔驰、本田、丰田等企业纷纷宣布搭载激光雷达量产,国内广汽埃安、长城、上汽、北汽ARCFOX、小鹏、蔚来、理想等等自主品牌已经表现出反超的势头。

在上述车企的激光雷达量产供应商名单中,已经有了RoboSense(速腾聚创)、华为、大疆等中国企业。

这都表示,在“智能”激光雷达量产赛道上,中国供应商的实力已经凸显。

二、智能汽车迎来中国时代

不久前,小鹏汽车在港股正式上市,当日总市值一度高达2800亿港元,甚至还超过了自主品牌一哥吉利汽车;在此之前,长城汽车将5年投入1000亿,筹谋1万人的软件团队,全力向智能电动化转型,另外已经有上汽、广汽、吉利、长安、东风等头部企业纷纷立下了向智能化和新能源化转型的目标。

这背后,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智能电动化市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智能电动的变革浪潮中迎来重启。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数十年,如今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传统汽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一直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难以实现国产化突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痛。

几年前开始,自主品牌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了新能源化浪潮,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带动了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引擎之一。

如今,汽车产业面临智能网联大变革,更是中国汽车制造全面超车的重要机遇,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另一大重要引擎。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新车(合资+自主)搭载前向ADAS(L0-L2)上险量为381.63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41.03%;其中搭载前向L2级ADAS新车搭载上险量为154.63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86.21%。

在这个背景下,包括全球车企巨头和传统Tier 1巨头纷纷加速了对中国市场的深耕和本土化布局。

值得警惕的是,在毫米波雷达、ADA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甚至芯片领域,传统Tier 1 和外资巨头均占据了主导优势,国产供应商依旧是奋力追赶的角色。

比如在核心传感器毫米波雷达领域,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4月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前装标配搭载前雷达合计175.68万颗,同比增长52.71%;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这个巨大的市场依旧是博世、大陆、电装等几家占据了主场。

在ADAS领域,过去几年博世、采埃孚、Mobileye等国际大厂在ADAS行业形成了垄断性的优势。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新车前向ADAS搭载方案Tier1供应商市场仍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博世、大陆、电装、安波福、采埃孚五家企业合计占据超过90%份额。中国初创公司一直很难在前装前向ADAS领域有大的突破。

明显的趋势是,传统Tier1已经加快了中国本土化布局,并表现出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其目的不言而喻。在汽车智能化几个核心零部件市场中,自主品牌供应商们在短期内实现反超依旧还有一定困难。

但在智能汽车另一大核心零部件激光雷达赛道上,这一局面将彻底反转。

过去几年时间,超过50家初创公司,包括传统Tier 1巨头及跨界科技巨头、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纷纷涌入激光雷达这个新领域,这其中不乏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的企业,足见竞争之激烈。

在2020年开启的激光雷达首轮量产潮中,已经有几家自主品牌跻身量产头部阵营。

激光雷达这种全新传感器要实现前装量产,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比拼,除了满足车辆设计、实际应用场景和性价比等关键因素,激光雷达供应商从研发到制造、供应、售后支持等等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RoboSense(速腾聚创)还是造车国家队(广汽埃安)定点的第一个国产激光雷达企业。除此之外,其实RoboSense(速腾聚创)还获得了来自北美新造车企业、 “新实力与新势力”车企、顶级超跑品牌等多家车企的定点项目,覆盖车型从超跑到家用车、从乘用车到商用车。

与此同时,在芯片领域,包括地平线、黑芝麻等几家逐渐在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量产落地。

上述现象代表着,在中国智能汽车多个核心产业链中,中国自主品牌开始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

自主品牌初创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实力,获得了来自造车国家队、新造车和外资品牌的量产项目认可,同时也在积极面向下一代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进行了深入布局。

从去年开始,包括ADAS等自主品牌供应商开始了全面突围,比如已经有一批国产ADAS企业陆续拿到前装量产订单,并且不再是早期的纯预警项目,而是一套完成的ADAS解决方案。

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些自主品牌供应商们正在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跨入智能化,中国智能汽车已经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