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间隙法

【腹语】各位不必看
平均间隙法,这个名字;第一次听说是在20年上半年,在家里上《工程测量学》网课的时候听到的。我记得那时候也就掌握了个大概,虽然有次作业或者是考试的时候让画它的流程图,那时候也是糊弄过去了 哈哈哈,这次又有作业让画其流程图,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认真捋一捋。(出于对自己的负责,虽然以后可能用不到)


1、简介及思想

德国 Hanover 大学教授 H.Pelzer 和 W.Niemeir 于1971 年提出了平均间隙法(Hanover法),是比较经典的变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分为整体检验和局部检验,利用统计检验理论进行点位稳定性分析。其中整体检验用来判断监测网点中是否有动点,而局部检验是为了找出动点。

平均间隙法的思路:假设在两个观测周期期间,网中所有基准点均为发生变化,那么可以把两个观测周期的观测看成是对同一网进行的两次连续观测,由这两次观测资料所求得的两组基准点坐标可以看成是一组双观测值,则利用由双观测值之差求方差的方法计算观测值的单位权方差估计值。在求出d(两观测周期观测值之差)和Qd(协因数阵)以后,先进行两周期图形一致性检验(或叫“整体检验”)。如果通过检验则所有参考点是稳定的。否则,就要找出不稳定点。寻找不稳定点的方法是“尝试法”,依次去掉一个点,计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的程度。图形不一致性减少最大的点视为不稳定点。排除不稳定点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图形一致性(指去掉不稳定点后的图形)通过检验为止。

2、计算公式

1 t 检验法(含精度一致性检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整体检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局部检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间隙法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但是需要保持两期监测数据的基准统一,那样计算出来的间隙及其协方差阵才能反映真实形变,分析结果才可靠。

3、流程图

改进的平均间隙法进行点位稳定性分析的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文献

[1]刘定威. 变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郝传才. 变形监测网点稳定性分析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
[3]黄声享, 尹晖, 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第2版[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3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流浪猪头拯救地球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