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专栏125|林彦宏: 研发突破令太阳能电池更高效、更耐用

文 / 林彦宏教授

太阳能或光伏技术是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应用日趋普遍。我们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分子钝化处理方法,显著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能和耐用性,有助于推进这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生产。

11dd3598599f41dd577afb5ad57a51c6.png

这次突破的窍门,在于团队成功识别出钙钛矿性能和寿命的关键材料参数。钙钛矿被誉为新一代光伏材料,由于它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令它在光伏再生能源有着莫大的潜力。此项研究成果已于《科学》期刊上发表。

8b9e23f2d123c0c58bd4250f398994d2.jpeg

香港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助理教授林彦宏(右)、香港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博士生曹雪莉(中)及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经理杨思恩博士(左)

团队探索了多种钝化方法。钝化是一种化学处理过程,可以减少材料中的缺陷,或减少缺陷带来的影响,让制造光伏器件时,电池性能得以提升,以及延长电池的工作寿命。而这个研究项目的一个重点,就是怎样使用「氨基硅烷」系列分子来钝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怎样可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能呢?在最近十年的技术发展中,『钝化』工艺担当了重要角色。然而『钝化』有多种不同方式,其中能达致最高效能的那些方法,往往在器件长期工作的稳定性方面并不能带来显著改善。

针对着钙钛矿多晶薄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态,团队首次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氨类分子(即一级氨、二级氨或三级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氨类分子改善这些表面。分别使用「外部」(工作环境外)和「内部」(工作环境内)方法观察分子与钙钛矿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辨识出可以大幅提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的分子。换句话说,我们找到了哪些分子可以使得材料受激发时发射更多光子,令表面缺陷减少、品质提高。

16810b22a317d2212805486b764668dd.png

我们研发出这种方法,对于钙钛矿堆叠型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意义重大。钙钛矿堆叠型太阳能电池结合了具有不同带隙的多层光活性材料,由于这种设计能在每一层吸收太阳光的不同部分,充分运用太阳光谱,所以它得以提高整体效能。

在太阳能电池示范中,团队制造了中等面积(0.25平方厘米)和大面积(1平方厘米)的电池器件。实验发现,这种方法在不同的带隙范围都能将光电压损失维持在低水平,保持高电压输出,这些电池器件达到了超过热力学极限90%的高开路电压。再分析测试数据,并与有文献记录的约1,700组数据进行基准比较,结果显示,达到的能源转换增益,属迄今所知的最佳成绩之一。

8f87652d17cfb6089a0006d632fb269b.jpeg

氨基硅烷分子及其制造和光电特性

更重要的是,这项成果达到了《国际有机及混合型光伏稳定性峰会(ISOS)-L-3协议》下有关氨基硅烷钝化电池高效运行稳定性的标准。测试当中,电池在经过大约一千五百小时的高强度加速老化过程后,最大功率点效率和功率转换效率均保持在高水平。并且,依照降至初始值的95%来评估,团队所获得钝化后的太阳能电池依旧保有19.4%之最佳最大功率点效率和20.1%之最佳功率转换效率。与相对应的能带带隙之电池比较,这两项数值所彰显的成就,是在目前已知研究当中的最高效能及最长寿命。

团队开发的氨基硅烷处理技术不仅有助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能和提升耐用度,还适用于工业规模生产。我们的技术其实类似半导体行业广泛使用的六甲基二硅氨的气相法处理工序,并且由于两者的相似性,我们所开发的分子钝化处理方法可以轻易地融入现有的制造工序,极为适用于光伏技术的大规模生产,以应用在商业级别的大面积太阳能电池与光伏器件上。

*团队成员还包括香港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博士生曹雪莉、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经理杨思恩博士,以及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锡菲大学的合作伙伴。

林彦宏教授简介

0a66fd6a04bed936247980bc963195c4.jpeg

林彦宏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2022年起担任欧洲经济委员会委员,曾任牛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职位和台湾友达光电高级研发工程师。林教授还荣获材料研究学会(MRS)研究生金奖,帝国理工学院固体物理奖。

迄今为止,林教授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60多篇文章,包括《科学》、《自然电子学》、《天然材料》、《大自然能源》、《自然界通讯》、《焦耳》、《先进材料》、《能源与环境科学》和《JACS》等。并担任美国物理学会(APS)PRX Energy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林教授团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新型晶体和无序材料,用于电磁能收集和光电神经形态学的大规模应用;为新型半导体材料中的亚晶缺陷位点行为模型建立主动机器学习范式。;探索用于神经形态引导的生化传感的固态和离子器件的架构混合等。

3c3fdcd008dbca21455aafb168a098b0.png

主编 | 袁冶

责编 | 周姗

核校 | 柳松、许珺、吴倩

来源 | 转载自香港科技大学官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