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厂程序员自述:我37岁,年薪百万,等着被公司干掉!

这篇博客讲述了大厂程序员面临的中年危机,37岁的任逸和邹志远等人在技术更新快速的互联网行业中感到焦虑。尽管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担心失去竞争力,尤其是在大厂工作的蒋晨阳面临KPI压力。程序员通常有三条出路:技术深造、转管理或创业,但每个选项都有其挑战。面对35岁门槛,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未来,并寻找应对策略。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程序员真的干到35岁就干不动了?”

在这个某乎问题下,443个答案为中年码农指明了三条道路:

走技术,转管理、自己创业。

实际上,回答投放到广袤的现实,大龄程序员的“求生之路”的确是清晰明朗的,大概率都在这三个方向里。

只是清晰的规划放置在个体上,学历、家庭、精力、无法降低期望阈值都成为制约因素,远没键盘下那么容易。

面对提前来到的中年危机,“被高龄”的程序员,有得选,也没得选。

无论是普通出身的码农,还是自带光环的大厂程序员,他们都在不断地问自己:

我以后要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 大厂梦

36岁生日这天,任逸失业了。

前年,他从华为外包辞职,去了一家创业公司。本想着能撑两年,结果一年不到,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

去创业公司时,朋友觉得这个选择有风险,外包更加稳定,“基本跟事业单位一样。”

但也是稳定,让任逸感到不安。

来华为外包前,任逸在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做了6年。和大部分频繁跳槽的程序员相比,他算是“定力很强”。

小公司团队氛围好,工资待遇也不差,但技术焦虑一直裹挟着他。六年里,他写代码全靠网上自学,“没人告诉你写的怎么样。”

他用了一种具象的表达来描述自己的代码水平,“别人去南山,可以直达,我可能要绕到龙岗和福田,再到南山。”

来华为外包,是解决技术焦虑的一根稻草,“做大项目,学新技术。”

现实是,他在公司过着朝九晚七的生活,偶尔新版本需要测试,才需要通宵赶工。

“技术一点没学到,就学了一堆办公室政治。”

技术焦虑同样存在30岁的邹志远身上。

五年前,他进入IT行业,薪资从8500到如今的18000。放在行业里,这个薪资和涨幅都不算太高&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