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物理层

第一节 数据通信基础

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1,消息与信息

  • 人类能够感知的描述称为消息,如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消息中所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而消息是信息的载体。
  • 《通信的数学原理》中给出信息的数学定义:信息是对事物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表述。信息是可以度量的,其大小与消息的不确定性,即概率成反比,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越大,其产生的信息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2,通信

  • 通信的本质就是在一点精确或近似地再生另一点的信息。——香农
  • 通信的目标是尽可能远,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
  • 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的各种技术,设备和方法的总体,称为通信系统

3,信号

  • 在通信系统,传递信息需要有适合的载体在传输通道中传播,这样的载体称为信号,通常以电磁的形式存在,并利用电压电流频率相位等物理量的变化来表示信息。

4,数据

  •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及其组合,通常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也可以是其他抽象的符号。
  • 数据体现了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联系。

5,信道

  •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介质,或信道是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 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介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介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化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二,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 通信系统的作用是将消息从信源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将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介质的集合称为通信系统。任何一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都应该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噪声源等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信源:将消息转换为信号的设备。
    • 发送设备: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进行适当的变换的装置,使之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变换的方式主要包括编码调制
    • 信道:信号传输的媒介,分为有线信道无线信道两大类,具体类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大气层外层空间等。
    • 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及进行译码解调,还原原始的发送信号。
    • 信宿:信号的终点,并将信号转换为供人们能识别的消息。
    • 噪声:对通信信号产生干扰和影响的各种信号。噪声对通信系统是有害的,但又无法完全避免。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 通信系统根据信号种类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因变量完全随连续消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但其因变量一定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是指表示消息的因变量是离散的,自变量时间的取值也是离散的信号。数字信号的因变量的状态是有限的。
  • 模拟和数字信号的转化:模拟信号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以通过解码平滑等步骤恢复为模拟信号。
  • 数据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数字通信系统是指信道中传输的信号是离散的数字信号,而数据通信系统是指在信源和信宿端处理的是二进制数据,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以是模拟,也可以是数字。由于数字通信相比与模拟通信有着许多优势,目前的数据通信系统多采用数字信号的传输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数据通信方式

  • 按数据传输方向,分为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 按二进制数据传输的时空顺序分为并行通信串行通信
  • 按发送和接收方对数据保持步调一致的措施分为异步通信同步通信
1,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
  •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任何时间都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如广播。
  •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或同时接收)。如对讲机。
  •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即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如电话,网络。
2,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 并行通信是为一个字节的每一位(bit)都设置一个传输通道,全部位(bit)同时进行传送。并行通信模式传输速度快,但消耗材料多,造价高,所以不适用于长距离的传输。一般只在计算机内部元器件之间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如计算机与存储器的总线传输。
  • 串行通信只为信息传输设置一条通道,数据的一个字节中每一位(bit)依次在这条通道上传输。串行通信节省设备线路开销,但速度相对并行通信慢,一般应用于长距离数据传输。计算机设备中的RS-232接口和USB接口就属于串行通信。
3,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 同步技术是指通信系统中实现收发两端动作统一,保持收发步调一致的过程。就是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信息的重复频率和起止时间来接收数据。
  • 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有异步式同步(异步)和同步式同步(同步)。
  • 异步数据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独立进行发送,一次传输一个字符,每个字符用5~8位来表示,在每个字符前面加一个起始位,以指明字符的开始,每个字符后面增加1个或2个停止位,以指明字符的结束;无字符发送时,发送方就一直发送停止位。接收方根据起始位和停止位判断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并以字符为单位接收数据。异步传输不需要在收发两端间传输时钟信号,实现比较简单;但是传输效率较低,只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系统。
  • 同步数据传输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发送。每个数据块内包含多个字符,每个字符可用5~8个位表示;在每个数据块的前面加一个起始标志,以指明数据块的开始,在其后面增加一个结束标志,以指明数据块的结束。接收方根据起始标志和结束标志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接收。同步传输方式的传输效率高,开销小,但收发双方需要建立同步时钟,实现和控制比较复杂。同步传输方式适合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第二节 物理介质

  • 物理介质是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物理介质分为导引型传输介质非引导型传输介质

一,引导型传输介质

  • 引导型传输介质,又称为有线信道,以导线为传输介质,传输效率高,但是部署不够灵活。常用的包括用电线传输电信号的架空明线,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等。

1,架空明线

  • 指平行且相互分离或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长距离传输的最高允许频率为150kHz左右,可以复用16路语音信号;短距离传输时,传输频率可达300kHz左右,可再增加复用12路语音信号。
  • 优点:传输损耗较低;缺点:易受天气和外界电磁干扰,对外界噪声敏感,带宽有限。以基本被淘汰。

2,双绞线

  • 将两根相互绝缘的铜线并排绞合在一起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既可以用于模拟传输也可以用于数字传输。主要用于基带传输。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在EIA/TIA-568-A中,规定了5个种类的UTP标准,而5类UTP是目前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不同类别双绞线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单位长度的绞合次数,导线的绞合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抵消,从而提高了传输速率。

  • UTP类别带宽/MHz典型应用
    316低速网络,电话网络
    42010Base-T以太网
    510010Base-T以太网,100Base-T快速以太网
    5E(超5类)100100Base-T快速以太网,1000Base-T千兆位以太网
    62501000Base-T千兆位以太网,ATM网络

3,同轴电缆

  • 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是空心圆柱形网状编制金属导体,内导体是金属导线,两者之间填充绝缘实心介质。网状编织导体同时也起到屏蔽网的作用,可以有效抵抗电磁干扰。
  • 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质量,同轴电缆主要用于频带传输。

4,光纤

  • 光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光纤是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导光介质复合纤维制成,内层(纤维中心)称为纤芯,纤芯外包另一种折射率的介质,称为包层
  • 如果纤芯和包层是两种均匀介质,折射率只在两种介质的边界发生突变,则光波只在边界发生折射,这种光纤称为阶跃(折射率)型光纤
  • 如果光纤的折射率不是突变的,而是沿半径增大方向逐渐减小,光波在其中的传输路径是随折射率的变化而逐渐弯曲的,这种光纤称为梯度(折射率)型光纤
  • 按光纤内光波传输模式的不同,光纤可以分为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 光纤优点:
    • 通信容量非常大,最高可达100Gbit/s。
    • 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不容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 体积小,重量轻。
  • 光纤通信中通常选择在光纤信道中传输损耗最小的波长光波。符合这一条件的光波波长主要有两个:1.31 μ m \mu m μm和1.55 μ m \mu m μm

二,非引导型传输介质

  • 又称为无线信道。

  • 频段名称典型应用
    3~30Hz极低频(ELF)远程导航,水下通信
    30~300Hz超低频(SLF)水下通信
    300~3000Hz特低频(ULF)远程导航
    3~30kHz甚低频(VLF)远程导航,水下通信,声纳
    30~300kHz低频(LF)导航,水下通信,无线电信标
    300~3000kHz中频(MF)广播,海事通信,测向,救援,海岸警卫
    3~30MHz高频(HF)远程广播,电报,电话,传真,搜救,业余无线电
    30~300MHz甚高频(VHF)电视,调频广播,陆地交通,空中交通管制,飞机通信

| 0.3~3GHz | 特高频(UHF) | 电视,蜂窝网,微波链路,无线电探空仪,导航,卫星通信,GPS,监视雷达,无线电高度计 |
| 3~30GHz | 超高频(SHF) | 卫星通信,无线电高度计,微波链路,机载雷达,气象雷达,公用陆地移动通信 |
| 30~300GHz | 极高频(EHF) | 雷达着陆系统,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铁路业务 |
| 300GHz~3THz | 亚毫米波(0.1~1mm) | 尚未划分,实验应用 |
| 43~430THz | 红外线(7~0.7
μ m \mu m μm) | 光通信系统 |
| 430~750THz | 可见光(0.7~0.4
μ m \mu m μm) | 光通信系统 |
| 750~3000THz | 紫外线(0.4~0.1 μ m \mu m μm) | 光通信系统 |

  • 根据电磁波频率,通信距离与位置的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可分为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线传播

    • 地波传播: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地球表面传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在低频和甚低频,地波传播距离可以超过数百米或数千千米。
    • 天波传播:频率较高(2~30MHz)的电磁波会被电离层反射。这一频段的电磁波经过电离层的一次反射,最大距离可达到约4000km,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会被地面再次反射,并被电离层再次反射回地面,如此往复多次反射,电磁波可以传播10000km以上。这种利用电离层反射的传播方式称为天波反射。
    • 视线传播:频率高于30MHz的电磁波将穿透电离层,不会被反射回来,并且沿地面绕射能力也很弱。这类电磁波通常采用视线无障碍的点对点直线传播,称为视线传播视距传播

第三节 信道与信道容量

一,信道分类与模型

  • 信道是通信系统中连接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实现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信号传送。
  • 信道可分为广义信道狭义信道
    • 狭义信道为信号传输介质。
    • 广义信道包括信号传输介质和通信系统的一些变化装置。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天线,调制器等。
    • 在讨论通信的一般原理时,采用广义信道,在研究信道的一般特征时,主要考虑狭义信道,一般将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
    • 信道按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调制信道

  • 是指信号从调制器的输出端传输到解调器的输入端经过的部分。调制信道,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特点:

    1. 信道总具有输入信号端和输出信号端。
    2. 信道一般是线性的,即输入信号和对应的输出信号之间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3. 信道是因果的,即输入信号经过信道后,相应的输出信号响应具有延时。
    4. 信道使通过的信号发生畸变,即输入信号经过信道后,相应的输出信号会发生衰减。
    5. 信道中存在噪声,即使输入信号为零,输出信号仍然会具有一定功率。
  • 如果信号通过信道发生的畸变是时变的,这种信道称为随机参数信道,简称随参信道;如果畸变与时间无关,这种信道称为恒定参数信道,简称恒参信道

2,编码信道

  • 编码信道是指数字信号由编码器输出端传输到译码器输入端经过的部分,包括其中的所有变换装置与传输介质。
  • 编码信道分为无记忆编码信道有记忆编码信道
    • 无记忆编码信道指信道中码元差错发生是相互独立的,即当前码元的差错与其前后码元的差错没有依赖关系。
    • 有记忆编码信道指信道中码元差错发生不是独立的,即当前码元的差错与其前后码元的差错是有联系的。

二,信道传输特性

  • 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变化小,缓慢,可以视为恒定,不随时间变化;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是时变的。

1,恒参信道传输特性

  • 各种有线信道和部分无线信道,如微波视线传播链路和卫星链路等,都属于恒参信道。理想的恒参信道是一个理想的无失真传输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如下:
    1. 对信号幅值产生固定的衰减。
    2. 对信号输出产生固定的时延。
  • 满足上述特征的理想恒参信道的信号传输称为无失真传输。当实际信道的传输特征偏离了理想信道特征时,就会产生失真(或称畸变)。

2,随参信道传输特征

  • 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速变化。许多无线信道都是随参信道,如地波和天波传输的无线电信道,部分视距传播信道及各种散射信道等。随参信道的特点

    1. 信号的传输衰减随时间随机变化。
    2. 信号的传输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
    3. 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多径传播指由发射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可能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每条路径对信号产生的衰减和时延都随时间随机变化,因此,接收端接收的信号是经多条路径到达的衰减与时延随时间变化的多路信号的合成。多径传播对信号传输质量影响很大,这种影响称为多径效应

  • 信道的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传输速率描述信道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或信息的能力,前者用码元速率描述,单位Baud,后者用传信率来描述,单位为bit/s。经常用信道容量来描述或衡量信道的传输能力。

三,信道容量

  •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无差错传输信息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广义信道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而信息论中将信道划分为连续信道离散信道调制信道是一种连续信道,即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取值连续的编码信道是一种离散信道,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取值离散的时间函数

1,连续信道容量

  • 对于理想无噪声的基带传输系统,最大频带利用率为 2 B a u d / H z 2 Baud/Hz 2Baud/Hz。显然,如果传输 M M M进制基带信号,则理想无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 C = 2 B   l o g 2 M C = 2B \ log_2 M C=2B log2M,C为信道容量,单位bit/s;B为信道带宽,单位为Hz;M为进制数,即信号状态数。上式就是奈奎斯特公式,给出了理想无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
  • 假设带宽为B(Hz)的连续信道,输入信号的功率为S,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为N,则香农公式给出了该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 C = B log ⁡ 2 ( 1 + S N ) C = B \log_2(1+ \frac {S} {N}) C=Blog2(1+NS),式中,S/N为信噪比,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信噪比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2,离散信道容量

  • 离散信道容量可以用两种方式度量:
    1. 每个符号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表示的信道容量 C C C
    2. 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表示的信道容量 C t C_t Ct

第四节 基带传输

  • 信源可以分为模拟信源数字信源,模拟信源发出的原始电信号是模拟基带信号,数字信源发出的基带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可以通过信源编码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可以在模拟通信系统上直接传输,也可以通过信源编码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上传输。数字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

一,基带传输基本概念

  • 直接在信道中传送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实现基带传输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在信道中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相应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主要由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以及同步提取等部分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是由数字信源发出的数字基带信号或者是模拟信源发出的模拟基带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后得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这些数字基带信号有时不适合在信道中直接传输,需要进行码型变换和波形变换,以匹配信道传输特性,获得最佳传输性能。信号形成器的作用就是把原始的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特性的数字基带信号。基带信号比较适合在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传输,通常不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信道的传输特性会引起波形失真,并会受噪声影响,信道中的信号传播一定距离后,信号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传输误码现象。接收滤波器要滤除噪声,得到有利于抽样判决的基带波形。抽样判决器则基于同步提取从信号中提取的定时脉冲,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波形进行抽样判决,再生数字基带信号。

二,数字基带传输编码

1,单极不归零码(NRZ)

  • 单极不归零码(Not Return to Zero,NRZ)。

  • 二进制数字符号01分别用零电平正电平表示。脉冲幅值要么是正电平,要么是零电平,只有一个极性,因此称为“单极”;“不归零”指在整个脉冲持续时间内,电平保持不变,且脉冲持续期结束时也不要求必须回归0电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优点:易于产生;缺点:不适合长距离传输。

2,双极不归零码

  • 二进制数字符号01分别用负电平正电平表示。双极不归零码在01等概率出现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且抗干扰能力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单极归零码(RZ)

  • 单机归零码(Return to Zero,RZ)。
  • 二进制数字符号01分别用零电平正电平表示。与单极不归零码不同的是,在每个正脉冲持续期的中间时刻,电平要由正电平回到零电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双极归零码

  • 二进制数字符号01分别用负电平正电平表示。
  • 不会产生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且抗干扰能力强归零码(包括单极归零码和双极归零码)有利于时钟信号的提取,便于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差分码

  • 又称为相对码(与之对应的NRZRZ等称为绝对码)。
  • 差分码不是利用脉冲幅值的绝对值来表示二进制数字符号01,而是利用电平的变化与否来表示信息。相邻脉冲用电平跳变表示1,无跳变表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总结

  • 以上五种编码将二进制数据映射为脉冲信号,可以在信道中进行传输。有些数字基带信号并不适合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如含有直流分量的数字基带信号可能造成信号畸变,并且当出现连续的0或者1的基带数字信号时,接收端难以提取同步信号。因此,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需要对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码进行变换,变换为适合传输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常用的基带传输编码型
    1. AMI码

      • AMI(Alternative Mark Inversion)全称是信号交替反转码,用3种电平进行编码,零电平编码二进制信息0,二进制信息1(传号)则交替用正电平和负电平表示。

      • 编码规则:信息码中的0编码为AMI传输码中的0(零电平);信号码中的1交替编码为AMI传输码中的+1(正脉冲)和-1(负脉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优点:由于采用正,负脉冲交替编码信息1,不会产生直流分量的积累,有利于进行基带传输。AMI码的编译码电路实现简单,可以利用正,负脉冲交替变化的规律检测误码。

      • 缺点:当信息码中出现大量连续的0位串时,AMI码的信号电平会长时间保持不变,会造成定时信息提取困难。

    2. 双相码

      • 双相码Biphase Code)又称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

      • 双相码只有正,负两种电平,每位持续时间的中间时刻要进行电平跳变,双相码就是利用该跳变编码信息,正(高)电平跳到负(低)电平表示1,负电平跳到正电平表示0.

      • 双相码的另一种码型是差分双相码,也称为差分曼彻斯特码。差分双相码的每位周期的中间时刻也要进行电平跳变,但该跳变仅用于同步,而利用每位开始处是否存在电平跳变编码信息。开始处有跳变表示1,无跳变表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双相码可以实现在传输数据的同时提供准确的同步信息,但由于带宽开销大,因此适合近距离数据传输。如:

        • 10Mbit/s的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码。
        • IEEE802.5令牌环网采用差分曼彻斯特码。
    3. 米勒码

      • 米勒码Miller Code)是一种双相码的变形,也称延迟调制码。编码规则如下:
        1. 信息码中的1编码为双极非归零码的01或者10。
        2. 信息码连1时,后面的1要交替编码。即前面的1如果编码为01,后面的1就编码为10,反之亦然。
        3. 信息码中的0编码为双极非归零码的00或11,即码元中间不跳变。
        4. 信息码单个0时,其前沿,中间时刻,后沿均不跳变。
        5. 信息码连0时,两个0码元的间隔跳变,即前一个0的后沿(后一个0的前沿)跳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CMI码

      • CMICoded Mark Inversion)码即传号反转码,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并且也是将信息码的1位映射为双极不归零码的2位。
      • 编码规则是信息码的0编码为双极不归零码的01;信息码的1交替编码为双极不归零码的11和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nBmB码

      • n B m B nBmB nBmB码将 n n n位二进制信息码作为1组,映射成 m m m位二进制新码组,其中 m > n m > n m>n。由于 m > n m > n m>n,因此 2 m 2^m 2m个码的新码组中只会用到 2 n 2^n 2n个,多出 ( 2 m − 2 n ) (2^m-2^n) (2m2n)个码,这样,可以从 2 m 2^m 2m个码中优选出 2 n 2^n 2n个码作为有效码,获得更好的编码性能,其余码作为禁用码,可用于检错。
      • n B m B nBmB nBmB带来了良好的同步和检错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对带宽的需求。
    6. nBmT码

      • n B m T nBmT nBmT码将 n n n位二进制信息码作为一组,映射成 m m m位三进制新码组,且 m ≤ n m \leq n mn

第五节 频带传输

一,频带传输基本概念

  • 数字调制就是利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参量,使载波信号的这些参量的变化反映数字基带信号的信息,进而将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通带信号的过程。相应地,在接收数据端需要将调制到载波信号中的数字基带信号“卸载”下来,还原数字基带信号,这一过程称为数字解调通常将实现调制,传输与解调的传输系统称为数字频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也称为通带传输载波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频带传输中的三种调制方式

1,二进制数字调制

  • 二进制数字调制包括三种基本调制:
    •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第六节 物理层接口规程

1,物理层接口特征

  • 机械特征
    • 也称物理特征指通信实体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如接口形状,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 电气特征
    • 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征,一般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征说明,信号的电平,最大传输速率的说明等。
  • 功能特征
    • 指明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包括信号线功能的规定方法以及接口信号线的功能分类,具体分为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接地线等4类。
  • 规程特征
    • 通信协议,指明利用接口传输比特流的全过程,以及各项用于传输的事件发生的合法顺序。包括事件的执行顺序数据传输方式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