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说,常识其实一点都不平常。读完这本书之后,这是留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几句话之一。当我们经历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地思考而获得答案后,居然发现那不过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深不以为意的常识时,你会有什么感触?书中的主人翁(罗哥)和他的核心团队就经历了这样的折磨,他们最终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从实践中可以说从被别人苏格拉底似的的询问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书中提供的答案实际上是一套理论,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TOC (Theory Of Constaint)。这套理论给了我们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尤其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当我们面临困境时,什么是我们的制约因素(开始时被书中称之为系统瓶颈),我们需要通过仔细的分析和实践找到这个(些)因素。要解决掉这些制约的因素,我们需要改变什么,改变的方向在哪里,如何进行改变。我们必须在实践地过程中,不停地寻找方法,验证我们的思路,最终解决掉这些因素的制约。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我阅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同时,它也使我想起了大前研一的那本《专业主义》。那本书里面提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这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的一套管理思路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是比较常识化的。为什么需要高德拉特专门写一系列的书出来呢?究其原因,个人理解是我们都陷入了各种各样的衡量指标,深刻地管理理论,花哨的文字游戏里面。在错误的衡量指标面前,我们失去自我,不加思索地将那些东西奉为圭臬;在深刻地管理理论面前,我们被填鸭,认为那些理论在手就可以仗剑天下;文字游戏,是每一个管理者看上去都十分擅长的东西,看看那些漂亮的报告你就能明白了。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己思考,即使那个人是钟纳那样的高手也不行。
罗哥也一直思考我所关注的一个问题,究竟自己需要学会那些管理技巧。其实归根结底,那些所谓的管理技巧,到最后还都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应付任何情况,唯有思考问题的方法,才是终极武器。而且也没有永远的解决之道,因为原来的问题处理完毕之后,环境就发生变化了,这样就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即使环境当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我们都知道,Change is Constant。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也在思考自己实际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比如过近期的一个项目总是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需求一变再变,每一次 deliver 出去之后,客户总是能够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客户的负责人无法理清具体的需求有关,但时不得不说我们这里的测试不充分,没有认真地准备恰当的测试环境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而对于测试的理解和管理是我的弱项。所以我必须要在项目管理的整体概念上做到一个比较好的理解,然后突击一下对 test 部分的管理和实践,这样就对以后的项目会有更大的保证。
比如自己目前面临的短板,其实那些短板就是书中提到的制约因素,应该找出时间认真地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比如英语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