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信标以定成本、低功耗、容易安装等优势适用于室内多场景,本文就蓝牙信标人员定位系统,从技术原理、架构设计到实现方案展开详解的论述。
一、蓝牙信标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
核心技术原理:信号感知-距离推算-位置解算
1.信号感知
系统依赖BLE4.0以上的协议,蓝牙信标周期广播包含唯一标识(UUID/MAC)、发射功率(TxPower)等基础信息的数据包,定位终端接收信号后,根据数据包中的关键信息完成后续定位计算,BLE协议能确保低耗能和短距离通信的稳定性。
2.距离推算
信号强度(RSSI)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终端通过接收信标的RSSI值,结合信标预设的发射功率,反推出到每个信标的直线距离,实际过程中会校准不良环境对信号的干扰,降低误差。
3.位置解算
(1)三边定位法
终端同时接收3个以上信标的信号,取得与每个信标的距离信息,通过几何三边测量原理计算出终端的二维坐标,适用于定位精度较高的信标部署均匀、无遮挡的场景。
(2)指纹定位法
首先要采集场景内每个位置的RSSI特征,构建指纹库,定位时将终端采集的RSSI数据与指纹库里的匹配,确定最接近的位置,精度一般,适用于车间、医院等有复杂遮挡的场景。
(3)邻近定位法
直接用信号最强的信标位置作为终端近似位置,精度较低,适用于区域监控等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
flowchart TD
subgraph A [第一步:信号感知]
direction LR
A1[蓝牙信标<br>周期性广播] --> A2[定位终端<br>手机/智能终端]
end
A -- 广播数据包包含<br>UUID/MAC & 发射功率TxPower --> B
subgraph B [第二步:距离推算]
B1[接收信号强度<br>RSSI] --> B2{路径损耗模型<br>公式计算} --> B3[估算直线距离 d]
end
B -- 获取与多个信标的距离 --> C
subgraph C [第三步:位置解算]
C1[三边定位法<br>高精度]
C2[指纹定位法<br>中精度]
C3[邻近定位法<br>低精度]
end

二、蓝牙信标人员定位系统的架构设计
四层核心架构设计:信标发射-终端接收-数据传输-平台处理
1.信标发射
把低功耗蓝牙信标安装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内,采用粘贴、悬挂等安装方式,部署简单高效,蓝牙信标单向广播自身ID和BLE信号。
2.终端接收
给需要定位的人员分配定位终端设备(人员工牌、定位手环等)。终端设备被动接收蓝牙信标发出的信号强度(RSSI),最后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完成基础计算——将蓝牙信标发出的信号强度(RSSI)值转化为距离估算值。
3.数据传输
定位终端将初步处理好的数据传输至蓝牙网关,蓝牙网关通过POE网线传输到服务器。
4.平台处理
自研算法对数据进行解算并结合卡尔曼滤波降低噪声对信号干扰,最终精准算出人员的实时位置,存储数据到云端/本地,进行处理后实现不同场景的可视化管理,并在系统后台实时呈现。
三、蓝牙信标人员定位系统的架构的关键设计要点
1.信标部署策略
正常6-8米左右部署一个,空间高度3米以内最优,最高不要超过6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空旷区域按 6-8 米三角网格部署;狭长走廊缩至 4-6 米单列部署;高度超 3 米时需增加密度或提升发射功率补偿衰减。
2.定位算法选择
近距离高精度场景用三边定位法,多遮挡的复杂环境用指纹定位,降低环境干扰对精度的影响。
3.功耗与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信标采用锂亚电池供电续航3年。
4.扩展设计
架构可以预留接口,可以接入视频监控人员考勤等系统,适配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
希望本篇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篇幅原因,蓝牙信标人员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案将放在下篇,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波~
蓝牙信标定位系统原理与架构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