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ring的注解
Spring的一个核心功能是IOC,就是将Bean初始化加载到容器中,
Bean是如何加载到容器的?
可以使用Spring注解方式或者Spring XML配置方式。
spring注解的优点:
Spring注解方式减少了配置文件内容,更加便于管理,并且使用注解可以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问:Spring怎么知道应该把哪些Java类当成bean注册到容器中呢?
答案:使用配置文件或者注解的方式进行标识需要处理的java类!
1)当一个组件代表数据访问层(DAO)的时候,我们使用@Repository进行注解.
2)当一个组件代表业务层时,我们使用@Service进行注解,
3) 当一个组件作为前端交互的控制层,使用@Controller进行注解
常用注解:
@Autowired:属于Spring 的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包下,可用于为类的属性、构造器、方法进行注值
@Resource:不属于spring的注解,而是来自于JSR-250位于java.annotation包下,使用该annotation为目标bean指定协作者Bean。
@PostConstruct 和 @PreDestroy 方法 实现初始化和销毁bean之前进行的操作
---------------------
2.AOP、IOC
---------------------
AOP
(1).Aop:面象切面的编程,是对OOP的有益补充;
(2). AOP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 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 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比如日志记录,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3). AOP代表的是一个横向的关 系,将“对象”比作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其中封装的是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则面向方面编程的方法,就是将这个圆柱体以切面形式剖开,选择性的提供业务逻辑。而 剖开的切面,也就是所谓的“方面”了。然后它又以巧夺天功的妙手将这些剖开的切面复原,不留痕迹,但完成了效果。
(4). 实现AOP的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动态代理技术,利用截取消息的方式,对该消息进行装饰,以取代原有对象行为的执行;二是采用静态织入的方式,引入特定的语法创建“方面”,从而使得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期间织入有关“方面”的代码。
(5). Spring实现AOP:JDK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 JDK动态代理:其代理对象必须是某个接口的实现,它是通过在运行期间创建一个接口的实现类来完成对目标对象的代理;其核心的两个类是InvocationHandler和Proxy。 CGLIB代理:实现原理类似于JDK动态代理,只是它在运行期间生成的代理对象是针对目标类扩展的子类。CGLIB是高效的代码生成包,底层是依靠ASM(开源的java字节码编辑类库)操作字节码实现的,性能比JDK强;需要引入包asm.jar和cglib.jar。 使用AspectJ注入式切面和@AspectJ注解驱动的切面实际上底层也是通过动态代理实现的。
(6). AOP使用场景:
Authentication 权限检查
Caching 缓存
Context passing 内容传递
Error handling 错误处理
Lazy loading 延迟加载
Debugging 调试
logging, tracing, profiling and monitoring 日志记录,跟踪,优化,校准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性能优化,效率检查
Persistence 持久化
Resource pooling 资源池
Synchronization 同步
Transactions 事务管理
另外Filter的实现和struts2的拦截器的实现都是AOP思想的体现。
---------------------
IOC
(1). IoC(Inversion of Control)是指容器控制程序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传统实现中,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控制权由应用代码中转到了外部容器,控制权的转移是所谓反转。对于Spring而言,就是由Spring来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对象之间的关系;IoC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从名字上理解,所谓依赖注入,即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即由容器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
(2).在Spring的工作方式中,所有的类都会在spring容器中登记,告诉spring这是个什么东西,你需要什么东西,然后spring会在系统运行到适当的时候,把你要的东西主动给你,同时也把你交给其他需要你的东西。所有的类的创建、销毁都由 spring来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对象生存周期的不再是引用它的对象,而是spring。对于某个具体的对象而言,以前是它控制其他对象,现在是所有对象都被spring控制,所以这叫控制反转。
(3). 在系统运行中,动态的向某个对象提供它所需要的其他对象。
(4). 依赖注入的思想是通过反射机制实现的,在实例化一个类时,它通过反射调用类中set方法将事先保存在HashMap中的类属性注入到类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对象创建方式中,通常由调用者来创建被调用者的实例,而在Spring中创建被调用者的工作由Spring来完成,然后注入调用者,即所谓的依赖注入or控制反转。 注入方式有两种:依赖注入和设置注入; IoC的优点: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降低了业务对象之间替换的复杂性,使之能够灵活的管理对象。
---------------------
3.集合中的点安全性,执行效率
vector:是集合类中相对线程最安全的类,但是效率很低,因为其效率很低所以很少在开发中使用;
hashmap比hashtable的执行效率要快;所以想对的线程就没有hashtable安全;
区别: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即hashtable的方法都提供了同步机制;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即不提供同步机制 ;hashtable不允许插入空值,hashmap允许!
---------------------
4.Maven的了解
Maven是一个java jar包的管理和综合工具.Maven提供了开发人员构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框架。开发团队可以自动完成项目的基础工具建设,Maven使用标准的目录结构和默认构建生命周期。
优点:使项目可重复修改,易维护;提高开发效率;
Maven 位置,中央和远程存储库配置和解释,有些术语可能需要在 Maven 使用前理解。
Maven本地资源库
Maven 的本地资源库是用来存储项目的依赖库,默认的文件夹是 “.m2” 目录,可能需要将其更改为另一个文件夹。
Maven中央存储库
Maven 中央存储库是 Maven 用来下载所有项目的依赖库的默认位置。
如何从Maven远程存储库下载?,如何添加远程库?
并非所有的库存储在Maven的中央存储库,很多时候需要添加一些远程仓库来从其他位置,而不是默认的中央存储库下载库。
Maven依赖机制
这里的文章是关于传统方式和Maven方式的依赖库的不同,并说明 Maven 会从那里搜索这些库。
定制库到Maven本地资源库
很多库仍然不支持 Maven 的 pom.xml 的概念,这里有一个指南来说明如何包括“非Maven支持”库到 Maven 本地资源库中。
1.什么是依赖范围?
编译时依赖 运行时依赖 测试时依赖 导入
maven 项目不同的阶段引入到classpath中的依赖是不同的,例如,编译时,maven 会将与编译相关的依赖引入classpath中,测试时,maven会将测试相关的的依赖引入到classpath中,运行时,maven会将与运行相关的依赖引入classpath中,而依赖范围就是用来控制依赖于这三种classpath的关系。
---------------------
5.依赖注入的方式有哪些
setter注入 构造器注入 注解注入
---------------------
6.了解Lnuix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Linux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常用指令
cd. 进入目录 例如:$cd [path]//path为路径名称,这只是常规语法;
ls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及文件夹 如:$ ls -l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的详细资料
pwd :$ pwd 显示当前目录路径
rm: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如:$ rm test.js -rf //删除当前目录下的 test.js 文件
mkdir: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 如:$ mkdir ./test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 test 文件夹
mv:如:$ mv dir new_dir //当前目录下没有 new_dir 时表示将 dir 移动到当前目录下并重命名为 new_dir, 当前目录下有 new_dir 文件夹是表示将 dir 移动到 new_dir 目录中
cp :复制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如:$ cp test.js newtest.js //复制当前目录下的 test.js 到当前目录下并命名为 newtest.js
touch:(创建文件) : 如: $ touch ./test.js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test.js 的文件
---------------------
7.SQL优化
1.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4.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5.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否则会导致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6.下面的查询也将导致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100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0*2
8.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开头的id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9.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边进行函数、算术运算或其他表达式运算,否则系统将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索引。
10.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 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11.不要写一些没有意义的查询,如需要生成一个空表结构: select col1,col2 into #t from t where 1=0 这类代码不会返回任何结果集,但是会消耗系统资源的,应改成这样: create table #t(...)
12.很多时候用 exists 代替 in 是一个好的选择: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13.并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SQL是根据表中数据来进行查询优化的,当索引列有大量数据重复时,SQL查询可能不会去利用索引, 如一表中有字段sex,male、female几乎各一半,那么即使在sex上建了索引也对查询效率起不了作用。
14.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 因为 insert 或 update 时有可能会重建索引,所以怎样建索引需要慎重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表的索引数最好不要超过6个,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必要。
15.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 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16.尽可能的使用 varchar 代替 char ,因为首先变长字段存储空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其次对于查询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字段内搜索效率显然要高些。
17.任何地方都不要使用 select *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18.避免频繁创建和删除临时表,以减少系统表资源的消耗。
---------------------
8.SQL视图使用
1.什么是视图?
视图是一个虚拟的表,是一个表中的数据经过某种筛选后的显示方式,视图由一个预定义的查询select语句组成。
2.视图的功能
1.简化用户操作
2.能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数据库
3.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逻辑独立性:
利用视图将需要的数据合并或者筛选,但是不影响原表的数据和结构
3.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可以建立不同的视图对用不同的用户,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创建视图: 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Select * (字段,字段….)From student;
例如:Create view vw1 as
Select 学号,姓名,所属院系
From student
Where 课名=’软件工程’ and 所属院系=’计算机’
---------------------
10.索引的创建,以及使用中注意的点
优点:
2、所有的MySql列类型(字段类型)都可以被索引,也就是可以给任意字段设置索引
3、大大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缺点:
1、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并且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所耗费的时间也会增加
2、索引也需要占空间,我们知道数据表中的数据也会有最大上线设置的,如果我们有大量的索引,索引文件可能会比数据文件更快达到上线值
3、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时,索引也需要动态的维护,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
11.动态SQL语句
静态 SQL:静态 SQL 语句一般用于嵌入式 SQL 应用中,在程序运行前,SQL 语句必须是确定的,例如 SQL 语句中涉及的列名和表名必须是存在的。静态 SQL 语句的编译是在应用程序运行前进行的,编译的结果会存储在数据库内部。而后程序运行时,数据库将直接执行编译好的 SQL 语句,降低运行时的开销。
动态 SQL:动态 SQL 语句是在应用程序运行时被编译和执行的,例如,使用 DB2 的交互式工具 CLP 访问数据库时,用户输入的 SQL 语句是不确定的,因此 SQL 语句只能被动态地编译。动态 SQL 的应用较多,常见的 CLI 和 JDBC 应用程序都使用动态 SQL。
动态SQL的应用场景:
1:普通SQL语句可以用Exec执行,但没有意义,反倒性能低下。
2:字段名,表名,数据库名之类作为变量时,必须用动态SQL
2.重点.
执行动态SQL有两种方法
1.使用exec命令,语法:exec sql
exec命令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执行存储过程,另一个是执行动态SQL
2.使用系统存储过程
语法:exec excutesql 参数1,参数2,参数3
2.2 sp_executesql 的优点:
sp_executesql 支持替换 Transact-SQL 字符串中指定的任何参数值,但 EXECUTE 语句不支持。因此,由 sp_executesql 生成的 Transact-SQL 字符串比那些由 EXECUTE 语句生成的字符串更加相似。SQL Server 查询优化器可能将 sp_executesql 的 Transact-SQL 语句与以前所执行的语句的执行计划相匹配,从而节省编译新的执行计划的开销。
---------------------
13.rest风格中在代码中是怎么实现的
一、 在HTTP 协议里面,四个表示操作方式的动词:GET、POST、PUT、DELETE。
·它们分别对应四种基本操作:
1、GET ====== 获 取资源
2、POST ======新建资源
3、PUT======= 更新资源
4、DELETE==== 删除资源
二、REST:即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资源)表现层状态转化。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互联网软件架构。它结构清晰、符合标准、易于理解、扩展方便, 所以正得到越来越多网站的采用。
我们可以通过rest风格占位符方式,利用@PathVariable注解将占位符的值赋给调用方法参数,实现结果:
/某路径/1 HTTP GET : 得到 id = 1 的 一条数据
/某路径/1 HTTP DELETE: 删除 id = 1的 一条数据
/某路径/1 HTTP PUT: 更新id = 1的 一条数据
/某路径 HTTP POST: 新增一条数据
实现方式(REST风格四种请求方式的调用):
我们通过@RequestMapping映射请求中的method参数实现四种请求方式的调用,以下为示例代码。
GET请求:
1 @RequestMapping(value="/student",method=RequestMethod.GET)
2 public ModelAndView toAddPage(){
3 ModelAndView mView=new ModelAndView();
4 mView.addObject("employee",new Employee());
5 mView.setViewName("add-stu");
6 mView.addObject("departments", departmentDao.getDepartments());
7 return mView;
8 }
POST请求:
1 @RequestMapping(value="/student",method=RequestMethod.POST)
2 public String addStu(Employee employee){
3 employeeDao.save(employee);
4 return "redirect:/show" ;
5 }
DELETE请求:
1 @RequestMapping(value="/student/{id}",method=RequestMethod.DELETE)
2 public String deleteStu(@PathVariable(value="id") Integer id){
3 employeeDao.delete(id);
4 return "redirect:/show" ;
5 }
PUT请求:
1 @RequestMapping(value="/student",method=RequestMethod.PUT)
2 public String Update(@RequestParam(value="id")Integer id,Employee employee){
3 employeeDao.save(employee);
4 return "redirect:/show" ;
5 }
三、将POST请求转化为put请求和delele请求
1.在web.xml文件中配置HiddenHttpMethodFilter过滤器:
1 <!-- HiddenHttpMethodFilter过滤器可以将POST请求转化为put请求和delete请求! -->
2 <filter>
3 <filter-name>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name>
4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class>
5 </filter>
6 <filter-mapping>
7 <filter-name>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name>
8 <url-pattern>/*</url-pattern>
9 </filter-mapping>
2.在表单域中需要携带一个name值为_method,value值为put或者delete的参数,如下所示:
1 <form action="" method="post">
2 <input type="hidden" name="_method" value="delete">
3 </form>
1 <form:form action="${pageContext.request.contextPath}/student" method="post" modelAttribute="employee">
2 <c:if test="${empty employee.id }">
3 姓名:<form:input path="lastName"/><br>
4 </c:if>
5 <c:if test="${!empty employee.id }">
6 姓名:<form:input path="lastName" readonly="true"/><br>
7 <form:hidden path="id"/>
8 <input type="hidden" name="_method" value="put">
9 </c:if>
10 邮箱:<form:input path="email"/><br>
11 <%
12 Map<String,Object>map=new HashMap<String,Object>();
13 map.put("1","Male");
14 map.put("0", "Female");
15 request.setAttribute("genders", map);
16 %>
17 性别:<form:radiobuttons path="gender" items="${genders}"/><br>
18 部门:<form:select path="department.id" items="${departments}" itemValue="id" itemLabel="departmentName"></form:select><br>
19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20 </form:form>
最后在Controller层调用即可。根据@RequestMapping的value值以及携带的参数、请求方式查找匹配函数。
---------------------
14.Git、SVN的区别
1) 最核心的区别Git是分布式的,而Svn不是分布的。能理解这点,上手会很容易,声明一点Git并不是目前唯一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还有比如Mercurial等,所以说它们差不许多。话说回来Git跟Svn一样有自己的集中式版本库和Server端,但Git更倾向于分布式开发,因为每一个开发人员的电脑上都有一个Local Repository,所以即使没有网络也一样可以Commit,查看历史版本记录,创建项 目分支等操作,等网络再次连接上Push到Server端。
从上面看GIt真的很棒,但是GIt adds Complexity,刚开始使用会有些疑惑,因为需要建两个Repositories(Local Repositories & Remote Repositories),指令很多,除此之外你需要知道哪些指令在Local Repository,哪些指令在Remote Repository。
2)Git把内容按元数据方式存储,而SVN是按文件:因为,.git目录是处于你的机器上的一个克隆版的版本库,它拥有中心版本库上所有的东西,例如标签,分支,版本记录等。.git目录的体积大小跟.svn比较,你会发现它们差距很大。
3) Git没有一个全局版本号,而SVN有:目前为止这是跟SVN相比Git缺少的最大的一个特征。
4) Git的内容的完整性要优于SVN: GIT的内容存储使用的是SHA-1哈希算法。这能确保代码内容的完整性,确保在遇到磁盘故障和网络问题时降低对版本库的破坏。
5) Git下载下来后,在OffLine状态下可以看到所有的Log,SVN不可以。
6) 刚开始用时很狗血的一点,SVN必须先Update才能Commit,忘记了合并时就会出现一些错误,git还是比较少的出现这种情况。
7) 克隆一份全新的目录以同样拥有五个分支来说,SVN是同时复製5个版本的文件,也就是说重复五次同样的动作。而Git只是获取文件的每个版本的 元素,然后只载入主要的分支(master)在我的经验,克隆一个拥有将近一万个提交(commit),五个分支,每个分支有大约1500个文件的 SVN,耗了将近一个小时!而Git只用了区区的1分钟!
8) 版本库(repository):SVN只能有一个指定中央版本库。当这个中央版本库有问题时,所有工作成员都一起瘫痪直到版本库维修完毕或者新的版本库设立完成。而 Git可以有无限个版本库。或者,更正确的说法,每一个Git都是一个版本库,区别是它们是否拥有活跃目录(Git Working Tree)。如果主要版本库(例如:置於GitHub的版本库)发生了什麼事,工作成员仍然可以在自己的本地版本库(local repository)提交,等待主要版本库恢复即可。工作成员也可以提交到其他的版本库!
9)分支(Branch)在SVN,分支是一个完整的目录。且这个目录拥有完整的实际文件。如果工作成员想要开啟新的分支,那将会影响“全世界”!每个人都会拥有和你一样的分支。如果你的分支是用来进行破坏工作(安检测试),那将会像传染病一样,你改一个分支,还得让其他人重新切分支重新下载,十分狗血。而 Git,每个工作成员可以任意在自己的本地版本库开啟无限个分支。举例:当我想尝试破坏自己的程序(安检测试),并且想保留这些被修改的文件供日后使用, 我可以开一个分支,做我喜欢的事。完全不需担心妨碍其他工作成员。只要我不合并及提交到主要版本库,没有一个工作成员会被影响。等到我不需要这个分支时, 我只要把它从我的本地版本库删除即可。无痛无痒。
Git的分支名是可以使用不同名字的。例如:我的本地分支名为OK,而在主要版本库的名字其实是master。
最值得一提,我可以在Git的任意一个提交点(commit point)开启分支!(其中一个方法是使用gitk –all 可观察整个提交记录,然后在任意点开啟分支。)
10)提交(Commit)在SVN,当你提交你的完成品时,它将直接记录到中央版本库。当你发现你的完成品存在严重问题时,你已经无法阻止事情的发生了。如果网路中断,你根本没办法提交!而Git的提交完全属於本地版本库的活动。而你只需“推”(git push)到主要版本库即可。Git的“推”其实是在执行“同步”(Sync)。
最后总结一下:
SVN的特点是简单,只是需要一个放代码的地方时用是OK的。
Git的特点版本控制可以不依赖网络做任何事情,对分支和合并有更好的支持(当然这是开发者最关心的地方),不过想各位能更好使用它,需要花点时间尝试下。
15.Oracle与MySql区别
1. 自动增长的数据类型处理
MYSQL有自动增长的数据类型,插入记录时不用操作此字段,会自动获得数据值。ORACLE没有自动增长的数据类型,需要建立一个自动增长的序列号,插入记录时要把序列号的下一个值赋于此字段。
CREATE SEQUENCE 序列号的名称 (最好是表名+序列号标记) INCREMENT BY 1 START WITH 1 MAXVALUE 99999 CYCLE NOCACHE;
其中最大的值按字段的长度来定, 如果定义的自动增长的序列号 NUMBER(6) , 最大值为999999
INSERT 语句插入这个字段值为: 序列号的名称.NEXTVAL
2. 单引号的处理
MYSQL里可以用双引号包起字符串,ORACLE里只可以用单引号包起字符串。在插入和修改字符串前必须做单引号的替换:把所有出现的一个单引号替换成两个单引号。
3. 翻页的SQL语句的处理
MYSQL处理翻页的SQL语句比较简单,用LIMIT 开始位置, 记录个数;PHP里还可以用SEEK定位到结果集的位置。ORACLE处理翻页的SQL语句就比较繁琐了。每个结果集只有一个ROWNUM字段标明它的位置, 并且只能用ROWNUM<100, 不能用ROWNUM>80。
以下是经过分析后较好的两种ORACLE翻页SQL语句( ID是唯一关键字的字段名 ):
语句一:
语句二:
复制代码
SELECT ID, [FIELD_NAME,...]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IN (
SELECT ID
FROM (
SELECT ROWNUM AS NUMROW, ID
FROM TABLE_NAME
WHERE 条件1
ORDER BY 条件2)
WHERE NUMROW > 80 AND NUMROW < 100 )
ORDER BY 条件3;
复制代码
+ View Code
4. 长字符串的处理
长字符串的处理ORACLE也有它特殊的地方。INSERT和UPDATE时最大可操作的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4000个单字节, 如果要插入更长的字符串, 请考虑字段用CLOB类型,方法借用ORACLE里自带的DBMS_LOB程序包。插入修改记录前一定要做进行非空和长度判断,不能为空的字段值和超出长度字段值都应该提出警告,返回上次操作。
5. 日期字段的处理
MYSQL日期字段分DATE和TIME两种,ORACLE日期字段只有DATE,包含年月日时分秒信息,用当前数据库的系统时间为SYSDATE, 精确到秒,或者用字符串转换成日期型函数TO_DATE(‘<st1:chsdate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 month="8" year="2001">2001-08-01</st1:chsdate>’,’YYYY-MM-DD’)年-月-日 24小时:分钟:秒 的格式YYYY-MM-DD HH24:MI:SS TO_DATE()还有很多种日期格式, 可以参看ORACLE DOC.日期型字段转换成字符串函数TO_CHAR(‘<st1:chsdate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 month="8" year="2001">2001-08-01</st1:chsdate>’,’YYYY-MM-DD HH24:MI:SS’)
日期字段的数学运算公式有很大的不同。MYSQL找到离当前时间7天用 DATE_FIELD_NAME > SUBDATE(NOW(),INTERVAL 7 DAY)ORACLE找到离当前时间7天用 DATE_FIELD_NAME >SYSDATE - 7;
6. 空字符的处理
MYSQL的非空字段也有空的内容,ORACLE里定义了非空字段就不容许有空的内容。按MYSQL的NOT NULL来定义ORACLE表结构, 导数据的时候会产生错误。因此导数据时要对空字符进行判断,如果为NULL或空字符,需要把它改成一个空格的字符串。
7. 字符串的模糊比较
MYSQL里用 字段名 like '%字符串%',ORACLE里也可以用 字段名 like '%字符串%' 但这种方法不能使用索引, 速度不快,用字符串比较函数 instr(字段名,'字符串')>0 会得到更精确的查找结果。
8. 程序和函数里,操作数据库的工作完成后请注意结果集和指针的释放。
---------------------
16.final和finally的区别
1、final修饰符(关键字)。被final修饰的类,就意味着不能再派生出新的子类,不能作为父类而被子类继承。因此一个类不能既被abstract声明,又被final声明。将变量或方法声明为final,可以保证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被修改。被声明为final的变量必须在声明时给出变量的初始值,而在以后的引用中只能读取。被final声明的方法也同样只能使用,即不能方法重写。
2、finally是在异常处理时提供finally块来执行任何清除操作。不管有没有异常被抛出、捕获,finally块都会被执行。try块中的内容是在无异常时执行到结束。catch块中的内容,是在try块内容发生catch所声明的异常时,跳转到catch块中执行。finally块则是无论异常是否发生,都会执行finally块的内容,所以在代码逻辑中有需要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执行的代码,就可以放在finally块中。
3、finalize是方法名。java技术允许使用finalize()方法在垃圾收集器将对象从内存中清除出去之前做必要的清理工作。这个方法是由垃圾收集器在确定这个对象没有被引用时对这个对象调用的。它是在object类中定义的,因此所有的类都继承了它。子类覆盖finalize()方法以整理系统资源或者被执行其他清理工作。finalize()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器删除对象之前对这个对象调用的。
---------------------
单例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 必须要记住,面试题
饿汉式与懒汉式的区别
1.懒汉式是延时加载的形式
2.懒汉式由于是延时加载,所以在多线程中会出现安全问题
3.可以加同步函数或者同步代码块来解决,而同步函数每次都需要判断比较慢
4.这里采用同步代码块来解决安全问题
5.由于函数是静态的,所以锁是类名.class
*/
//饿汉式。
/*
class Sing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 s = new Single();
private Single(){}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
return s;
}
}
*/
//懒汉式
class Single
{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ull;
private Single(){}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
if(s==null)
{
synchronized(Single.class)
{
if(s==null)
//--->A;
s = new Single();
}
}
return s;
}
}
class Singl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247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