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四大因素护航物联网产业发展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中国电子报



近期,全球著名经济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物联网可持续性指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来自28个组织机构的高管和物联网专家进行40多场专访,研究分析640个实施项目后,形成物联网可持续性发展系统性指南,为促进物联网发展并实现联合国确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与政策指南。我国政府与产业界应借鉴其有关研究结论,从四个维度、多策并举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全面发展,实现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完善顶层政策设计,搭建产业利益联盟;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填平技术应用鸿沟;三是重视数据安全与共享,加强风险防控并保障流通;四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激发潜在市场活力。


物联网有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潜力


《报告》认为物联网是促进社会发展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预计2030年之前,仅工业物联网本身就可以为全球经济增加14万亿美元价值,加上私有和公有物联网,经济价值增长更甚。随着诸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也有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潜力。但目前仍有16%的物联网项目无法解决联合国所定义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SDG)问题,需要增强利用物联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报告》从三大部分对促进物联网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需设计合理的合作模式和激励机制。目前物联网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由于生态系统碎片化、成熟和大规模商业模式相对缺少等因素,私人资本参与兴趣不高,因此在物联网项目设计阶段,政府应提供结构性激励政策来吸引更多参与者,更需在科技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框架完善、数据隐私与安全等方面着手,促进物联网发展以实现可持续性目标。


第二,需制定灵活的商业和投资模式。由于物联网商业和投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在设计和执行商业模式时应保持一定灵活性和兼容性,注重制定跨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参与各方多赢,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此外,还可通过需求整合和整包设计等手段探索其他筹资渠道,实现规模化发展。


第三,需开展物联网可持续性发展影响评估。物联网发展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可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应对新时代需求,提升相关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并吸引顶尖人才。此外,应从经济增长、社会融合以及环境保护三个维度,确定物联网项目可解决的具体目标,将其纳入商业设计方案之中。


四大因素确保可持续发展


一是,政府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应有效发挥整合引导作用。由于物联网市场仍处在逐渐发展完善过程,其生态系统中大量参与者在探索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导致了资源碎片化。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能源、交通、水务,ICT等各方面的项目需求、技术标准、数据资源等存在较大差异,往往由于缺乏整体方案设计导致各自为战、项目进展缓慢。因此需要政府将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可靠的协作型伙伴关系,并通过税费减免、优惠贷款、政府采购等手段引导各方积极参与,最终形成强大市场力量以消除或降低资源碎片化的负面效应。


二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是促进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完备的基础设施对物联网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存在“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特征,参与者都愿意购买各类服务,但不愿为基础设施买单,“公地悲剧”现象时常发生。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民众往往不愿花费公共财政拨款以装配感应器等设施,这使得自动驾驶、智慧停车等新技术项目举步维艰。在此方面,政府应制定规则统一、清晰明确的监管与政策框架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简化审批流程、明确法律条款、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则以及关税和管理费用等。此外,还应提供恰当的激励措施,利用现有的私人设施为物联网提供相应服务。


三是,需界定明晰的数据所有权并保障数据安全。物联网涉及大规模互联互通及运行的透明性,必将会产生海量数据,而数据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参与各方如要形成合力促进物联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尽早形成关于数据所有权、隐私、使用和共享的治理条款,使其成为合作共赢的基础。例如可鼓励物联网参与者向合作对象提供聚合或宏观层面的分析,而不必分享原始数据。此外,数据安全和技术标准也同样重要,数据隐私和敏感性正迅速成为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行业和技术成熟度也会推动数据安全的发展演进。


四是,应鼓励利用跨界融合的方式创新物联网商业模式。由于涉及利益主体广泛、技术演变不断加速,物联网需要进行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这样才能在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可利用大型城市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向居民进行供热服务;在遵守数据法规的情况下将数据的访问权授予其他市场参与者,激发更多跨行业解决方案;在出售硬件设备等传统盈利模式外,更应整合有价值的大规模数据以打造平台商业发展模式。


创新激发潜在市场活力


首先,完善顶层政策设计,搭建产业利益联盟。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物联网发展仍处在初始阶段,政府需为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市场培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系。未来我国应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的政策协调性与稳定性,并积极发挥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作用。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引导工业、能源、交通、环保等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以及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各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协作型伙伴关系。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填平技术应用鸿沟。充分借鉴《报告》所提倡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相关举措。


第一,在政府远期规划方面,应设定明确的时间路线图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保障对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例如加速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对IPv6技术、无线通信、新型传感器等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的研发支持,加快对企业与个人设施申请的审批流程。


第二,在促进公私合营方面,通过制定透明清晰、长期稳定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私人公司及个体参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共同开发物联网市场、应对市场外部性等结构性挑战。


再次,重视数据安全与共享,加强风险防控并保障流通。正如《报告》所强调的,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安全与共享。一方面应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注重对相关企业与组织的监管与审查工作,打造一套轻量、高效的物联网系统性安全方案,构建完备的终端安全系统。另一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充分流通以增强物联网应用发展潜能。例如可在剥离关键隐私数据后,向社会及企业提供最精简形式的完整数据集等有价值数据。


最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激发潜在市场活力。正如《报告》所指出的,为实现物联网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并扩大应用市场规模至关重要。


一方面,注重物联网应用的跨界融合与需求整合,倡导对不同类型或多个同类项目的整体方案设计,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整合各类运营主体,利用系统集成优势提升效率、挖掘新兴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鼓励大中小型企业根据自身特征制定适宜的商业盈利模式、错位发展,促进形成各类企业在技术、平台、资源等方面融通互助的发展态势,构建物联网发展良好生态圈。


作者:王昊、张凯、秦海林,供职于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


EN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