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windows server管理:
1.理解了各种Raid工作原理和性能:
①Raid0将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磁盘上,没有数据冗余,也不进行错误校验,而是利用并行操作来提高磁盘I/O性能;
②Raid1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提供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成本较高,因为两块硬盘仅能提供一块硬盘的容量;
③Raid3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并使用一块专门的磁盘来存储奇偶校验信息,对于大量数据,可以提供较好的传输率,但是奇偶校验盘影响整体性能;
④Raid5结合了Raid0的性能和Raid1的数据安全性,它不对数据进行完全备份,而是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存储到所有磁盘上,提供较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Raid5仅允许一块磁盘故障,如果两块或更多磁盘同时故障,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⑤Raid50是Raid5和Raid0的结合体,它将多个Raid5组进一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Raid阵列。这种技术提供了更高的容错能力和更大的卷尺寸。
2.存储硬件知识的掌握:
①常见存储架构有三种,DAS、NAS及SAN,分别为直连存储、网络连接存储及存储区域网络,三种存储架构各有其优缺点:DAS通过电缆直接与计算机相连,相对便宜;使用相对简单,但是扩展性差,性能差,连接距离限制,与应用相互影响,难于共享数据;NAS是一种直连到网络里的存储设备,拥有突出的文件服务器性能,拥有功能强大的系统备份功能,具有即插即用、物理位置灵活、易于使用和维护等优点,但是NAS的存储性能可能受到网络带宽和延迟的限制,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占用网络带宽,影响其他网络应用的性能;SAN是一种将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通过高速网络(如光纤通道、以太网)与多台服务器相连接的存储网络。它不依赖于任何服务器,以块级方式提供数据访问,SAN还支持数据冗余和快速故障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持续可用性,但是价格高,异构环境下的互操作性不高,管理复杂。
②SCSI、FC SAN、IP SAN和iSCSI在存储领域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SCSI是一种小型计算机接口,FC SAN使用光纤通道协议来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提供高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的存储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了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IP SAN适用于需要远程存储、数据备份和复制等功能的场景;iSCSI降低了存储网络的成本,提高了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并支持跨不同服务器的存储资源共享。
3.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包括一些简单的命令,网络使用的规范,网络故障定位的方法:
①系统工程师常用的命令有ping、ipconfig、tracert等;
②在办公时有线网络和无限网络二选一即可,不要混用;
③网络故障排除可以通过“替换法”、“观测法”以及通过命令行输入命令来分析等方法。
4.熟悉了AD域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了AD域的历史和发展,对AD域的一些专业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清楚了AD域的层次化架构,掌握了AD域的域名规范和组织单元的设计要求,熟悉了搭建AD域的过程,包括配置网络环境、安装AD域、配置AD域接着配置用户和组管理,最后客户机加入域。
5.对DHCP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①DHCP主要在局域网使用,对IP地址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获得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提升IP地址使用率;
②DHCP客户端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等信息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发现、提供、选择、确认;
③客户机申请的IP地址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所以在地址到期之前客户机还会向DHCP服务器发送一个续约的请求,客户机会在租期过去的50%、87.5%申请续租,若无响应则重新申请IP。
④安装DHCP服务器需先添加角色和功能,选择DHCP服务器,接着完成相应的配置以及授权操作;
⑤配置DHCP故障转移集群至少需要两台服务器并且均需要安装DHCP角色,故障转移可设置为负载平衡模式或者热备用服务器;
⑥DHCP日常管理包括创建DHCP地址池、修改地址池配置等操作,并且当客户端与DHCP服务器在不同的子网时,需要在客户端网关所在交换机配置DHCP中继。
⑦开启了DHCP Snooping的设备将用户的DHCP请求报文通过信任接口发送给合法的DHCP服务器,能够有效防范非法用户的攻击。
⑧Windows DHCP有两个时间需要注意,一个是宽限时间,一个是数据库清理间隔,会造成租期设置低于4小时的地址池实际释放时间远大于4小时,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缩短这两个时间。
⑨掌握了DHCP服务器/客户端排错方法。
6.熟悉了DNS概念(递归查询与迭代查询),掌握了正向查找区域管理(如,创建正向查找区域、管理A记录)、转发器与条件转发器,熟悉了正式环境DNS服务器的操作和维护,掌握了DNS服务器/客户端排错方法:
①掌握了域名解析过程,包括客户端请求、本地缓存检查、本地域名服务器查询、根域名服务器查询、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权威域名服务器查询以及返回结果并缓存。
②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的主要区别在于查询过程中客户端和DNS服务器的角色和职责不同。递归查询中,DNS服务器承担了更多的查询工作,客户端只需等待最终结果;而在迭代查询中,客户端需要自行处理每一次查询的结果,并根据需要继续查询。在实际应用中,递归查询更为常见和方便,因为它简化了客户端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查询效率。
③掌握了DNS服务配置步骤,配置转发器的过程;
④DNS解析排障的方法如下:Windows使用nslookup进行排错,Linux除了使用nslookup外,也使用dig进行排错,可以看到更详细的解析过程。
7.学习了补丁的基本概念、部署步骤、配置方法以及常见问题处理等,对于补丁修复规范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8.学习了配置文件服务器:
①Windows共享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与漏洞,客户端电脑不能私自开通共享;
②了解了Windows文件服务器安装配置的步骤,共享文件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通过添加、删除与编辑配置合适的权限;
③了解了搭建iSCSI SAN文件服务器故障转移群集的过程和步骤,首先安装好操作系统,并准备好网络环境,接着配置共享磁盘,之后创建故障转移集群,创建好之后验证群集的故障转移功能。
二、学习存储管理与维护:
1.掌握了存储基础知识,熟悉了公司所用存储类别、作用;
2.了解存储备份策略与设置;
3.熟悉3par存储产品,了解了上架与初始化配置过程以及存储交换机管理,掌握了3par日常巡检与维护,如虚拟卷创建与回收、导出与取消导出以及定期快照;
4.清楚3par的优势在于其高性能、高可用性、灵活性和易用性等特点;
5.3par的日常巡检与维护包括虚拟卷的管理(创建、回收、导出与取消导出等),以及定期快照。
6.学习群晖NAS配置与使用维护:
①熟悉群晖NAS存储产品,掌握上架与初始化配置过程;
②了解NAS共享管理、iscsi target管理与lun快照、NAS高可用集群配置、备份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