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不去上学

假如我们不去上学

——读新闻有感,拟田间而作


假如我们不去上学

我们只能在烈日和暴雨下

默默地流汗

流泪

流血

老板榨干了我们最后一滴血

还要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他们多愚昧!

by李云雷

 

附新闻两则:


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部激怒网友


新快报

“教育是一种消费,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新快报报道,当希望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时候,当全社会都被白芳礼感动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答复两会代表和媒体时对国人说:穷人,你没钱就不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你消费不起。”本周,网络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针对两会代表们反映“上学贵”问题的答复而引起的争论。

王旭明的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话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讲出来,“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网友甚至发出帖子----—《强烈建议教育部向全国人民道歉!》。

“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

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 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网友总结称:此话有四条主要信息:1.好大学属于富人,老百姓别问津;2.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腰包没钱别进来;3.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4.人民的观念有问题,需要转变。

哈佛大学对贫穷学生是免费的

王旭明的这一言论旋即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弹,北大清华只能让富人阶层消费成了网友们抨击的热点之一。

网友南海表示,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有限,但它们毕竟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它们的“贵”不应该是体现在钱上面,而应该体现在它们所面向的是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这一点上。因为优质,所以哪怕再有钱,达不到最优秀的标准也别想进来。反过来讲,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即使是身无分文,名牌大学的校门对他们也永远应该是敞开的。这才是教育部发言人应该说的话。

还有网友指出:美国的“优质资源”哈佛大学,学生在注册时都要带上上一年父母的纳税表,全家收入在四万美元以下是免费的!即使不免费的学校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向政府申请助学金,而在校期间是不需付利息的。而朝鲜、古巴等国家教育也是全程免费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了,怎么教育却穷了呢?”

同时有网友质疑,要是按照王旭明的说法,北大、清华这样的优质高校一张录取通知书就可以进行拍卖了,谁出价高就给谁,“平民百姓没那个经济实力就别进北大、清华?”

高校是利用垄断赚钱的公司?

此次王旭明把教育比作是“逛商场买衣服”的说法明显与前段时间一直强调“坚决反对*”的言论自相矛盾。

网友“今夜无月光”表示:“说出教育是种消费这样的话来,不能看作是无知的推搪,而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和为乱收费保驾护航。”同时质疑:“教育消费凭什么变态地成为了一种高消费?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学府,而是一座利用其垄断性而进行商业运作的公司?”

有网友表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说的话、作的比喻,本身就荒谬得很,简直是扯淡。一定要让教育部收回这句话,并道歉!

王旭明:(上学)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网友评论

lsm37:这就是中国教育部发言人对中国人说的话?这就是政府对国人做的答复?强烈要求教育部道歉。

用户天天:教育不是产业,它是事关民族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不是老百姓的“消费”,它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教育不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它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权。

教育部发言人的话是十分危险的。它的危险不在于有人说了什么,而在于目前这种无异于民族自残的、荒唐的教育不公正在或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白朗:穷人永远都没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永远没机会改变自己的贫穷的命运?媚富到如此卑贱的程度,恶俗到如此高层的官员,让人震惊错愕。

和谐:把上学比作去商场买衣服太荒唐!难道商场里的衣服的成本里有国家投入吗?当然没有!那就要掏合乎其价值的价钱,而好的教育资源则不同,她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家投资,把全部的教育成本转嫁给学生(其实是家长)是决不合理的!

出尔反尔:教育部不是说自己反对“*”的提法吗?这“教育消费论”又从何谈起?有钱的就买1万元的衣服,没钱的就买100元的衣服。政府官员以人民利益为上,为什么说出话来与干买卖的一样口气?

********************************************************************************

农村出现“新读书无用论” 有大学生不再是荣耀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沉重

    ★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的弟弟

    ★有农民说: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

    李达国说起儿子在珠三角找工作四处碰壁,眼泪就跟着掉了下来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南溪镇三岔河村位于长沙、益阳和岳阳的交界处,这里的村民大多靠种田和养鱼为生。 2001年,这个只有千把人的村子里破天荒地一次考取了4个大学生,该村第二组的李晋就是4个佼佼者之一。

    “我们家几代人就出了这样一个大学生。”今年2月26日,李晋的父亲、53岁的李达国在对记者谈起当年儿子考取大学时,脸上仍有一股兴奋。

     “送儿子去上学之前,我们请了10桌客,亲戚朋友都来了。”李晋读的是株洲冶金学院,4年大学读下来,花了家里4万多元。李晋初中毕业时成绩不错,是保送读高中的,但是,几年高中的开销也不轻松,用了好几万元。2005年,李晋大学毕业时,家里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

    “为了还清家里的债,我一出学校门就四处找工作。”李晋告诉记者,他去了广州、深圳,托关系、找老乡,就是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用人单位一听说我是应届毕业生,连履历也不看就谢绝了。”李晋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谈吐之间一说一笑,很是可爱。

    李晋不甘心,辗转在珠三角继续边打些短工边找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没着落,做父母的当然不放心。“那天,我给儿子打电话,他说话都没力气,一问才知道他已经是四天四夜没睡觉,也没吃什么东西。”一说起这事,李达国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

    李达国只好赶紧给儿子寄点生活费过去。不料,这事情却被一些乡亲知道了,有人就说:“你儿子可是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啊!”

    “一听有人这样说,我恨不得钻到地里去。”李达国是个本分的农民,虽然自己只是读了6年书,但是,他始终支持下辈人多读点书。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到武汉去打工了,即使一个月可以赚到1700多元钱,他不被看作是李家的光荣。李达国的骄傲就是小儿子、大学生李晋。

    “我这一世人最高兴的是因为小儿子,最伤心的也是他。”李达国说的“伤心”是指李晋找不到工作的事情。

    乡亲们说得更直接:“李晋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看来,这书也没什么读的了。”“老李啊,你大儿子没读什么书都可以赚1700多元,小儿子大学毕业还要你出钱养,读了书还比不上没读书的,读书作用不大啊……”

    “大家这样说,我真不知道是哪个儿子可以引以为荣了。”李达国边说,边苦笑着冲记者摇了摇头。

    到了今年春节前后,乡亲们关于读书没什么用的议论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李达国才知道当年村里和李晋一年轰轰烈烈去读大学的4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在广东一家国企就了业,其余的两个和李晋一样,工作的事情至今还没有落实。

    2月26日,记者来他家里采访,李达国说“欠钱不怕,就是心里不是味”这句话时,伤感的泪水竟情不自禁地滚了出来……

    龙替民对村里人“劝学”,反被对方问得心里七上八下没了主意

    南溪镇龙山口村紧临三岔河村,村子里有1400多人。和三岔河村的村民一样,这个村的村民大多以种田和养鱼为营生。

    村子里第四组的龙替民除了种好自家8亩多田外,还承包有10多亩水田。2月26日,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他早早地杀了一只大鸭子,等待着记者的到来。

    见到采访车,龙替民远远地迎了出来。记者刚一落座,他的爱人就热情地端来了芝麻豆子茶。

    我们拉开了家常。龙替民说,他家有4个人,除了夫妻俩外,有两个儿子。现在,小儿子正在中南大学读三年级,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大儿子龙启超是在2001年考取的湘潭大学,专业是金属材料,去年毕业了。

     “当年,龙启超是村里惟一的‘一本’(本科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学的又是工科,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龙替民一谈起大学毕业的儿子找不到工作就头痛。与有一个儿子在外面打工挣钱的李达国相比,龙替民的两个儿子一个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一个还在学校里读书,龙替民夫妇身上的债越背越重。到了去年底,龙家欠债近6万元(欠了亲朋戚友4万多,贷款1.5万元)。“幸亏我们还算想得开的,不然这日子早就没办法过下去了。”龙替民苦涩地冲记者笑了笑。

    但在龙启超大学没毕业以前,龙替民并不着急,心想只要熬到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不出几年,欠下的钱就能够还清。

     当时龙替民在村子里特别受人尊敬。“那时候我在村里说话好有威信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也许是长久的风里来雨里去,不到50岁的龙替民脸上写满了沧桑。“2005年,大儿子大学毕业,广东、湖南跑来跑去也没找到工作,这事情被乡亲们知道了,我在村里说话就大打折扣了。”

     龙替民说,乡亲们都说如今读书也没用了。农村里的人,大多是很现实很直接的。“以前,我听到村里有人不让孩子读书就去做工作,讲读书的好处。乡亲们也听我的,村里就有好几个不想让孩子继续读书的家长被我做通了工作,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记者注意到,这个时候龙替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现在村里没家长听你的了?”记者问。

     “哎,真是莫讲起。”龙替民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仿佛很是委屈地冲记者说:“我一去劝,人家就马上反过来说,你家龙启超是读了大学的,用了那么多钱不讲,找到好工作没?让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还不如早点让他们到外面去打工赚钱好得多……你是记者,是明白人,你说乡亲们这样说,我还说得起话吗?还有去劝的必要吗?乡亲们说多了,就连我也怀疑起这读书到底还有没有用起来了。整天为了儿子的事情吃不好睡不着,心里七上八下地也没了主意。”

    见此情景,记者只好赶紧打圆场:“龙启超怎么不在家里?”

    龙替民就差点没掉眼泪了。他用手抹了一下眼睛,说:“还不是为早点找个工作,一大清早,就到益阳城里找人去了。其实,龙启超还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人又长得标标致致。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像他这样的大学生怎么就这样难找工作?”

    龙妻拿出了几本相册。记者看到,龙启超果真一表人材。

    村里人不再谈曹学武如何学习,而是谈他弟弟怎样赚钱

    与李晋、龙启超相比,龙光桥镇易家河村长塘组曹学武的情况有些不同。

    易家河村有2000多人,离益阳市区只有7公里左右,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读完初中后就去了益阳市打工。曹学武的弟弟也是这样,现在每月底薪700元左右。曹家有4口人,只是种了两亩多田;人多田少,生活并不宽裕。

    曹学武初中毕业后,没有外出打工,而是继续升学。2002年,他考取了湖南城市学院。偌大一个村,那一年考取大学的就是他和另一个女孩子。

    自然,曹学武成了村里的“名人”。“一时间,村里人都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大人们要那些正在读书的孩子向我学习,我成了村里孩子们的榜样了。”2月26日,记者刚说明采访的意图,曹学武就满是无奈地说开了。

    曹家也因为出了个大学生在村里非常有面子。为了支持曹学武一心一意的读书,曹父利用农闲去市里做些小生意,加上弟弟打工的收入,总算在曹学武去年毕业时家里只亏6000多元。

    曹学武是学的物业管理专业,与许多毕业生一样,他一走出校门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下。

    2005年10月,他到了广州。好不容易谋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包住不包吃,底薪500元(如果完不成工作量要按比例扣除)。可是,一个月下来,他只是做了3单业务,连底薪也没能拿到。

    曹学武后来又去了广东其他一些地方。眼看就到2006年春节了,自己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只好回益阳。

    “今年这个年过得最没味,”曹学武之所以这样说,是他发觉自己过去在村里的人气消失殆尽,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时不时地在他面前唉声叹气:“早知道读了大学也没用,当初还不如不读。”

    与此同时,曹学武明显地感觉到了弟弟的人气在上升。村里人到家里串门,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谈他是如何学习的,而是谈他弟弟是怎样赚钱的。“虽然弟弟赚钱也不是很多,但他起码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可是自己连自己也养不活啊!”曹学武很惭愧地说。

    “新读书无用论”严重地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记者2月26日这天跑了好几个乡镇。乍寒乍暖的早春,农村还属于闲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大都出门了,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

    “你们村现在读高中的学生多不多?”记者问龙替民。

    龙替民掰着手指算了好几遍,说:“不多,就几个。”

    “不读书做什么去了?”

    “当然是打工。”

    记者在龙家采访,碰到几个村民,一谈到读书就马上说:“读个初中就行了,读多了也没用的!”

    村民们说,读到初中毕业花的钱不多。再说,孩子小也不可能到外面去赚钱,等读完了初中,如果成绩特别好就继续读,“要是成绩中等那就不要读了,早下学早赚钱啊!”“像老龙家的启超,读了书也找不到工作,就是成绩好也不要去读了!”

    从村民的谈话中,记者注意到,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出现,并已形成蔓延之势。“新读书无用论”与被人们早已摒弃多年的、以交白卷为荣的“读书无用论”有所不同,这种“读多了也没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现在农村里不想让孩子读高中的家长多不多?”记者又问龙替民。

    “在我们村这年把时间少说增加了三分之一。”老龙说得很肯定。

    李达国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认为他所在的村“少说已有六、七成。原因很简单,我们村去年4个大学毕业生就有3个找不到工作,村民看不到读书的希望。”

    李晋是个理性的青年。他说,其实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也不能全怪社会。“我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也没学到什么真东西!大学教的是一套,社会需要的又是一套,这个矛盾不解决,大学生找工作以后更难。”他过几天准备再次南下,“坐在家里不是事啊!”

    “现在就业渠道应该是很广的,也可以在农村发展,你想过没?”记者说。

    李晋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回农村发展在我们这个地方基本是不可能。一是我们这里乡镇企业不发达,没有一家用得着大学生;二是自己创业没资金。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种田都成外行了!”

    曹学武也表示了与李晋一样的看法。而且,他不无担心地补充说:“我如果回家种田,那村里去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的。”

    曹学武也准备过几天外出。作为大学生,村民对他的议论自己倒还不太在乎,问题是,“在家里呆时间长了,舆论会对村里那些正在读高中的学生很不利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