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5)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是一本惊艳的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 哲人:你刚才承认“不想被任何人讨厌”,并且说“想要故意招人讨厌的人根本没有”。

  • 青年:of course!

  • 哲人:我同意,也不希望被别人讨厌。“没有人愿意故意招人厌”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敏锐的洞察。

  • 青年:是普遍欲求!

  • 哲人:虽说如此,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又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当你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有何感受呢?

  • 青年:那必然是相当难受啊,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会招人讨厌、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等。

  • 哲人: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

  • 青年:倾向性?

  • 哲人:是的,也就是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那么,按照这种“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 青年:从下面上下推?

  • 哲人:石块无力。一旦开始从斜坡上滚落,就一直会按照重力或惯性等自然法则不停滚动。但是,我们并不是石块,是能够抵抗倾向性的存在,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并重新爬上斜坡。
    也许认可欲求是自然性的欲望。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形状变成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根本不可能!

  • 青年:您是说对抗本能和冲动便是自由?

  • 哲人:就像我前面反复提到的那样,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之类的失去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为自由了吧。(《瓦尔登湖》的梭罗有话要说~)

  • 青年:是什么?

  • 哲人: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 青年:什么?!

  • 哲人: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 青年:哎、哎呀,但是……

  • 哲人: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好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 青年:不对!绝对不对!这不是自由!这是一种教唆人为恶的恶魔思想!

  • 哲人:你一定认为自由就是“从组织中解放出来”吧。认为自由就是从家庭、学校、公司或者国家等团体中跳出来。但是,即使跳出组织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 青年:……先生是对我说“要去惹人厌”吗?

  • 哲人:我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

  • 青年:但是,那……

  • 哲人: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这一点请不要误解。

  • 青年:不不,那我换个问题吧。人到底能不能承受自由之重呢?人有那么强大吗?能够自以为是地将错就错,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吗?

  • 哲人:既不上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则和“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相反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 青年:……先生现在自由吗?

  • 哲人:是的。我很自由。

  • 青年: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

  • 哲人:是啊。“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如果用刚才介绍过的那个谚语说的话,那就是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是那个人的课题。

  • 青年:那么结论呢?

  • 哲人: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 青年:但是,我真没想到来到哲学家的房间会听到“被人讨厌”之类的话题。

  • 哲人:我也知道这个话题不太容易理解,理解消化它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天如果继续谈论下去恐怕你也无法接受。那么,关于课题分离,最后我再说一件我自己的事情,以此作为今天的结束吧。

  • 青年:好的。

  • 哲人:这也是我和父母之间关系的事情。我自幼就与父亲关系不好,几乎从未进行过真正的对话。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之后我与父亲的关系更加恶化。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理解了阿德勒思想。

  • 青年:您和父亲的关系为什么不好呢?

  • 哲人:我记忆中有被父亲殴打的印象。具体为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被打得逃到桌子底下又被父亲拽出来狠狠地打,并且不是一次而是很多次。

  • 青年:那种恐惧成了一种精神创伤……

  • 哲人:在邂逅阿德勒心理学之前我也是这么理解的。因为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好接近的人。但是,认为“因为那时候被打所以关系不和”是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的想法。
    如果站在阿德勒目的论的立场上,因果律的解释就会完全倒过来。也就是说,我“为了不想与父亲搞好关系,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

  • 青年:也就是说先生您是先有不想与父亲和好这一“目的”?

  • 哲人:是的。对我来说,不修复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更合适,因为如果自己的人生不顺利就可以归咎于父亲。这其中有对我来说的“善”,也许还有对封建父亲的“报复”。

  • 青年:我正好想问这一点!假如因果律发生了逆转,用先生的情况来讲就是可以自我剖析为“不是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而是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具体会有什么变化呢?孩童时代被打的事实不会改变吧?

  • 哲人:这一点可以从“人际关系之卡”这个观点来进行考虑。只要是按照原因论认为“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那么现在的我就只能束手无策了。但是,如果认为“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关系修复之卡”就会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

  • 青年:真的能解决吗?

  • 哲人:当然。

  • 青年:真能发自内心地那样认为吗?虽然作为道理能够明白,但感觉上还是无法接受。

  • 哲人:还是课题分离。的确,父亲和我的关系很复杂。实际上,父亲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他的心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不止如此,很可能就连对我动过手的事情都忘记了。
    但是,当我下定修关系之“决心”的时候,父亲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怎么看我、对我主动靠近这件事持什么态度等,这些与我都毫无关系了。即使对方根本不想修复关系也无所谓。问题是我有没有下定决心,“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 青年: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 哲人:是的。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之卡由他人掌握着。正成为如此才非常在意“那个人怎么看我”,选择满足他人希望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能够理解课题分离就会发现,其实一切的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会是全新的发现。

  • 青年:那么,实际上通过先生的改变,您父亲也发生变化了吗?

  • 哲人:我的变化不是“为了改变父亲”。那是一种想要操纵别人的错误想法。
    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当然,随着我的变化——不是通过我的变化——对方也会发生改变。也许很多情况下对方不得不改变,但那不是目的,而且也可能不会发生。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

  • 青年:既不可以去操纵他人,也不能操纵他人。

  • 哲人:提到人际关系,人们往往会想起“两个人的关系”或者“与很多人的关系”,但事实上首先是自己。如果被认可欲求所束缚,那么“人际关系之卡”就会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是把这张卡托付于他人,还是由自己掌握?课题分离,还有自由,关于这些请你回去好好整理一下。下一次我还在这里等你。

  • 青年:知道了。我会一个人好好考虑。

  • 哲人:那么……

  • 青年:最后我还想问您一个,就一个问题。

  • 哲人:什么?

  • 青年:您和您父亲的关系最终和好了吗?

  • 哲人:是的,当然,至少我是如此认为的。父亲晚年患了病,最后几年需要我和家人的照顾。
    有一天,父亲对像往常一样照顾他的我说“谢谢”。从不知道父亲的词典里还会有这个词的我非常震惊,同时也对之前的日子满怀感激。我认为通过长期的看护生活,自己做到了能做的事情,也就是把父亲带到水边。而且,最终父亲喝了水。我是这么认为的。

  • 青年:……谢谢。那么,下次这个时间我再来拜访。

  • 哲人:今天很愉快。谢谢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