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之B+Tree原理详解

前言
在了解mysql索引之前,需要了解二叉树、二叉查找树、二叉平衡树等相关概念,B+树即由这些树逐步优化而来。下面会在此基础上一起学习MySQL中B -Tree索引和B+Tree索引原理,B+树索引是B+树在数据库中的一种实现,是最常见也是数据库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索引。

1、B -Tree(平衡多路查找树)

B-Tree是为磁盘等外存储设备设计的一种平衡查找树。因此在讲B-Tree之前先了解下磁盘的相关知识。

  • 磁盘概念:磁盘的每一面被分为很多条磁道,即表面上的一些同心圆,而每一个磁道又按512个字节为单位划分为等分,叫做扇区,扇区是磁盘最小的物理存储单元。
  • 磁盘块:文件系统读写数据的最小单位;
  • 页:内存的最小存储单位;
  • 块与页的关系:操作系统经常与内存和硬盘这两种存储设备进行通信,类似于“块”的概念,都需要一种虚拟的基本单位。所以,与内存操作,是虚拟一个页的概念来作为最小单位。与硬盘打交道,就是以块为最小单位。
  • 页大小查看: getconf PAGE_SIZE,常见为4K;
  • 磁盘块大小查看:stat /boot/|grep “IO Block”,常见为4K;
  • 扇区大小查看:fdisk -l,常见为512Byte;

注:一个block是4K,也就是说我所使用的文件系统中1个块是由连续的8个扇区组成。

系统从磁盘读取数据到内存时是以磁盘块(block)为基本单位的,位于同一个磁盘块中的数据会被一次性读取出来,而不是需要什么取什么。
InnoDB存储引擎中有页(Page)的概念,页是其内存管理的最小单位。InnoDB存储引擎中默认每个页的大小为16KB,可通过参数innodb_page_size将页的大小设置为4K、8K、16K,在MySQL中可通过如下命令查看页的大小: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page_size';

而系统一个磁盘块的存储空间往往没有这么大,因此InnoDB每次申请磁盘空间时都会是若干地址连续磁盘块来达到页的大小16KB。InnoDB在把磁盘数据读入到内存时会以页为基本单位,在查询数据时如果一个页中的每条数据都能有助于定位数据记录的位置,这将会减少磁盘I/O次数,提高查询效率。
B-Tree结构的数据可以让系统高效的找到数据所在的磁盘块。为了描述B-Tree,首先定义一条记录为一个二元组[key, data] ,key为记录的键值,对应表中的主键值,data为一行记录中除主键外的数据。对于不同的记录,key值互不相同。

一棵m阶的B-Tree有如下特性:

  1. 每个节点最多有m个孩子。
  2. 除了根节点和叶子节点外,其它每个节点至少有Ceil(m/2)个孩子。
  3. 若根节点不是叶子节点,则至少有2个孩子
  4. 所有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且不包含其它关键字信息
  5. 每个非终端节点包含n个关键字信息(P0,P1,…Pn, k1,…kn)
  6. 关键字的个数n满足:ceil(m/2)-1 <= n <= m-1
  7. ki(i=1,…n)为关键字,且关键字升序排序。
  8. Pi(i=1,…n)为指向子树根节点的指针。P(i-1)指向的子树的所有节点关键字均小于ki,但都大于k(i-1)

B-Tree索引中的每个节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包含大量的关键字信息和分支,如下图所示为一个3阶的B-Tre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节点占用一个盘块的磁盘空间,一个节点上有两个升序排序的关键字和三个指向子树根节点的指针,指针存储的是子节点所在磁盘块的地址。两个关键词划分成的三个范围域对应三个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的范围域。以根节点为例,关键字为17和35,P1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范围为小于17,P2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范围为17~35,P3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范围为大于35。

模拟查找关键字29的过程:

根据根节点找到磁盘块1,读入内存。【磁盘I/O操作第1次】
比较关键字29在区间(17,35),找到磁盘块1的指针P2。
根据P2指针找到磁盘块3,读入内存。【磁盘I/O操作第2次】
比较关键字29在区间(26,30),找到磁盘块3的指针P2。
根据P2指针找到磁盘块8,读入内存。【磁盘I/O操作第3次】
在磁盘块8中的关键字列表中找到关键字29。
分析上面过程,发现需要3次磁盘I/O操作,和3次内存查找操作。由于内存中的关键字是一个有序表结构,可以利用二分法查找提高效率。而3次磁盘I/O操作是影响整个B-Tree查找效率的决定因素。B-Tree相对于AVLTree缩减了节点个数,使每次磁盘I/O取到内存的数据都发挥了作用,从而提高了查询效率。

2. B+Tree索引

B+Tree是在B-Tree基础上的一种优化,使其更适合实现外存储索引结构,InnoDB存储引擎就是用B+Tree实现其索引结构。

从上一节中的B-Tree结构图中可以看到每个节点中不仅包含数据的key值,还有data值。而每一个页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如果data数据较大时将会导致每个节点(即一个页)能存储的key的数量很小,当存储的数据量很大时同样会导致B-Tree的深度较大,增大查询时的磁盘I/O次数,进而影响查询效率。在B+Tree中,所有数据记录节点都是按照键值大小顺序存放在同一层的叶子节点上,而非叶子节点上只存储key值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加大每个节点存储的key值数量,降低B+Tree的高度。

B+Tree相对于B-Tree有几点不同:

  • 非叶子节点只存储键值信息。
  • 所有叶子节点之间都有一个链指针。
  • 数据记录都存放在叶子节点中。

将上一节中的B-Tree优化,由于B+Tree的非叶子节点只存储键值信息,假设每个磁盘块能存储4个键值及指针信息,则变成B+Tree后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常在B+Tree上有两个头指针,一个指向根节点,另一个指向关键字最小的叶子节点,而且所有叶子节点(即数据节点)之间是一种链式环结构。因此可以对B+Tree进行两种查找运算:一种是对于主键的范围查找和分页查找,另一种是从根节点开始,进行随机查找。

可能上面例子中只有22条数据记录,看不出B+Tree的优点,下面做一个推算:

InnoDB存储引擎中页的大小为16KB,一般表的主键类型为INT(占用4个字节)或BIGINT(占用8个字节),指针类型也一般为4或8个字节,也就是说一个页(B+Tree中的一个节点)中大概存储16KB/(8B+8B)=1K个键值(因为是估值,为方便计算,这里的K取值为〖10〗3)。也就是说一个深度为3的B+Tree索引可以维护103 * 10^3 * 10^3 = 10亿 条记录。

实际情况中每个节点可能不能填充满,因此在数据库中,B+Tree的高度一般都在24层。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在设计时是将根节点常驻内存的,也就是说查找某一键值的行记录时最多只需要13次磁盘I/O操作。

数据库中的B+Tree索引可以分为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和辅助索引(secondary index)。上面的B+Tree示例图在数据库中的实现即为聚集索引,聚集索引的B+Tree中的叶子节点存放的是整张表的行记录数据。辅助索引与聚集索引的区别在于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并不包含行记录的全部数据,而是存储相应行数据的聚集索引键,即主键。当通过辅助索引来查询数据时,InnoDB存储引擎会遍历辅助索引找到主键,然后再通过主键在聚集索引中找到完整的行记录数据。

上面介绍完了索引原理,有没有想过B+Tree索引的叶子节点(即数据节点)存贮数据是一种链式环结构?我们先可以思考下,后续介绍数据结构之链表时将详细讲解。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