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二)工厂方法模式

设计模式(二):工厂方法模式

Github

关于23设计模式的讲解文件已经放在我的GitHub上,欢迎大家Fork和Star

模式动机

​ 在简单工厂模式中,如果在原来的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再增加一个产品类的实现,那么我们必须在原来的工厂方法里修改工厂类的源代码.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不修改工厂类的源代码而进行动态的可扩展呢?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将工厂类进行抽象,根据不同的产品创建不同的工厂类,如果动态的增加了一个产品,我们只需要实现这个产品的具体类的工厂类即可。

模式定义

​ 工厂方法模式也称为工厂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父类负责定义创建产品对象的公共接口,而工厂子类则负责生成具体的产品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产品类的实例化操作延迟到工厂子类中完成,即通过工厂子类来确定究竟应该实例化哪一个具体产品类。

模式结构

工厂方法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 Product:抽象产品

​ ConcreteProduct:具体产品

​ Factory:抽象工厂

ConcreteFactory:具体工厂

这里写图片描述

时序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代码示例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讲解,在我们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日志,有文件的日志,数据库的日志等。我们这里创建两个抽象的类Log和LogFactory

package cn.edu.hust.facto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Log {
    public abstract void writeLog();
}
package cn.edu.hust.facto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LogFactory {
    public abstract Log createLog();
}

接下来就是创建Log的实现类:

package cn.edu.hust.factory;

public class FileLog extends Log{
    public void writeLog() {
        System.out.println("文件日志。。。。");
    }
}
package cn.edu.hust.factory;

public class FileLog extends Log{
    public void writeLog() {
        System.out.println("文件日志。。。。");
    }
}

然后就是生产两种日志的工厂类:

package cn.edu.hust.factory;

public class FileLogFactory extends LogFactory{

    public Log createLog() {
        return new FileLog();
    }
}
package cn.edu.hust.factory;

public class DataBaseLogFactory extends LogFactory{
    public Log createLog() {
        return new DataBaseLog();
    }
}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工厂生产出不同的对象。这里,如果要有一个WebLog类,我们可以继承Log类,然后创建一个WebLogFactory,只是动态的扩展不需要修改任何的系统代码。

工厂模式优点

  •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方法用来创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还向客户隐藏了哪种具体产品类将被实例化这一细节,用户只需要关心所需产品对应的工厂,无须关心创建细节,甚至无须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
  • 基于工厂角色和产品角色的多态性设计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它能够使工厂可以自主确定创建何种产品对象,而如何创建这个对象的细节则完全封装在具体工厂内部。工厂方法模式之所以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工厂类都具有同一抽象父类。
  •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系统中加入新产品时,无须修改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提供的接口,无须修改客户端,也无须修改其他的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而只要添加一个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就可以了。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就变得非常好,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工厂模式缺点

  • 在添加新产品时,需要编写新的具体产品类,而且还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具体工厂类,系统中类的个数将成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有更多的类需要编译和运行,会给系统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
  • 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需要引入抽象层,在客户端代码中均使用抽象层进行定义,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且在实现时可能需要用到DOM、反射等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适用场景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 一个类不知道它所需要的对象的类: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只需要知道所对应的工厂即可,具体的产品对象由具体工厂类创建;客户端需要知道创建具体产品的工厂类。
  • 一个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对于抽象工厂类只需要提供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而由其子类来确定具体要创建的对象,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里氏代换原则,在程序运行时,子类对象将覆盖父类对象,从而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
  • 将创建对象的任务委托给多个工厂子类中的某一个,客户端在使用时可以无须关心是哪一个工厂子类创建产品子类,需要时再动态指定,可将具体工厂类的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

微信公众号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小编哟!
这里写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是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创建对象的过程被分离出来,使得这个过程可以被子类定制化,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分离开来,客户端只需要知道所需对象的类型,而无需关心对象的创建过程。具体来说,工厂方法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角色: 1.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定义了工厂方法的接口,用于创建产品对象。 2. 具体工厂(Concrete Factory):实现抽象工厂接口,根据具体需求创建具体产品对象。 3. 抽象产品(Abstract 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接口,用于描述产品的属性和行为。 4.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实现抽象产品接口,提供具体的实现。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可以将客户端代码和具体产品的实现代码分离开来,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工厂方法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场景,例如: 1. 当一个类不知道它所必须创建的对象的类的时候。 2. 当一个类希望由它的子类来指定所创建的对象的时候。 3. 当类将创建对象的职责委托给多个帮助子类中的某个特定子类,并且希望能够在运行时切换这些子类中的哪一个时。 总之,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