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教育这盘棋该怎么走(转载)

作者:Peterfeng

来源:http://blog.csdn.net/peterfeng/archive/2006/05/10/722240.aspx 

GIS教育这盘棋该怎么走?

现在高校的gis教育已经红红火火,各种竞赛热火朝天,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表面现象。中国gis教育和科研的基础十分脆弱。其实不单单是GIS行业,整个中国在大多数IT行业大学本科教育上,都是先天不足的。为什么?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整体的教育体制上。

中国自从在被洋枪洋炮攻破国门并遭受了无数奇耻大辱之后,就有有识之士看出中国要强盛必须打开国门看世界。于是引进了西学,还派出留学生。望“师夷长技以制夷!”。可以看出当时夷技不过是一个补充,然而到了现代,夷之长技已经被尊为圣旨。任何技术都是围绕现在西方的指挥棒马首是瞻。从原来的补充变成了现在的崇拜,追捧,乃至神化。一切都要向西方标准看齐。

说道中国教育,其实是一个怪圈。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任何一个不合理环节都在为另一个不合理环节提供前提和理由,并且牵涉到方方面面其他和教育无关的事情。你无法从中间打开一个头绪,自然也就无从下手。这也是中国的教改为什么这么难的原因之一。

姑且就全民学英语打个头吧(它绝对不是头一环),所有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道坎就是英语四六级。于是在本科教学的头两年,所有的专业都像英语专业。英语成为惟一的“专业课”。只要拼命跨过这条坎,就直接意味着你这四年今后的路将一帆风顺,毕业,拿学士,甚至连评个奖学金什么的也直接和其挂钩。可以说四六级是有着看得到直接利益的第二次高考。而且比高考更残酷,残酷到本科教育就像只有一门英语一样。以至于我们需要询问,我们本科四年除了拿了一张包着暗红色的纸外,我们究竟还得到了什么(很多人在得到这张纸后就在今后的人生中完全忘却了英语是个什么东西)?所以有人在最后一次没通过后心灰意冷,感到生活没有了希望。导致无数的天使从空中坠落。所以有人铤而走险。(后果不多说,这不是我们的重点)然而这样拼命地教育下有什么结果?一些人在侥幸过了以后彻底失去前进的动力,提前开始了美好的生活,这直接导致了一批人的堕落。

但是就是这样学英语,学出来的成果到底怎么样?学好了英语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出国?去外企挣高工资?或者干脆就嫁了老外?另一方面技术界的一堆外文书籍,被翻译得乱七八糟。现在一部大部头的国外经典中文版一出炉,就被网上骂的体无完肤。其实我觉得--该!我就看过京京工作室译的《thinking in java》,我呸,什么玩意儿!现在市面的技术书籍都贵到让人无法狠心买下的地步(现在中国社会最不能去的地方就是两个,一个是医院,一个是书店)。我想问--它们真的值这个价吗?它们凭什么值这个价?它们的译者看得起这个价吗?看得起人民币吗?他们对得起原著吗?对得起原著的大师吗?对得起渴望知识的读者吗?甚至对得起中文吗?!!!!

其实翻译是一件很讲中文水平的工作。而且也是很讲本国文化的工作。没有中文水平和文化基础,根本做不好翻译工作。翻译是要给本国其他人看的,如果他们看不懂,那么还要翻译出来干什么?反正只有你自己能看懂自己在说什么。反而浪费了大家的精力。在这一点,台湾的侯捷就做得比大陆这边好得多(现在我倒是反而觉得台湾比我们大陆还要重视传统文化……个人观点,欢迎扔鸡蛋……至少我看他的书比较对口,就是有一些词汇命名上台湾和大陆的习惯不太一样)。没有中文和文化的底子,就不要搞翻译。如果翻译只是把单词和句子对照着翻译过来那么简单的,你也太看不起翻译这个工作了。

于是这个环就顺理成章地接到了中文教育以及文化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我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以及社会对中文太残酷了,对文化,道德太不重视了。大家都在拼命学英语,但是对中文的热情呢?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呢?我当年高考,那篇有关赤兔马的诚信的文章其实写得也不算怎么样,居然被追捧成那样。可见现在的中文教育的水平。就拿我所上的高中来说,学文科的和学理科的人数比例近1:2,许多学理科的听到文言文就头疼,文理分科后判断学文科和学理科的判别标准居然是“实在学理科学不下去才去学文科”!我承认我的语文水平也不怎么样。语基很差,作文拿点分是因为我从来都是敢想敢写。另外文化功底也很差。但是好坏我还是分得出来的。上次春节团拜回学校语文老师居然对我说她对我去学理科感到很惋惜。我不是在吹我的水平很高,而是感叹现在的学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其实中文的教育就是直接建立在文化教育上的,没有传统文化,中文是玩不转的(当年我十分狂妄地写了一部武侠小说,表达我对处世和哲学的一些看法,但是写完发现拿不出去,没法拿出去--文化底子不够,拿出去只能贻笑大方)。不单中文,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是建立在文化上的,而不是数学,物理,更不是英语。当年杨振宁说在他少年时给他触动最大的是《孟子》而不是微积分。我就觉得华罗庚写的文章比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写得都好,我就觉得我们学院里的老教授就是比年轻的教授更像教授,他们说出话来就是比我们现在的年轻的所谓新生代科技领袖有文化,有水平。文化是所有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就有什么样的一代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中国基础教育没有系统地进行完整的文化教育。语文书和文化读本都是支离破碎,东节西摘,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堆什么也不是的东西,看似风格多样,覆盖全面。其实各种学派和学说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其分开来教授理解只能分析出一堆美丽的错误。为什么我们在近代出得了大师,而现在拥有的只是空有的“大师”的头衔,而出不了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大师正在死一个少一个?在我看来,大师是需要有两个条件的。一个是文化间的冲突,一个是需要大师自身有一种文化的深厚的功底。缺一不可。不说远的。为什么五四时期会出很多大师?因为他们处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之中。我们学地理的知道均一的冷气团和暖气团都不会导致降雨,只有两种性质的气团相遇引起暖气团抬升才有可能引起降雨。文化间也是一样。没有冲突,就不可能引起对一些东西的深层次思考。然而在思考之时如果对没有对自己这个文化阵营的全盘理解,是不可能思考出任何结果的。雨下的大不大关键在气团的各自的强弱。在五四出洋留学的留学生中,其中有的学历并不高,但是他们已经在骨子里浸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至少比我们现在的人了解得多得多。民国时的薛颠,是个练形意拳的武人,文化也不高,但是他写的一本《象形拳》,我看就比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写得好得多。为什么?整个社会的文化和教育做底,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呢?他们学得是什么?我们的“新教育”呢?教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富有的是文化冲突,而且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文化混乱,没有坚实的一种文化基础的新一代是一群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他们只会胡乱得跟随,不会用脚自己去走路。

不要怀疑文化对科技的影响。我们是在中国。在中国学技术的人现在处在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浸透(不管势力强弱,但是总是有影响的,因为我们身在中国),一边是其他文化的强大攻势。而现在的教育是在死命把中国学技术的学生往着其他文化方向生拉硬拽。不要怪我们学技术的学生怎么怎么样,他们现在正处在被婆媳大战之中,不知谁对谁错,无法抉择,痛苦地喊出“中西结合”。要抛弃传统文化谈何容易,可是要接受其他文化又何其困难。除非中国变成真正的殖民地,被奴役几百年,彻底地改变整个文化背景。现在许多人喜欢把我们和印度的软件业相比。其实这有可比性吗?人家被英国奴役了多久?并且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也不止一点。到了真能和印度相比较的时候,我们中国也已经灭亡了。可能表面上国家名字没有改变,但是人已经不再是那群人了。中国人完全生活在西方文明之中,习惯、文化传统、语言等等都已经改变。这难道还不叫亡国?这是西方多么高兴看到的现象啊!简直比和平演变还要有效!

前两天看一个电视节目,讲营销的。主讲的好像是一个叫张利的,说七十年代的日本在企业管理上的发展速度惊人,令美国人惊叹“狼来了”,遂派人十下日本学管理,后来美国一个管理学的大师说:“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文化之间差距的不止是一个太平洋,所以,在日本学的管理经验不能直接照搬到美国使用。”(意思大概是这样,这个大师的名字忘了)。我们和美国的文化差距也不止一个太平洋,他的技术经验放到我们这里真的可以直接使用吗?而且我怀疑就算中国彻底抛弃了本土文化真的被美国奴役了几百年后,他的文化真的可以使我们的软件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吗?能让我们出软件上的一代宗师吗?毕竟计算机所有的基础几乎都是美国人建立的,建立在人家的文化基础上。

那中国的技术发展就没有希望了?不,中国的发展需要靠的是文化的包容和同化。其实千年来的中国精神最主要的精华就在共存,包容和同化。选别人的有用的变成我的,而不是彻底改变别人或者自己。

还有道德教育,这也是所有的教育的一个前提。有句老话,未学打拳先学做人。可见需要拓展自己的能力的时候,首先需要学会控制,每种能力都会伤人。教育也是。教育是给人民以智慧。智慧真的是一个好东西吗?老子为什么需要提到愚民?可见智慧如果不能控制,还不如不要将它放出潘多拉之盒。智慧是很具杀伤力的,是很有风险的。在学习智慧之前需要对要学习智慧的人进行风险控制。所以需要进行同步的道德教育,让人对智慧的反作用力进行控制。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呢?单单把智慧从盒子里放出来,而没有进行控制。就使原来的天使在踏出盒子后迈出变化成魔鬼的一步。现在的青少年们的道德水平差到什么地步?居然网络上有几万条的帖子去讨论处女情节,去讨论堕胎问题。我碰到这种帖子都想痛骂,可是我到最后我却不知道该骂些什么。中国的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已经低到扶不起来的程度了。

算了,不说整个教育体制了,这是个无底的深渊,一旦陷入讨论,不是几句话能讨论清楚的问题。有关更多的,建议读《你不了解的宋朝》这篇文章。那篇文章的作者写得比我深刻,比我有文化得多。

现在回到GIS教育上,现在的GIS教育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乱(当然,这是对大多数新办GIS专业的学校而言的,当然我没有上过武测等重点院校,所以下面的文字大概不应该写给他们的,但是现在中国不再单单只有这些学校开GIS专业了,GIS专业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学院没有明确的定位(其实GIS有很多方向,不是每个学院都可以统统包揽下来的)。于是老师不懂要开什么课,课教到什么程度算合适,而且没有讲课的蓝本,一切都是新鲜的,都在摸索中(许多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一个学院一般都是靠少数几个老师撑起门面)。学生更不懂要学什么,而且多数自以为是,认为老师不应该这样教,我们不应该学这个。老师和学生配合不起来,理论和实际联系不起来,和动手就更联系不起来了。教学效果往往很差。重复学习很多(我的印象里,数字化是我们玩得最熟的科目)。以致到毕业了,回头看看,发现学的东西很少很少。根本不够用,和计算机的人比我们计算机不行;和地理的人比,我们地理不行;和老板的要求比,我们地理和计算机都不行。没办法,于是转行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拿当年我参加第一届ArcGIS开发大赛来讲,当时我也大三了,但是从选题开始到提交一直都是困难重重。选题不懂到底该选什么题目。老师帮着选的又觉得太难,自己挑吧,脑子里一片空白,看不出有什么东西可做,到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做老师选的题目。到开始做了,ArcGIS的整个东西还没摸清楚。AO技术太新,结构太大,根本不懂,我那个题目的算法也是资料寥寥。一切都像是从零开始。学了2年多的GIS,就是这个水平(我还算比较好的)!惟一可以依赖的就是自学的VC,以及google。于是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我们几个人在网络中极少的资源中挖出点有用的东西,然后靠几个脑子一点一点拼凑思路,扩展出来的。哪里是二次开发,搞的简直就是一次开发(连读shp的库都是自己写得-_-!自己臊一个)。搞的我们得奖后都不懂凭什么得奖的。

本来以为这是因为我们的专业比较新,情况比较可以原谅。但是毕业后接触两届的学弟学妹,发现情况并没有经过一年而变得更好。

可能导致GIS教育现状的,是两个字,也是现在程序界被批判的最多的两个字--浮躁。可是当今技术界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浮躁。主流语言在不断更替,从C->C++->java->C#,步伐一步一步变快,微软和sun在控制着技术的音乐的流行节奏(过去如果算是乡村田园风格的话,现在流行的这种大概是拉丁风格了)。在GIS上也是如此。从我进大二那年开始才刚刚摸了arcview3没几个月,arcgis8开始流行。当时8.1没有跟上时代,接触是从8.3开始。8.3还没摸热,9就出现了,9的界面还没看到什么样子的,听说9.1又出来了。当年arcgis开发竞赛,给我们开发用的是8.3,奖品却是9!ESRI的步子实在太快,而且每次的变革都是革命性的。其他公司呢,也一样,mapinfo不在深度上发展,在广度上拼命的扩展。整个产品系列不断庞大。而且版本号也升的很快,我玩的时候还是6,到现在都到8了,居然升了2。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拼命地跟,只会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中消磨青春,迷失自我,并最后在精力耗尽之后被时代淘汰。我们在一遍又一遍得看新出的API,并且痛苦地跨过文化差异艰难地领会“上头”的意思,不断地更新头脑。如果我们不跟,老师会被学生骂落伍,如果某某公司出个竞赛,不去拿个奖壮大壮大自己学院的声势,学院领导会甘心?就算学院和学生不考虑这些问题,学生毕业了,发现在社会的科技界落伍了,怎么办?换行业?大多数人选择这样做。

通观整个技术界,都是这种情况,一片一片的人都在浮躁的气氛中如没头苍蝇般乱撞。学校在利益的驱使和学生的压力下也会不断转换指挥棒的方向。而这时,在专业上有所小成的学生都是逃课不听讲的“坏学生”。因为只有他们不浮躁,他们能静下心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锻炼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然而他们只能算小成。因为没人带,没目标,没课题。

现在我们来想想为什么国外技术发展的速度这么快而我们跟不上?因为他们除了在文化上有优势(在计算机相关领域而言),他们有基础,有核心技术。他们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才多少年?说我们起步晚进步大,鬼才相信,步子越大,泡沫越多。他们之所以前期花了那么多年来做基础工作,他们花了比我们多得多的思考时间来对底层的东西进行深刻理解。我们表面上可以追上,但是我们从根本上落后了。所以国外的成果近年来是爆炸性的涌现,而我们只能去追别人的思想,去迎合人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人家吃肉,我们趁着喝点汤,虽然表面上大家都饱了,虽然我们因为喝了热汤还显得满脸红光、神采奕奕。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核心。ESRI的核心好不好?我们可以look,当我们see不到。超图的好不好?我们需要花钱,并且也仍然see不到。Grass的好不好?我们可以看到全部,但是太大太乱,并且非主流(很大部分人不愿意去看)。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在非洲人眼里健美的非洲女孩一丝不挂地站在我们面前,不一定会激起我们太大的欲望。就算下定了决心准备征服她,文化,语言以及极度缺乏对其了解还有社会舆论也会使我们的勇士们异常痛苦,难于驾驭,最后丧失信心。

大家应该很清楚核心在人家手里的结果是什么。记得一个那个营销节目中说,企业要做就要做到产业链的链头,不作链头,容易导致突然死亡!技术也是一样。有了核心技术说实话就是屌。微软屌不屌?谁叫人家有最核心的东西,是链头?它叫谁死谁就得死,叫谁怎么死,谁就得按着他的方法死。(ESRI是GIS界的微软……)我们暂且不说巨人得倒下会使整个产业崩溃,覆巢之下无完卵。现在看来哪个巨人都不会那么容易倒下。但是所有的巨人都不在国内。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谁知道东海和台湾海峡如果发生点什么事真的会怎么样。虽然说技术无国界,可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技术可以被有祖国的人利用。就算抛开国家安全不论,链头在别人手里,我们就永远不能挤到链头的位置。就算挤到接近链头的位置了,也会被链头打击下来,所有的链头都不会轻易让别人太靠近自己。因为靠近就意味着压力。

天,救救我们自己的GIS,救救我们自己的GIS教育!

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了……开源!(等等,大家先不要急着点击浏览器窗口那个红色的叉,等我说完!)

知道那个postgresql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看看吧
http://www.pgsqldb.org/twiki/bin/view/PgSQL/PostgreSQL
如果不幸链接不上,去google搜索 “PostgreSQL 昨天,今天和明天”

为什么美国有这样的学院派的作品,而中国没有?(大家可以看到文化上的差异了吧)

中国其实也有学院派的例子,地大的mapgis和武测的geostar,但是很可惜,他们都没有选择开源,而是进入商业运作。但是这样的商业化有什么意义?这样做只有限制他们的发展规模罢了。

不说了,说了又要有地大和武测的人要向我开炮了。

中国的GIS教育要发展,只有真正做几套开放给所有院校的学院派的GIS开源软件(地大和武测如果要开炮,只能说明他们狭隘,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而且已经从中受益)。原因如下:

一,统一思想和实现,大家都很清楚,在GIS界单卖软件是没太大钱途的。GIS的挣钱点不在软件。我一向的观点是GIS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数据准备阶段,第二个是软件准备阶段,第三个是决策应用阶段。这三个阶段互相有时间的重叠,第三个阶段是贯穿始末的,但是分阶段主要看哪个方面占主导。而GIS的最终目的都是回到规划和实际应用中的。GIS的挣钱点正是在软件应用中。这正如制造业和商业的关系,制造业其实利润都不高,挣钱的一般都在销售和服务环节。中国正处在的阶段是第一个阶段末和第二个阶段初,所以现在每个公司只要有点实力的几乎都在做自己的一套核心。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政府的状态,并且是各自封闭的。资源的重复利用极大。各自封闭的后果是标准的混乱,数据源的混乱。互相间不兼容。这样做的后果是很明显的。这和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是不一样的。这不是思想的大解放。而是思想的大重复。与其在各个实现中重复,不如把所有细节放开,反正核心思想相同。避免社会重复劳动造成标准的混乱(国家是在定GIS行业标准,但是实际无法控制这种混乱)。是时候该有人出来统一一下了。不要在诸侯割据中无谓地消磨社会生产力,应该尽早跳过第二阶段,进入以挣钱为主导的第三阶段。注意,这样的非商业统一是可以流传的,从学校流传到公司,也可以在学校中一代代流传。也只有一举将学校和公司统一了,才可以在学生毕业后平滑地过渡到工作岗位,不会造成转业流失,并可以促进知识地延续。

二,造势。孙子兵法中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现在GIS专业本科收人的时候,一般要通过调剂,才可以招满人,这个现象很令人痛心。原因何在?各院校GIS专业没有造出势来。为什么?宣传不够。怎么宣传?创造一两个行业榜样,然后写入高中教科书。现在社会太没有榜样的力量了。所以行尸走肉的年轻人没有灯塔来照耀前进的方向只有胡乱跟随。现在的年轻人在网络上游弋之时并没有任何目标,是完全盲目的。什么流行玩什么。商业软件要钱,特别是国内的GIS商业软件反盗版做得极好(我就曾经看过一个如何破解supermap的帖子,吓死我,居然用文本修改二进制),年轻人玩不起。要想争取年轻人,就要有简单的,免费的,强大的,可修改、可扩展的,摸得到,看得见的,平易近人的东西来刺激他们。(不要小看开源社区的力量)只要把社会上玩GIS的势造起来,掀起一个运动,把所有做GIS公司也都鼓动起来,把“非主流”直接搞成主流(也不是任何开源软件都是非主流,apache怎么样?),GIS的招生还是问题吗?学生的出路难道还没地方找吗?不要责怪任何底下的学生们不争气,你们学院都干什么去了?学院要是造起势来,学生个个都要自豪地不得了啊,还会不好好学?不给你学校争气么?各个学院和学校谁的势造得越大,后面的路就越宽。最后达到“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这样的势。到那时要刹车都难。

三,积累基础,制造自己的技术核心。因为是自家的孩子,当然会比较熟悉。当然文档中文化啊什么的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完全是建立在中国自己人的基础上的软件,不说文化上有优势,至少会避免一些文化上的一些问题。让国人学习上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出了问题,也好联系和改正解决。而且这种基础对于学校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这样,一代代老师都会有完整的一套东西可以借鉴,教案中从此就有更多东西可以教授。一代代的老师和学生在同一个项目上积累的经验能得到流传,一代代学生都从这种经验中获益,并得到磨练,经验和技术自然就长了,并且这些经验都是核心经验啊,不得了啊!我想为什么mapgis和geostar所在的学校能牛那么多年,就是因为这种经验的流传。只可惜他们把自己封闭了,其实不应该把这种经验进行封闭。因为技术的发展都是需要交流和改进的,更何况GIS的卖点根本不在卖软件,mfc怎么样?java怎么样?比你mapgis,geostar牛吧,人家源码都没有掖着藏着,你们呢?

当然这个工作不能集中在一所学校中搞,最好是所有的学校都联合起来搞,搞成国家标准,由一两所进行主持标准委员会工作。当然这种可能比较小,因为对标准的理解肯定有偏差,不可能每所学校意见都统一。那么可以把意见相同的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弄,并且把项目开放到社会。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可以模仿C++标准库的方式,要功能进入核心当然要申请,其他插件就放手让各个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有兴趣的人,甚至公司来做,搞好了,候选进入核心模块。其实要真得做,只要一两界学生就可以做个模样出来了,速度相当快的。只要把势造起来,把整个学校--学生--公司的开发链连起来,学校就可以占据中国GIS市场的产业链链头,不用担心突然死亡。

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永远以学生和老师的利益为主,不能由利益来驱使人,而要用人给人创造利益。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peterfeng/archive/2006/05/10/722240.aspx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