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监控、诊断工具之top命令详解

接触 linux 的人对于 top 命令可能不会陌生(不同系统名字可能不一样,如 IBM 的 aix 中叫 topas ),它的作用主要用来监控系统实时负载率、进程的资源占用率及其它各项系统状态属性是否正常。

下面我们先来看张 top 命令的截图:

<img class="aligncenter wp-image-4998" src="http://zhangge.net/wp-content/uploads/2015/01/top1.jpg?width=480" alt="" tilte="" /></a></p>

(1)系统、任务统计信息:

前 8 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 1 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当前时间
up 1:22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6, 0.60,0.48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注意:这三个值可以用来判定系统是否负载过高——如果值持续大于系统 cpu 个数,就需要优化你的程序或者架构了。

(2)进程、 cpu 统计信息:

第 2~6 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进程总数
1 running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空闲CPU百分比
0.0% wa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Hardware IRQ 即“中断请求”的意思。
0.0% siSoftware IRQ

(3)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

Mem: 191272k total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交换区总量
0k used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
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
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PS:如何计算可用内存和已用内存?

除了 free -m 之外,也可以看 top:

3.1 实际的程序可用内存数怎么算呢?

The answer is: free + (buffers + cached)

88024k + (25068k + 85724k) = 198816k

3.2 程序已用内存数又怎么算呢?

The answer is: used – (buffers + cached)

167568k – (25068k + 85724k) = 56776k

3.3 怎么判断系统是否内存不足呢?

如果你的 swap used 数值大于 0 ,基本可以判断已经遇到内存瓶颈了,要么优化你的代码,要么加内存。

3.4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写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
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

那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而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你可以试一下,先后执行两次cat 一个比较大的日志文件,比如nginx的access.log,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因为Linux将你暂时不使用的内存作为文件和数据缓存,以提高系统性能,当你需要这些内存时,系统会自动释放(不像windows那样,即使你有很多空闲内存,他也要访问一下磁盘中的pagefiles)

(4)进程信息区:

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列名含义
aPID进程id
bPPID父进程id
cRUSERReal user name
dUID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USER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GROUP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TTY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hPR优先级
iNI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P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k%CPU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TIME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TIME+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oVIRT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SWAP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RES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rCODE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DATA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tSHR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nFLT页面错误次数
vnDRT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S进程状态。
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xCOMMAND命令名/命令行
yWCHAN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Flags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5)查看指定列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
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5.1 f 键选择显示内容

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5.2 o 键改变显示顺序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5.3 F/O 键将进程按列排序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6)常用交互命令

从使用角度来看,熟练的掌握这些命令比掌握选项还重要一些。这些命令都是单字母的,如果在命令行选项中使用了s选项,则可能其中一些命令会被屏蔽掉。

(7)最后的技能:top 命令小技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