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案例分析》精华复习笔记

核心考点一:系统架构演进与集成策略

1. 遗留系统策略

  • 淘汰策略:当遗留系统技术含量低、业务价值低、维护成本高或无法适应新业务时,采用全面重新开发的方式。
  • 继承策略:当遗留系统技术含量低但业务价值高,且新系统需完全兼容其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时采用。
  • 高频考点:题目常要求根据业务场景选择策略并说明理由。关键在于分析业务价值技术兼容性的平衡。

2. 数据迁移

  • 准备工作
    1. 数据源分析:明确数据存放方式、数据量和时间跨度。
    2. 数据字典与质量分析:建立新旧系统数据字典,分析数据质量和结构差异。
    3. 代码差异分析:对比新旧系统代码体系。
    4. 映射关系建立:定义表级和字段级映射,处理无法直接映射的字段。
    5. ETL工具准备:开发或部署数据抽取、转换、加载工具。
    6. 测试与校验:编写测试计划和校验程序。
    7. 应急措施:制定迁移失败时的回滚方案。
  • 为什么这么考:数据迁移是系统替换的核心风险点,考查考生对数据完整性迁移过程可控性的理解。

3. 架构风格:REST vs. RPC

  • 核心区别
    • REST:轻量级,基于HTTP协议,通过资源(URI)和标准方法(GET, POST等)操作,无状态,跨平台性好。
    • RPC:接口依赖强,通常需要特定的IDL(接口定义语言),耦合度高,性能可能更优但灵活性差。
  • REST设计原则
    1. 所有事物抽象为资源
    2. 每个资源有唯一标识(URI)。
    3. 通过通用接口(HTTP方法)操作资源。
    4. 操作不改变资源标识。
    5. 无状态通信。
  • 智能拓展:REST更适用于互联网开放API,而RPC更适合内部高性能服务调用。选择REST通常是为了解耦跨平台兼容性

核心考点二:分布式系统与微服务

1. 微服务通信

  • RPC
    • 特点:调用方与服务方接口紧耦合,需要定义严格的接口(如gRPC的.proto文件),性能高。
    • 适用场景:内部服务间高性能调用。
  • REST
    • 特点:基于HTTP,松耦合,使用JSON/XML,易于跨语言调用。
    • 适用场景:对外暴露的API,或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内部调用。
  • 对比表格(高频考点):
特性RPCREST
耦合度高(依赖接口定义)低(基于HTTP标准)
协议TCP(如gRPC)或HTTP/2HTTP/1.1或HTTPS
数据格式二进制(如Protobuf)文本(JSON/XML)
性能相对较低
适用场景内部微服务调用开放API、跨平台集成

2. 企业服务总线(ESB)

  • 定义:传统中间件与XML、Web服务结合的产物,支持异构系统集成,提供消息路由协议转换格式转换等功能。
  • 主要功能
    1. 服务位置透明性:屏蔽服务物理位置。
    2. 传输协议转换:如HTTP到JMS。
    3. 消息格式转换:如XML到JSON。
    4. 消息路由:基于内容路由到目标服务。
    5. 安全与监控:提供认证、授权和日志监控。
  • 为什么这么考:ESB是SOA架构的核心,考查考生对服务解耦异构系统集成的理解。

3. 数据一致性模型

  • CAP理论
    • 一致性:所有节点同时看到相同数据。
    • 可用性:每个请求都能收到响应(非失败)。
    • 分区容错性:系统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仍能运行。
    • 核心思想:分布式系统必须牺牲C或A来保证P。
  • ACID vs. BASE
    • ACID(关系数据库):强一致性,事务原子性。
    • BASE(NoSQL):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
  • 智能拓展:在微服务架构中,通常采用最终一致性(如通过事件驱动补偿事务),而不是分布式强一致事务(如2PC),因为后者性能差且容错能力弱。

核心考点三:嵌入式系统与实时性

1. 嵌入式系统特点

  • 专用性强:软硬件结合紧密,针对特定应用。
  • 实时性要求高:分为硬实时(如飞行控制)和软实时(如多媒体播放)。
  • 资源受限:CPU、内存、功耗受限。
  • 高可靠性:尤其在宇航、工业控制领域。
  • 为什么这么考:嵌入式系统是架构师在物联网工业控制领域的基础知识。

2. 故障处理(FMEA)

  • 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 步骤
      1. 识别潜在故障模式。
      2. 评估风险(RPN = 严重度 × 发生概率 × 检测难度)。
      3. 制定改进措施。
    • 分类:设计FMEA、过程FMEA、系统FMEA等。
  • 故障分类
    1. 硬件故障:CPU、内存失效。
    2. 软件故障:数值越界、死锁。
    3. 系统故障:资源枯竭。
  • 容错算法
    • 备份策略:冷备、温备、热备。
    • N+1备份:N个工作+1个备份。

核心考点四:数据架构与缓存策略

1. 数据库扩展:读写分离与主从复制

  • 主从复制过程
    1. 主库写入数据,记录到binary log
    2. 从库I/O线程请求主库的binary log。
    3. 主库通过Binlog Dump线程发送日志。
    4. 从库写入Relay Log,SQL线程重放日志。
  • 复制模式
    • 同步复制:主库等待所有从库确认,强一致但性能差。
    • 异步复制:主库立即返回,性能高但可能丢数据。
    • 半同步复制:主库等待至少一个从库确认,折中方案。

2. 缓存技术:Memcached vs. Redis

  • 对比表格(高频考点):
特性MemcachedRedis
数据类型简单Key-Value支持List、Set、Hash等
持久化不支持支持(RDB/AOF)
分布式客户端哈希支持Cluster、Sentinel
多线程多线程单线程(Redis 6.0后多IO)

3. 缓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 缓存穿透:查询不存在的数据。
    • 解决方案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快速判断key是否存在。
  • 缓存雪崩:大量缓存同时失效。
    • 解决方案:设置随机过期时间,使用熔断降级。
  • 缓存击穿:热点key失效瞬间大量请求直达DB。
    • 解决方案:设置热点key永不过期,或使用互斥锁更新。

核心考点五:安全架构

1. 身份认证:口令 vs. 公钥体系

  • 口令认证:简单但易受攻击(暴力破解、中间人)。
  • 公钥体系(PKI)
    • 优点:私钥不传输,安全性高,可用于数字签名和加密。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需要CA证书管理。
  • 为什么这么考:安全是架构设计的非功能性需求,考查考生对认证机制加密技术的权衡。

2. 数字信封

  • 加密过程
    1. 生成对称密钥(如AES)加密文件数据。
    2. 用接收方公钥加密对称密钥。
    3. 将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和文件数据一起发送。
  • 解密过程
    1. 接收方用私钥解密对称密钥。
    2. 用对称密钥解密文件数据。
  • 智能拓展:结合了对称加密(高效)和非对称加密(安全分发密钥)的优点。

高频考点总结与关联

  1. 架构演进:从单体到SOA再到微服务,核心是解耦服务化
  2. 数据一致性:分布式事务(如Saga模式)与CAP理论的权衡。
  3. 缓存与数据库:读写分离、主从复制是提升性能的经典方案,但需注意数据延迟问题。
  4. 安全设计:认证(PKI)、授权(RBAC)、加密(数字信封)是安全架构的三大支柱。

冲刺提示:案例分析题通常结合具体场景,务必先识别问题(如性能瓶颈、安全风险),再匹配架构模式(如ESB、微服务),最后阐述方案优劣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