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茶园种植鲜叶分级,基于嵌入式端超轻量级模型LeYOLO全系列【n/s/m/l】参数模型开发构建茶园种植作业场景下的茶鲜叶分级检测识别系统

茶园鲜叶的分级主要基于嫩度、匀度和净度等因素。嫩度是鲜叶分级验收的主要依据。这通常根据芽叶的多少、大小、嫩梢上叶片数和开展程度,以及叶质的软硬、叶色的深浅等来评定等级。例如,红、绿茶对鲜叶的要求以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细嫩对夹叶。匀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指的是同批鲜叶的物理性状的一致程度。如果鲜叶品种混杂、老嫩大小不一,或者雨露水叶与无表面水叶混杂,那么这些都会影响到制茶的品质。在评定时,需要根据鲜叶的均匀程度适当考虑升降等级。净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主要考察鲜叶中夹杂物的含量。如果鲜叶中混杂有茶花、茶果、老叶、老梗、鳞片、鱼叶以及非茶类的虫体、虫卵、杂草、沙石、竹片等物,那么这些都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轻者可能导致降级,重者则需要剔除后才予以验收。在鲜叶分级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工序,包括鲜叶验收、分级、摊放等。验收员会根据鲜叶的品种、老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进行定级、称重、登记、归堆和分别摊放。老嫩混杂或因发热等鲜度较差的叶子会另行摊放,做降级处理。夹杂物如茶果、老叶等也会就地剔除。

茶鲜叶的分级往往需要依赖有丰富采摘分级劳作经验的采茶工才能够完成,过于依赖有经验的劳作者也会导致成本增加,且效率很低,受限于多变的气象条件,人工工作的时间段也会大大受限,随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引入AI模型,希望融合机械化和智能化打造数字领域,对于茶鲜叶分级采摘也是如此,如果可以整合机械化采摘和AI视觉检测识别模型就可以将工人的采摘“经验”作为领域知识灌输给AI模型,连接机械前端的摄像头对于画面中出现的茶叶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识别,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机械臂完成后续的采摘分级工作,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不受限于时间、天气的客观限制。本文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思考上,想要探索尝试基于AI模型的方式来探索智能化茶鲜叶分级的可行性,在我们前面的系列博文中也有一些关于茶叶嫩芽的实践,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移步阅读即可:

《融合CBAM注意力机制基于YOLOv5开发构建毛尖茶叶嫩芽检测识别系统》

《基于YOLOv5n/s/m不同参数量级模型开发构建茶叶嫩芽检测识别模型,使用pruning剪枝技术来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探索不同剪枝水平下模型性能影响》

《pruning剪枝+distillation蒸馏实现对YOLOv5轻量化处理,以n/m/s三款不同参数量级模型为基准开发构建茶叶嫩芽检测模型,探索分析不同剪枝水平下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助力茶园种植鲜叶分级,基于经典的YOLOv5全系列【n/s/m/l/x】参数模型开发构建茶园种植作业场景下的茶鲜叶分级检测识别系统》



《助力茶园种植鲜叶分级,基于YOLOv7【tiny/l/x】模型开发构建茶园种植作业场景下的茶鲜叶分级检测识别系统》

《助力茶园种植鲜叶分级,基于YOLOv8全系列【n/s/m/l/x】参数模型开发构建茶园种植作业场景下的茶鲜叶分级检测识别系统》

《助力茶园种植鲜叶分级,基于最新YOLOv9【gelan-c/yolov9-c】参数模型开发构建茶园种植作业场景下的茶鲜叶分级检测识别系统》

《助力茶园种植鲜叶分级,基于YOLO家族最新端到端实时算法YOLOv10全系列【n/s/m/b/l/x】参数模型开发构建茶园种植作业场景下的茶鲜叶分级检测识别系统》

传统的YOLOs系列的模型虽然提供了不同参数量级系列的模型,方便部署应用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面去,但是实际在弱算力设备下还是捉襟见肘的,比如:对于树莓派来讲,那YOLOv5系列最为轻量级的n系列的模型也是非常吃力,但是那YOLOv5-lite系列的模型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跑起来,这印证了模型轻量化设计的必要性,本文采用的是正是经过轻量化设计了leYOLO模型,首先看下实例效果。

接下来看下数据实例:

深度神经网络中的计算效率对于目标检测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模型将速度优先于高效计算(FLOP)的情况下。这种演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嵌入式和面向移动的AI对象检测应用程序。这里重点讨论了基于FLOP的高效目标检测计算的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选择,并提出了几种优化方法来提高基于YLO的模型的效率。
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反向瓶颈和信息瓶颈原理的有效主干扩展方法。其次,提出了快速金字塔结构网络(FPAN),旨在促进快速多尺度特征共享,同时减少计算资源。最后提出了一个解耦的网络中网络(DNiN)检测头的设计,以提供快速而轻量级的计算分类和回归任务。
在这些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更高效的主干,为对象检测和以YOLO为中心的模型(称为LeYOLO)提供了一种新的缩放范例。在各种资源限制下始终优于现有模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准确性和失败率。值得注意的是,LeYOLO Small在COCO val上仅以4.5次失败(G)获得了38.2%的竞争性mAP分数,与最新最先进的YOLOv9微小模型相比,计算量减少了42%,同时实现了类似的精度。我们的新型模型系列实现了以前未达到的浮点精度比,提供了从超低神经网络配置(<1 GFLOP)到高效但要求苛刻的目标检测设置(>4 GFLOP)的可扩展性,对于0.66、1.47、2.53、4.51、5.8和8.4浮点(G),具有25.2、31.3、35.2、38.2、39.3和41 mAP。

ModelsmAPImage SizeFLOP (G)
LeYOLONano25.23200.66
LeYOLONano31.34801.47
LeYOLOSmall35.24802.53
LeYOLOSmall38.26404.51
LeYOLOMedium39.36405.80
LeYOLOLarge41.07688.40

一共提供了n、s、m和l四款不同参数量级的模型。

这里我们保持完全相同的实验参数设置来进行四款模型的开发训练,等待训练完成之后我们来整体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Precision曲线】
精确率曲线(Precision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精确率(Precision)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Recall)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
绘制精确率曲线的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的阈值将预测概率转换为二进制类别标签。通常,当预测概率大于阈值时,样本被分类为正例,否则分类为负例。
对于每个阈值,计算相应的精确率和召回率。
将每个阈值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形成精确率曲线。
根据精确率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选择适当的阈值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通过观察精确率曲线,我们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最佳的阈值,以平衡精确率和召回率。较高的精确率意味着较少的误报,而较高的召回率则表示较少的漏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成本权衡,可以在曲线上选择合适的操作点或阈值。
精确率曲线通常与召回率曲线(Recall Curve)一起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分类器性能分析,并帮助评估和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

【Recall曲线】
召回率曲线(Recall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召回率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召回率和对应的精确率之间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
召回率(Recall)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也被称为灵敏度(Sensitivity)或真正例率(True Positive Rate)。
绘制召回率曲线的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的阈值将预测概率转换为二进制类别标签。通常,当预测概率大于阈值时,样本被分类为正例,否则分类为负例。
对于每个阈值,计算相应的召回率和对应的精确率。
将每个阈值下的召回率和精确率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形成召回率曲线。
根据召回率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选择适当的阈值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通过观察召回率曲线,我们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最佳的阈值,以平衡召回率和精确率。较高的召回率表示较少的漏报,而较高的精确率意味着较少的误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成本权衡,可以在曲线上选择合适的操作点或阈值。
召回率曲线通常与精确率曲线(Precision Curve)一起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分类器性能分析,并帮助评估和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

【loss曲线】

深度学习的训练过程中,loss函数用于衡量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标签之间的差异。loss曲线则是通过记录每个epoch(或者迭代步数)的loss值,并将其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模型的训练过程。

【mAP0.5】
mAP0.5,也被称为mAP@0.5或AP50,指的是当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阈值为0.5时的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IoU是一个用于衡量预测边界框与真实边界框之间重叠程度的指标,其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IoU值为0.5时,意味着预测框与真实框至少有50%的重叠部分。
在计算mAP0.5时,首先会为每个类别计算所有图片的AP(Average Precision),然后将所有类别的AP值求平均,得到mAP0.5。AP是Precision-Recall Curve曲线下面的面积,这个面积越大,说明AP的值越大,类别的检测精度就越高。
mAP0.5主要关注模型在IoU阈值为0.5时的性能,当mAP0.5的值很高时,说明算法能够准确检测到物体的位置,并且将其与真实标注框的IoU值超过了阈值0.5。

【mAP0.5:0.95】
mAP0.5:0.95,也被称为mAP@[0.5:0.95]或AP@[0.5:0.95],表示在IoU阈值从0.5到0.95变化时,取各个阈值对应的mAP的平均值。具体来说,它会在IoU阈值从0.5开始,以0.05为步长,逐步增加到0.95,并在每个阈值下计算mAP,然后将这些mAP值求平均。
这个指标考虑了多个IoU阈值下的平均精度,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模型性能。当mAP0.5:0.95的值很高时,说明算法在不同阈值下的检测结果均非常准确,覆盖面广,可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
对于一些需求比较高的场合,比如安全监控等领域,需要保证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这时mAP0.5:0.95可能更适合作为模型的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mAP0.5和mAP0.5:0.95都是用于评估目标检测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它们的关注点有所不同。mAP0.5主要关注模型在IoU阈值为0.5时的性能,而mAP0.5:0.95则考虑了多个IoU阈值下的平均精度,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模型性能。

【F1值曲线】
F1值曲线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理解模型的整体性能。
F1分数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它综合考虑了两者的性能指标。F1值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不同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选择最佳的阈值。
绘制F1值曲线的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的阈值将预测概率转换为二进制类别标签。通常,当预测概率大于阈值时,样本被分类为正例,否则分类为负例。
对于每个阈值,计算相应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
将每个阈值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形成F1值曲线。
根据F1值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选择适当的阈值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F1值曲线通常与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一起使用,以帮助评估和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它们提供了更全面的分类器性能分析,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和阈值设置。

整体对比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四款不同参数量级的模型最终达到了较为相似的结果,这里综合参数量考虑我们最终选定了s系列的模型来作为线上的推理计算模型。

接下来看下s系列模型的详细情况。

【离线推理实例】

【混淆矩阵】

【F1值曲线】

【Precision曲线】

【PR曲线】

【Recall曲线】

【训练可视化】

即使是轻量级的模型也有很不错的检测效果,感兴趣的话也快快动手试试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ogether_CZ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