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想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认为导师本来就不应该亲自干活,为什么在媒体来采访时还要穿上实验服,去实验室看看显微镜、摇两下试管呢?既然这不是日常状态,为什么要摆拍呢?
大概猜到了大家的回答(申请经费之类活动更重要云云),道理我都懂。鄙人不才,但也是国内顶尖院校混迹多年,对学术圈现状早就了解透了。
但问题是,有的导师并不是没时间亲自做科研,而是在有时间做的时候也不去做。换句话说,就是懒。有的人宁愿天天做监工监视别人干活,也不愿自己亲自做一分钟。
反过来讲,鄙人确实见过很多符合我们最初对导师设定的那种人,分人分学科。有的导师确实跟学生一起做实验的,还有的导师对自己没贡献的成果不挂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代表就是合理的!
请不要再拿企业高管和高校导师比,两者性质完全不同。马云不写代码,但他可以拥有阿里巴巴,因为创业维艰。但是导师不同,导师不是创业者。
觉得导师不应该从事一线科研的,请回答:
(1)导师是否因为忙经费而到了完全没时间做科研的地步?
(2)长期脱离科研一线的导师是否还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
(3)长期脱离科研一线的导师还能否提出可行的建议?
(4)既然申基金拉项目才是导师本职,为什么媒体来采访时导师还要下实验室晃两下试管摆拍?
希望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同学,将来不要成为你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1 我(留德华叫兽)的回答
我也感到非常奇怪,
为什么国内的导师几乎都不做实验、不写paper?
我在欧美留学、读研读博近8载,
德国、美国的很多导师,
许多还是特别喜欢亲自动手搞科研的,
并与研究生共同探讨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关系更像是亲密的合作者。
后来,我通过与国内一些导师聊天发现,
他们不亲自搞科研,
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第一是工作太忙没时间;
第二是要跑关系、拉课题、找经费;
第三是国内研究生够吃苦耐劳和“听话”,
自己只需出思路,剩下的交给研究生去做;
甚至连基金申请书,个别导师也是让研究生每人一段落,
再让某个研究生统稿之后,
最后由他自己来修改一下。
如此简直不可思议,
即使导师不亲自做实验、写paper,
也应当经常到实验室现场指导,
看方案、看实验、看分析结果,
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做到事必躬亲、严格把关。
因为很多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并不高,
否则根本保证不了实验和论文质量。
我想这可能也是部分论文实验造假的原因之一,
不是导师故意要造假,
而是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又迫于论文压力,
外加导师把关不严导致的,
归根到底导师还是要占大部分责任。
国内科研圈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
很多研究生的任务是把“啥也不做”的导师培养成院士!
我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
导师给研究生提供科研平台,
同时指导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现状、发展前沿、面临问题和未来趋势;
而研究生则需要遍读该领域的相关文献,
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
获得学位并成为该领域某种程度上的专家。
可现在的情况是,不少研究生都在进行自我指导,
导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研究工作不闻不问,
另外一个方面甚至把学生的成果占为己有。
正如题主所说,导师不是创业者,
有些不负责的导师甚至沦为学生成果的“收割者”。
但研究生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地方
若真遇到这样的导师,
大概率也只能忍气吞声、负重前行。
祝所有在读研究生都能早日顺利毕业,
未来不要成为当初你鄙视的“啥也不做”的导师!
2 叮当狗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31734/answer/3353134567
3 匿名用户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31734/answer/205280320
4 焦虑中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31734/answer/233263347
5 白乔的回答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31734/answer/204770004
• 更多科研干货、期刊最新动态、期刊匹配、避雷选刊,可移步公众号“Unionpub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