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学习笔记

Linux教程

Linux简介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多CPU的操作系统。
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
Linux VS Windows
1. Linux主要应用在服务器上,而桌面操作是Windows
2. 同样内存,linux上运行速度更快,因为windows会存储一些图形化界面的数据占了部分内容
3. linux开源免费。windows收费
4. linux对用户的权限管理严格
5. windows对用户没有要求,普通用户可以所以操作,安全性较低。而linux对用户要求较高,规避了一些风险
6. linux系统安全性更高,没有漏洞、木马等的侵害

Linux安装

以CentOS 6.8为例
版本选择
网易镜像:http://mirrors.163.com/centos/6/isos/
1. binDVD:普通安装版本,需安装到本地计算机硬盘,bin版是最完整的版本,一般比较大,因为包含了大量常用软件。安装时无需在线下载。若是安装在虚拟机中学习,首选。
DVD1:基本系统+部分软件包
DVD2:更多的软件包
2. liveDVD:光盘安装版。
3. liveCD:相比liveDVD,是个精简的光盘CentOS系统,体积更小,便于维护。
4. mininal版:迷你版,精简了更多东西。虚拟机学习,不推荐使用。因不带一些基本的软件,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5. netinstall:网络安装版,不推荐。
通过SecureCRT连接虚拟机上的Linux

  1. 通过ifconfig获取操作系统的ip地址
  2. 在SecureCRT上新建连接,在connection下新建name,默认选择SSH2(安全外壳协议Secure Shell缩写)。
  3. 在SSH2 下输入hostname (即连接系统的ip地址),输入登录系统的用户名连接,输入密码即可

系统启动过程

启动过程分五个阶段:

  • 内核的引导
  • 运行init
  • 系统初始化
  • 建立终端
  • 用户登录系统

Linux系统7个运行级别

  • 0:系统停机状态,默认不能设为0,否则不能启动
  • 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访问
  • 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Network File System )
  • 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登录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 4:系统未使用,保留
  • 5:X11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模式
  • 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是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Linux关机

正确的关机流程sync>shutdown>reboot>halt
关机指令shutdown。可通过man shutdown查看帮助文档
给用户添加sudo权限

  1. 由普通用户进入超级用户模式(即进入root模式)。在普通模式下输入’su-‘,然后输入root密码,回车,进入超级用户模式
  2. 输入命令’visudo’ 进入编辑模式。(编辑sudo的配置文件/etc/sudoers)
  3. 找到’root ALL=(ALL) ALL’(可能当前页找不到,一直回车)在该行下面添加 Lilybo ALL=(ALL) ALL
  4. 保存退出:w(保存),exit(退出)

关机相关命令

  • sync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关闭或重启前一定要执行)
  • shutdown -h 10 ‘this server will shutdown after 10mins’ 10分钟后系统关机,信息会显示在登录用户的当前屏幕 (h是halt缩写,停止的意思)
  • shutdown -h now 立马关机
  • halt 关闭系统 等同于上面命令和poweroff 、init 0(普通用户用命令sodu init 0)
  • shutdown -h 20:25 系统会在20:25关机
  • shutdown -h +10 十分钟后
  • shutdown -r now 系统立马重启(reboot)
  • reboot 重启,等同意上面命令、init6
  • shutdown -r +10 系统10分钟后重启
  • shutdown -c 取消正在进行的重启
  • shutdown -k 10 并非真正关机,只是显示警告信息 。系统将在10分钟后关机

Linux系统目录结构

ls和ls / 区别

ls 是文件列表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ls / ‘/’表示根目录的意思,该命令意思显示根目录下的文件

  • /bin bin是banary(二进制)缩写,该目录显示最常用的命令
  • /boot 存放启动linux是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镜像文件
  • /dev device(设备)缩写。该目录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访问设备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etc 存放所有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 /home 用户主目录。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目录名已用户账号命名
  • /lib 存放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于window下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文件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 /lost+found 一般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会存放一些文件。
  • /media linux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如U盘、光驱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在该目录下
  • /mnt 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该目录下,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 /opt 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如数据库等。默认为空
  • /proc 该目录是虚拟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以通过访问该目录获取系统信息 。该目录的内容不再硬盘上,而在内存里。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
  • /root 该目录是系统管理员,也称超级权限者的用户目录
  • /sbin S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 /selinux 该目录是Rethat/CentOS特有的。Selinux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window下的防火墙,该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文件
  • /srv 存放服务启动后需要读取的数据
  • /sys 该目录安装文件系统sysfs
  • /tmp 存放一些临时文件
  • /usr 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里。类似window下的program files
  •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
  •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放置的目录
  • /var 存放不断扩充的东西。习惯将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该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几个比较重要不能修改的目录
  • /etc 系统配置文件,更改后可能系统不能启动
  • /bin ,/sbin,/usr/bin,/usr/sbin
  • /var 非常重要的目录。系统上跑的程序的日志存在该目录下。在/var/log下

Linux忘记root密码解决办法

通过linux系统直接重置密码

  1. 重启linux,在3秒内回车,进入GRUB界面
  2. 选择操作系统,输入e进入
  3. 向下选择“kerner”内核那一行,输入e
  4. 在最后一行quiet 后面空格,然后输入single,回车,此时回到选择kerner 界面
  5. 按b,进入单用户模式,在这里修改密码
  6. 输入命令passwd
  7. 输入新密码,回车后,再输入一次密码
  8. init 6重启系统完成设置

记得root密码,通过远程连接修改密码

  1. 普通用户登录远程连接时,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输入命令su (切换到root)
  2. 输入root登录密码
  3. 进入到root下,输入passwd ,输入新密码,回车再次输入新密码。
  4. 成功后,切回普通用户,su lilybo

普通用户的密码忘记

  1. 进入管理员模式,su
  2. 在root下输入命令:passwd lilybo,回车
  3. 输入新密码,确认密码。成功

Linux文件基本属性

可以通过命令ll、ls-l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用户和组
drwxr-xr-x (10个字符组成,第一个表示文件类型,后面每3个一组,表示相应权限)

  1. 第0位。即第一个字符代表文件类型: [d]目录、[-]文件、[/]链接、[b]表示装置文件里面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c]表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
  2. 以 [rwx] 组合。[r]表示read,可读;[w]write,可写;[x]execute,可执行。当没有选项时,就用[-]代替
  3. 1~3位,确定属主(文件所有者)拥有的该文件权限
  4. 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同组用户)拥有的权限
  5. 7~9位,确定其他用户对该文件的权限

更改文件属性

  • chgrp:更改文件属组(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R] 属组名 文件名 R表示递归更改文件属组。在更改某个目录文件的属组时,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属组都会更改
  • 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换属组
    -[R] 属主名 文件名
    -[R]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
    chown lilybo install.log 将install.log文件的拥有者改为lilybo
    chown lilybo:lilybo install.log 将install.log的文件的拥有者和属组都改为lilybo
  • chmod:更改文件9个属性
    1. 数字法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r:4 w:2 x:1
      [-rwxrwx—] 代表rwx:4+2+1=7 rwx:4+2+1=7 —:0 最后权限数字是770(即xyz)
      如:chmod 770 install.log
    2. 符号类型
      9个权限分别是user(u)、group(g)、others(o)三种身份 。 all(a)代表所有身份
      chmod u/g/o/a +(增加)/-(去除)/=(设定) r/w/x

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

  • 绝对路径:绝对路径的写法,由根目录“/”写起。如:/usr/share/doc
  • 相对路径:不是由“/”写起。如从/usr/share/doc 到/usr/share/man 。可以用 cd ../man.

处理目录的常用命令

ls (list 列出目录 )

语法:ls [目录名称]

  • ls -a 列出文件下所有文件,包括已‘.’开头的隐藏文件。和“.”“..”.a 代表all
  • ls -A 列出除了“.”和“..”以外的文件
  • ls -l 或ll 列出目录下文件的详细信息
  • ls -s 在每个文件的后面打印文件的大小
  • ls -S 以文件大小排序显示
  • ls -t 按时间排序显示文件
  • ls -R [文件名](recursion递归)将目录下所有子目录的文件都列出来
  • ls -d 仅列出目录本身。而不是列出目录下的文件
  • ls -al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的详细信息
cd (切换目录 change directory)
  • 使用绝对路径切换目录:cd /usr/share/doc
  • 使用相对路径切换目录:cd ../man
pwd (显示目前所在目录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mkdir(创建新目录 make directory即创建文件夹)
  • mkdir -p 文件名 创建目录时将上级目录一起创建起来
    例:mkdir -p test/test1/test2 直接创建三个目录
  • mkdir -m 权限 文件名 创建文件时,直接配置权限
    例:mkdir -m 711 test2
    创建文件命令 touch 文件名
rmdir (删除空的目录 remove directory)
  • rmdir -p 目录名 连同上一级空的目录一起删除。p :parents
    例:rmdir -p test1/test2/test3 连同test3的上级空目录一起删除
    rmdir test1/test2/test3 只会删除目录test3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

语法: cp 来源档(source) 目标档(destination)

  • cp -a 相当于-pdr.pdr说明参考以下(常用)
    例:想把/tmp/test5里面的文件和文件夹复制到 /tmp/test4
    cp -a /tmp/test5/* /tmp/test4
    想把/tmp/test5目录复制到/tmp/test4 下
    cp -a /tmp/test5 /tmp/test4 (结果:/tmp/test4/test5)
  • cp -d 若来源档为连结档的属性(link file ),则复制连结档属性,而非文件本身
  • cp -f 强制(force)的意思。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无法打开。则移除后,再尝试一次
  • cp -i 若目标档已经存在时,再覆盖时会先询问动作的进行(常用)
  • cp -l 进行硬式连接的连接档创建,而非复制文件本身
  • cp -p 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备份常用)
  • cp -r 递归持续复制,用于目录的复制行为。(常用)
  • cp -s 复制成为符号连接档(symbolic link),即【捷径】文件
  • cp -u 若destination 比source 旧。才升级destination
rm(移除文件或目录)
  • rm -f (force)直接强行删除,不做任何提示
  • rm -r 向下递归(recursive),不管有多少目录,一起删除
    例:清空文件夹/tmp/a :rm -rf /tmp/a/* 结果,保留a目录,清空下面的所有文件,文件夹
    删除整个a目录。:rm -rf /tmp/a
  • rm -i 删除前询问是否删除
mv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语法 mv 源文件 目标文件

  • mv -f
  • mv -i
  • mv -u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source 比较新,才会升级(update)
    例:mv test test1

Linux 文件内容查看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 cat -A 相当于-vET整合,可列出一些特殊字符
  • cat -b 列出行号。仅针对非空白行,空白行不标记(number-nonblank)
  • cat -n 列出行号,包括空白行也会有行号
  • cat -E 将结尾的断行字符$显示出来(show ends)
  • cat -T 将[tab]键已^|显示出来
  • cat -v 列出一些看不出来的特殊字符
tac (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

是cat的倒写

nl (显示行号 number of lines)

nl 文件:默认只列出非空行号
* nl -ba:同cat -n

more (一页一页翻动)

语法:more 文件名

  • space 空格 ,表示翻页
  • enter 回车,表示一行一行显示
  • /a 表示向下搜索a
  • :f 显示当前文件名和以显示的行数
  • q 退出
  • b 往回翻页
less (与more类似)
  • ?a 向上查找a
    区别:less 多了向上查询
head(取出文件前面几行)
  • head 文件 默认显示10行
  • head -n 20 文件 表示显示20行
tail(显示后几行)
  • tail 文件 默认显示文件后10行
  • tail -n 20 文件 表示显示文件后20行

Linux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Linux系统用户账号管理

添加账号(useradd)

语法: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

  • -c (comment)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
  • -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home-dir)。如果主目录不存在,可以同时使用-m,创建主目录
  • -g 用户组 指定用户的用户组
  • -G 用户组,用户组 指定用户的附加组
  • -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
  • -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
  • -m 创建用户住目录

添加用户是在/etc/passwd 文件中增加一条用户记录。同时更新/etc/shadow,/etc/group

删除账号(userdel)

语法: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 -r 表示联通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userdel -r lilybo 表示删除lilybo账户,并且删除其主目录
修改账号(usermod)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命令同useradd

用户密码的管理(passwd)

语法:passwd 选项 用户名(如果不写用户名,默认修改当前用户口令)

  • -l 锁定口令(lock),即禁用账号
  • -u 口令解锁(unlock)
  • -d 删除口令,即用户无口令
  • -f 强制用户下次登录说修改密码
    普通用户:passwd 回车,输入原密码和新密码,修改当前用户口令
    超级用户:passwd username 回车,直接输入用户的新密码。

Linux系统用户组管理

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他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的时同时创建

增加新的用户组(groupadd)

语法: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名

  • -g 标识号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 group identification)
    注:UID 用户唯一标识
  • -o 一般与-g同时使用。表示组标识号可以重复(non-unigue)
    groupadd -g 101 group 向系统中增加新组group,且组标识号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语法:groupdel 组名

修改用户组 (groupmod)

语法: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 -g 、-o 用法同添加组
  • -n 新用户组名 更改用户组名
    groupmod -g 1000 -n group3 group2
    将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组名改为group3
如果一个用户属于多个用户组,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中随时切换,以便具有不同用户组的权限

用户在登录后可以使用命令: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
newgrp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组

与用户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

/etc/passwd 为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Linux每一个用户对应/etc/passwd一行记录,记录了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cat /etc/passwd 显示文件内容
lilybo:x :500 :507 :CentOS :/home/lilybo:/bin/bash 分别表示: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藐视:主目录 :登录Shell

  • “用户名”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
    通常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符和/和数字组合。登录名中不能有:,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
    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最好不包括“.”字符,最好不适用连字符-和+开头
  • “口令”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口令
    •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口令,但是毕竟/etc/passwd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存在安全隐患。
    • 所以,现在很多Linux系统(如SVR4)都使用shadow技术。把真正加密后的口令放在/etc/shadow中,而/etc/passwd中该字段存放的只是x 或*
  • “用户标识号”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
    • 一般情况下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他们视为同一用户,但是他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密码)、不同的主目录、不同的登录Shell等
    •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为0~65535。0是超级用户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一般用户从100以上取值。在Linux中普通用户标识号从500开始取值
  • “组标识号”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用户组
    它对应/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 “注释性描述”记录的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
    没有统一格式
  • “主目录”,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
    是用户登录系统后所处的目录了。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没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r\w\x权限。
  • “登录Shell”。用户登陆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个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
  • 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psuedo users)
    这些用户在/etc/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登录Shell为空。他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
    常见的伪用户:
    • 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
    • sys 拥有系统文件
    • adm 拥有账户文件
    • uucp UUCP使用
    • 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
    • nobody NFS使用
/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生成的

lilybo:$SWWNOTGNWWERGWTG:17226:0:99999:7:::

  • 登录名
  • “口令”存放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如果含有不属于{./0-9A-Za-z}中的字符。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
  •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的天数。
  • “最小时间间隔”指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
  • “最大时间间隔”
  • “警告时间”指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的天数
  • “不活动时间”只用户没有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 “失效时间”如果使用该字段,就要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也就不能登录了
  • “标志”
/etc/group用户组的所有信息存放在该文件中

lilybo:x:500: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批量添加用户

  1. 先添加用户文件 。每一列按照/etc/passwd格式写。注意所有用户的用户名、UID、宿主目录搜不可以相同。

    • touch user.txt (新建文件)
    • vim user.txt (编辑文件,添加下面内容)
    • 保存退出
      user001:x:600:100:user:/home/user001:/bin/bash
      user002:x:601:100:user:/home/user002:/bin/bash
  2. 添加密码文件。参照/etc/shadow

    • touch passwd.txt(新建密码文件)
    • vim passwd.txt (编辑密码文件,添加如下内容)
      user001:1
      user002:2
    • 保存退出
  3. 通过批量添加用户工具:newusers 导入用户文件
    • newusers < user.txt
  4. 通过批量更新用户口令工具:chpasswd 导入密码文件
    • chpasswd < passwd.txt
  5. 至此用户添加完成, 添加的用户可以登录系统 (基于用户创建时登录shell 为/bin/bash)

Linux磁盘管理

df( disk free 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语法: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df 后面不加任何选项,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不含特殊内存的文件系统和swap)系统文件(即磁盘)以1K的容量列出来

  •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 -k 以K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 -m 以M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 -h (human-readable)以人们交易阅读的G、M、K等格式自行显示(亲测,好用)
  • -H 以M=1000k代替M=1024k等进位方式
  •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type)
  • -i(inode)不用硬盘容量,而以inode等数量来显示
du(disk usage(使用)查看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量)

语法: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du 后面不加任何选项和文件名时,默认显示当前目录下面的文件与目录所占用的磁盘空间

  •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默认只显示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大小
  • -h (human readable)
  • -s (summarize)列出总量,而不列出某个目录占用情况
  • -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
  • -k (默认显示的容量以k为单位)
  • -m
  • -s /* 查看根目录下没有目录所占容量
fdisk(磁盘分区)

语法:fdisk [-l] 装置名称
* -l 输出后面装置的所有分区内容,若仅有 fdisk -l ,则显示整个系统内能搜到的装置的分区内容
例:df / 找到根目录所在磁盘
fdisk /dev/sda
回车后,输入m 显示帮助命令
最后q是直接退出,w是保存退出

mkfs(make filesystem 磁盘格式化)

语法: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 装置文件名
磁盘分割完成后就要进行文件系统的格式化
输入命令mkfs 按tab键,显示mkfs支持的文件格式

  • -t 文件系统格式(ext2、ext3、vfat)
fsck(filesystem check磁盘检查)

语法:fsck [-t 文件系统] [-ACay] 装置名称

  • -t
  • -s 依序一个一个的执行fsck来检查
  • -A 对/etc/fstab中所有列出来的分区(partition)做检查
  • -C 显示完整的检查进度
  • -d 打印出e2fsck的debug结果
  • -p 同时有-A条件时。同时有多个fsck 一起执行
  • -R 同事有-A条件时,省略/不检查
  • -V 显示显示模式
  • -a 如果检查有错则自动修复
  • -r 如果检查有错,则有使用者觉回答是否修复
mount、umount(磁盘挂载与卸载)

挂载语法:mount [-t 文件系统] [-L label名] [-o 额外选项] [-n]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
挂载解释
在linux系统中,整个文件系统就有一个顶级的根目录(/)。所有物理磁盘都是根目录下的子目录。
当我们新建分区后,要将该分区挂载在一个新创建的目录下面,成功后,访问该目录就可以访问添加上的硬盘或分区

例:用默认的方式将新创建的/dev/hdc6分区,挂载到目录/mnt/hdc6上
mkdir /mnt/hdc6
mount /dev/hdc6 /mnt/hdc6
磁盘卸载语法:umount [-fn]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

  • -f 强制卸载。
  • -n 不升级/etc/mtab情况下卸载
    例:umount /dev/hdc6

Linux vi/vim

vi/vim的使用

vim共分三种模式:
vi file —命令模式—i/o/a—输入模式—esc—命令模式—:—底线命令模式—wq回车—保存退出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用户刚刚启用vim就进入了命令模式。用户敲击键盘被认为是命令,而不是输入字符
vi 文件名 vi后面必须加文件名,不管文件存在与否

  • i (insert)切换到插入模式(i/o/a都可以进入编辑模式)
  •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低一行输入命令
输入模式(Insert mode)
  • esc 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命令

  • :q 退出程序 ,没有改动时
  • :q! 退出程序,且不保存
  • :w 保存文件
  • :wq 推出且保存
    按esc可以退出底线模式

vi/vim按键说明

第一部分:一般模式下,可用的光标移动、复制粘贴、搜索替换

一般模式下。即推出编辑模式状态下

光标移动(常用)
  • h、j、k、l 表示光标向左、下、右、上移动
  • ctrl+f 向下翻页 page down
  • ctrl+b 向上翻页
  • n n代表数字,输入数字再空格。光标向后移动n个字符
  • 0 表示光标移到这一行的第一位
  • ¥(英文下的)表示光标移到这一行的最后
  • G 移动到该文档的最后一行
  • gg 移动到这个文档的第一行
  • n 光标向下移动n行
搜索替换
  • /word 向光标下搜索word这个字符串
  • ?word 向光标上搜索word这个字符串
  • n (英文按键)代表重复前一个搜索动作。如果执行的是/world ,则会向下一直搜索;如果执行?world,则会向上一直搜索
  • N (英文按键)与n相反,重复前一个动作反向搜索。如果前面执行了/world,则会向上搜索
  • :n1,n2s/word1/word2/g n1和n2是数字。在第n1行到n2行内搜索word1,并将其替换成word2 (常用)
  • :n1,¥s/word1/word2/g (¥应该是英文状态下的)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搜索word1,并将该字符替换为word2
  • :n1,¥s/word1/word2/gc 替换前显示给用户确认(confirm)是否替代
删除、复制、黏贴
  • nx/X 向后/前 删除n个字符 如10x/X分别表示向后/前删除10个字符
  • ndd 向下删除n行(包括光标所在行)
  • yy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行
  • nyy 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n行
  • p/P 将复制的内容,在光标的下一行/上一行贴上
  • u 复原上一个动作。即回退上一个动作
  • . 点表示重复上一个动作
vim的环境变量
  • :set nu 输入模式显示行号(行号不会被保存在文档中)
  • :set nonu 取消行号显示

Linux yum命令

yum(Yellow dog Updater,Modefied)是一个在Fedora和RedHat、SUSE中的Shell前端软件包管理器。
yum 语法:yum [options] [command] [package]

  • options:可选。包括-h (help)、-y(当安装过程提示选择都选yes)、-q(不显示安装过程)
  • command:要进行的操作
  • package:操作的对象

yum 常用命令

  • yum check-update :列出所有可更新的软件
  • yum update:更新所有软件
  • yum install :仅安装指定的软件
  • yum list:列出所有可安装的软件
  • yum remove :删除指定软件
  • yum search :查找软件包
  • 清除缓存:
    • yum clean packages:清楚缓存目录下的软件包
    • yum clean headers:清楚缓存目录下的headers
    • yum clean oldheaders:清楚缓存目录下旧的headers
    • yum clean,yum clean all(=yum clean packages;yum clean oldheader):清楚缓存目录下的软件包及旧的headers
      安装软件实例:
      yum install pam-devel
      删除软件实例:
      yum remove pam-deve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