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3 设计质量控制

1 设计质量

设计质量概述

朱兰的质量三部曲:计划、控制和改进

  • 质量计划:设计顾客想要的产品/服务,以及制造和传递给顾客的过程
  • 质量控制:专注于维持目标质量水平
  • 质量改进:使产品/服务、过程的质量更好

ISO的产品质量:

  • 市场调研质量:与确定产品需要有关的质量;
  • 设计质量: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质量;
  • 制造质量:与产品设计的符合性有关的质量;
  • 顾客使用质量:与产品保障有关的质量。

设计:将顾客的需求转换为详细功能的过程。
设计质量:所设计的产品/服务满足需求的程度、易于制造和维护的程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程度等。

***稳健性

  • 稳健性(Robustness):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产品质量特性的波动小,稳健性就高。如某因素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不受影响,则称产品对该因素的变化具有稳健性。是统计概念
  • 稳定性: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因影响时,系统能保持原来状态,或者能自己返回原来的状态。是工程概念

产品质量设计模型
设计参数(即可控因素)、误差因素(或噪音因素)、信号因素(即输入因素)、质量特性(即输出特性)
产品的质量特性值 y = f ( x , z ) y=f(x,z) y=f(x,z), 设计参数 x 和误差因素 z 。
如果通过一组的实验,观测到产品质量特性的一组值,这样就可以计算该组均值标准差

  • Y ‾ = ∑ 1 N Y n / N \overline{Y} = \sum_{1}^{N}{Y_n}/N Y=1NYn/N
  • 𝑆 = 1 N − 1 ∑ ( Y i − Y ‾ ) 𝑆 =\sqrt{\frac{1}{N-1}\sum{(Y_i-\overline{Y} )}} S=N11(YiY)

为了稳定产品性能,就应该使设计结果满足

  • 条件1: Y ‾ = 目标值 𝑌 0 \overline{Y} = 目标值𝑌_0 Y=目标值Y0
  • 条件2: 𝑆 < 1 k ∣ ∆ 𝑌 ∣ 𝑆 <\frac{1}{k}|∆𝑌| S<k1∣∆Y

***田口方法

减少质量变异

  • 消极方式:限制产品的使用环境,使用更高等级的组件。
  • 积极方式:提高产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抵抗内部干扰的能力。

传统设计思想:只有质量最好的零件才能组装成最好的整机;只有最严格的工艺条件,才能制造出质量最好的产品。成本越高,质量越好,可靠性越高。
田口玄一:产品质量并非靠检验得来,也不是加工过程控制得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最贵的、高等级的、一致性好的的零件,并不能组装出稳健的整机。成本最高,并不一定质量最好!产品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各种参数的搭配,搭配不同均值则不同,波动也不同。

田口方法(稳健设计):把顾客的要求转化成设计参数,通过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三个阶段,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参数的最佳水平组合,使最终生产的产品保持物美价廉且性能稳定。

田口方法能够处理连续、离散或非数值型的设计变量,且设计过程中对模型的连续性和可微性等要求不高,从而可求解较为复杂的设计问题。此外,通过对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可以定量地确定各参数对质量的影响。

田口方法的目的:产品质量稳定,波动小,对噪声不敏感。
田口的质量观:设计不好的产品出厂后,会给社会带来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间接损失,如顾客不满意等。
质量损失函数 L ( y ) L (y) L(y)实际质量 y y y偏离目标质量 y 0 y_0 y0

降低损失

  • 减少变异:稳健设计,即找出最稳健的因素水平搭配。
  • 减少偏倚:灵敏度设计:通过调整调节因素的取值,在尽可能小增加变异的情况下调到目标值。

稳健性指标:信噪比 η = S / N \eta =S/N η=S/N, 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 望目特性: L ( y ) = 𝑘 ( 𝑦 − 𝑦 0 ) 2 : η = μ 2 / σ 2 L (y) = 𝑘(𝑦 − 𝑦_0)^2:\eta = \mu^2/ \sigma^2 L(y)=k(yy0)2η=μ2/σ2
  • 望小特性: L ( y ) = 𝑘 y 2 : η = 1 / ( μ 2 + σ 2 ) L (y) = 𝑘y^2:\eta = 1/ (\mu^2+ \sigma^2) L(y)=ky2η=1/(μ2+σ2)
  • 望大特性: L ( y ) = 𝑘 / y 2 : η = μ 2 / σ 2 L (y) = 𝑘/y^2:\eta =\mu^2/ \sigma^2 L(y)=k/y2η=μ2/σ2

田口设计三阶段

  • 系统设计:也称基础设计,综合考虑产品的结构、性能、寿命、材料等,以探讨如何最经济、合理地满足用户要求。
  • 参数设计:运用正交试验等方法,通过多因素的优先方法来考察三种干扰对系统质量的影响,寻求零部件参数的最佳组合,使质量最稳健,且成本低。探求影响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使质量平均水平达到设计要求,使质量指标的变异性达到稳健性要求,包括内外表设计和分析信噪比。
  • 容差设计:将各组件自身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按参数设计确定的最佳水平组合取值,若选用低成本组件,系统质量的波动有多大?其次,各因子的各水平确定后,将误差因子分配给选定的正交表,判断哪些误差因子对质量特征值贡献大,贡献大的要选用质量等级高的组件。

2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概述

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通过对产品质量、工艺参数的量化分析,设计实验,寻找关键因素,发现如何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提升质量。

全面试验:如果某产品的质量受6个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有5个水平,则有5^6=15625次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点进行试验,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例:3个因素3个水平
全面试验:每个交叉点。3个因素3个水平是 3 3 = 27 3^3=27 33=27次试验。
简单对比法:变化一个因素而固定其它因素。单一数据的简单比较,误差较大。7次。
正交试验表:均匀分布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3行3列共9个平面,每个平面每行每列的选点一样多。9次。

  1. 正交表 L 𝑎 ( 𝑏 𝑐 ) L_𝑎(𝑏^𝑐) La(bc)中的列数c≥(因素所占列数+交互作用所占列数+空列)
    L 8 ( 2 7 ) L8(2^7) L8(27):最多可安排7个因子,因子的水平数为2,试验次数8。
    L 16 ( 2 × 3 7 ) L16(2×3^7) L16(2×37):有1列2水平,7列3水平,做16次试验。

  2. 自由度总自由度=a-1 ≥(因素自由度+交互作用自由度+误差自由度)

  3. 试验次数=Σ(每列水平数-1)+ 1
    L 8 ( 2 7 ) L8(2^7) L8(27)中,7*(2-1)+1=8;
    2 × 3 5 2×3^5 2×35,至少5*(3-1)+1*(2-1)+1=12

正交性
任一列中,各水平都出现,且次数相同;
任两列中,各水平的所有组合都出现,且次数相同。
均匀分布,齐整可比。

  • 等水平正交表 L 9 ( 3 4 ) L9(3^4) L9(34)
  • 混合水平正交表 L 16 ( 4 4 × 2 3 ) L16(4^4 \times 2^3) L16(44×23)

***正交试验步骤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指标

  3. 选因素、定水平

  4. 选正交表:尽可能选择较小的试验次数,
    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总自由度要小于所选正交表的总自由度。

  5. 表头设计

    • 把因素及相互作用,分别排到正交表的各列中。
    • 不考虑相互作用时,因素可以随机排到各列。
    • 考虑相互作用时,要防止混杂。
    • 实验号,并非试验顺序,可随机安排。
  6. 进行试验

  7. 试验结果分析

***极差分析

确定影响因素的优水平组合主次顺序
极差代表波动,波动越大,影响越大。

n为总试验次数,m为水平数 ,r为水平重复次数
K i j K_{ij} Kij表示因素j在i水平下试验结果之和
k i j k_{ij} kij表示因素j在i水平下试验结果均值= K i j / r K_{ij}/r Kij/r
因素j极差 R j = m a x ( k i j ) − m i n ( k i j ) R_j=max(k_{ij})-min( k_{ij}) Rj=max(kij)min(kij),表示因素j变化的幅度,决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请添加图片描述

举例:

请添加图片描述
请添加图片描述

  • 多指标正交试验
  • 混合型正交试验

极差的折算:当各因素的水平不一致时,水平数多的,极差可能大一些,需要折算。
d折算系数
折算极差: R ’ = d R r 0.5 R’=dRr^{0.5} R=dRr0.5
每个水平试验的重复数 r = n / m r=n/m r=n/m

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对指标有影响
2级交互:AXB;3级交互:AXBXC
交互作用当因素来看,可以占 ( m − 1 ) p (m-1)p (m1)p列,m为因素的水平数,p为交互级数。
一般原则:

  • 忽略高级交互作用
  • 有选择地考察1级交互
  • 试验允许的条件下,试验因素尽量选择2水平。

有交互的表头设计:严格按照交互作用列表进行安排,重要的因素、涉及交互作用多的因素,优先安排。

***方差分析

极差分析

  • 优点:工作量小,通俗易懂。
  • 缺点:
    • 不能区分试验结果的差异是因为因素水平不同,还是由于试验误差引起;
    • 不能判断因素的作用是否显著。

总偏差 𝑆 𝑇 = ∑ i = 1 n ( x i − x ‾ ) 2 = ∑ i = 1 n x i 2 − 1 n ( ∑ i = 1 n x i ) 2 𝑆_𝑇 =\sum_{i=1}^{n}{(x_i-\overline{x})^2} =\sum_{i=1}^{n}{x_i^2}-\frac{1}{n}(\sum_{i=1}^{n}{x_i})^2 ST=i=1n(xix)2=i=1nxi2n1(i=1nxi)2
Q 𝑇 = ∑ i = 1 n x i 2 , P = 1 n ( ∑ i = 1 n x i ) 2 Q_𝑇 =\sum_{i=1}^{n}{x_i^2},P =\frac{1}{n}(\sum_{i=1}^{n}{x_i})^2 QT=i=1nxi2,P=n1(i=1nxi)2
则: 𝑆 𝑇 = 𝑄 𝑇 − P 𝑆_𝑇 = 𝑄_𝑇 − P ST=QTP
偏差 𝑆 𝑇 𝑆_𝑇 ST越大,说明试验结果的差异越大:可能是因素水平变化引起;可能是试验误差引起。
因而需要计算因素水平与试验误差。

X i j X_{ij} Xij表示因素A第i个水平第j个实验的结果(i=1,2,…,na, j=1,2,…,a)
∑ i = 1 n a ∑ j = 1 a x i j = ∑ k = 1 n x k \sum_{i=1}^{n_a}\sum_{j=1}^{a}{x_{ij}}=\sum_{k=1}^{n}{x_{k}} i=1naj=1axij=k=1nxk
因素偏差 S A = 1 a ∑ i = 1 n a ( ∑ j = 1 a x i j ) 2 − 1 n ( ∑ i = 1 n a ∑ j = 1 a x i j ) 2 = 1 a ∑ i = 1 n a K i 2 − 1 n ( ∑ k = 1 n x k ) 2 S_A=\frac{1}{a}\sum_{i=1}^{n_a}(\sum_{j=1}^{a}{x_{ij}})^2-\frac{1}{n}(\sum_{i=1}^{n_a}\sum_{j=1}^{a}{x_{ij}})^2=\frac{1}{a}\sum_{i=1}^{n_a}{K_i^2}-\frac{1}{n}(\sum_{k=1}^{n}{x_{k}})^2 SA=a1i=1na(j=1axij)2n1(i=1naj=1axij)2=a1i=1naKi2n1(k=1nxk)2
𝑄 𝐴 = 1 a ∑ i = 1 n a K i 2 , K i = ∑ j = 1 a x i j 𝑄_𝐴 =\frac{1}{a}\sum_{i=1}^{n_a}{K_i^2},K_i=\sum_{j=1}^{a}{x_{ij}} QA=a1i=1naKi2,Ki=j=1axij
则: 𝑆 𝐴 = 𝑄 𝐴 − P 𝑆_𝐴 = 𝑄_𝐴 − P SA=QAP
K i K_i Ki表示第i个水平a次试验结果的总和;
𝑆 A 𝑆_A SA反映了因素A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同样对其它因素、交互作用计算。

方差分析:将偏差分成因素偏差与误差偏差,构造F统计作F检验,判断是否显著。

  • 总偏差平方和: S S 𝑇 = 𝑆 𝑆 因素 + 𝑆 𝑆 空列(误差) SS_𝑇 = 𝑆𝑆_{因素 }+ 𝑆𝑆_{空列(误差)} SST=SS因素+SS空列(误差)
  • 误差: S S 𝑒 = S S 𝑒 1 + S S 𝑒 2 , 𝑓 𝑒 = 𝑓 𝑒 1 + 𝑓 𝑒 2 SS_𝑒 = SS_{𝑒1}+SS_{𝑒2}, 𝑓_𝑒=𝑓_{𝑒1}+𝑓_{𝑒2} SSe=SSe1+SSe2,fe=fe1+fe2
    • 空列误差: S S 𝑒 1 SS_{𝑒1} SSe1
    • 重复试验误差: S S 𝑒 2 = ∑ i = 1 n ∑ t = 1 S x i t 2 − 1 S ∑ i = 1 n ( ∑ t = 1 S x i t ) 2 SS_{𝑒2 }= \sum_{i=1}^{n}\sum_{t=1}^{S}{x_{it}^2}-\frac{1}{S}\sum_{i=1}^{n}(\sum_{t=1}^{S}{x_{it}})^2 SSe2=i=1nt=1Sxit2S1i=1n(t=1Sxit)2
  • 调整方差: M S 因素 = S S 因素 𝑓 因素 , M S 误差 = S S 误差 𝑓 误差 MS_{因素 }=\frac{SS_{因素}}{𝑓_{因素}}, MS_{误差} =\frac{SS_{误差}}{𝑓_{误差}} MS因素=f因素SS因素,MS误差=f误差SS误差,两个偏差项数不一样,需要调整到平均意义下可比。
  • 总自由度 𝑓 T = 𝑓 因 + 𝑓 e = 𝑛 − 1 𝑓_T = 𝑓_因 + 𝑓_e = 𝑛 −1 fT=f+fe=n1,因素自由度 𝑓 𝑗 = 𝑚 − 1 , 𝑓 A X B = 𝑓 𝐴 ∗ 𝑓 B 𝑓_𝑗 = 𝑚 −1,𝑓_{AXB} =𝑓_𝐴 ∗ 𝑓_B fj=m1fAXB=fAfB

要研究的问题是因为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还是随机误差引起?

  • 假设 H 0 : 𝑢 1 = 𝑢 2 = ⋯ = 𝑢 𝑛 H_0 :𝑢_1 = 𝑢_2 = ⋯ = 𝑢_𝑛 H0:u1=u2==un
  • 如果因素i的各个水平的差别不显著,则接受 H 0 H_0 H0
  • 若因素i至少有两个水平的差别是显著的,则拒绝 H 0 H_0 H0
  • 当有显著差异时,因素对指标才有影响,否则就是因为随机误差引起的差异.

构造F统计量 𝐹 因素 = 𝑀 S 因素 𝑀 𝑆 误差 𝐹_{因素} =\frac{𝑀S_{因素}}{𝑀𝑆_{误差}} F因素=MS误差MS因素查表 𝐹 𝑎 ( 𝑓 因 , 𝑓 𝑒 ) 𝐹_𝑎(𝑓_因, 𝑓_𝑒) Fa(f,fe)

列方差分析,作F检验

  • F < 𝐹 0.05 ( 𝑓 因 , 𝑓 𝑒 ) F < 𝐹_{0.05}(𝑓_因, 𝑓_𝑒) F<F0.05(f,fe),则接受假设 H 0 H_0 H0,该因素是不显著的。
  • F > 𝐹 0.05 ( 𝑓 因 , 𝑓 𝑒 ) F>𝐹_{0.05}(𝑓_因, 𝑓_𝑒) F>F0.05(f,fe),但 𝐹 < 𝐹 0.01 ( 𝑓 因 , 𝑓 𝑒 ) 𝐹 < 𝐹_{0.01}(𝑓_因, 𝑓_𝑒) F<F0.01(f,fe),则该因素显著的
  • 𝐹 > 𝐹 0.01 ( 𝑓 因 , 𝑓 𝑒 ) 𝐹 > 𝐹_{0.01}(𝑓_因, 𝑓_𝑒) F>F0.01(f,fe),则该因素高度显著的

注意:

  • 应留出一定空列,以计算误差偏差平方 S S 𝑒 SS_𝑒 SSe偏差自由度 𝑓 𝑒 𝑓_𝑒 fe
  • F检验的灵敏度要求 𝑓 𝑒 𝑓_𝑒 fe ≥ 2。
  • 检验前若 M S 因 < 2 M S 𝑒 MS_因 < 2MS_𝑒 MS<2MSe,可将因素和交互的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并入误差的偏差平方和和自由度,以提高检验的灵敏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