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逍遥津,一晤大V,
这段经历,对想从事自媒体的朋友,也许有所启发。
周末,回老家,参加同学婚礼,
见证10年前就认识的两个家伙,走进新生活,很奇妙的感觉。
早上八点,动身返宁,
在逍遥津公园,和一位上市公司前高管,如今的知乎大V,聊了几小时,
图片来源:网络
大V说:你这家伙,看文章,以为至少三十多岁,没想到这么年轻,
我说:俺的文字比较早熟,一见面,就原形毕露,
你啥时候开始搞自媒体?
大V说:1年前,
当时,我从前东家辞职,在朋友公司,挂了个顾问,
不用天天上班,很闲,
另一朋友说,你在职场混了这么多年,小有所成,不如将这些经验,写成文章,分享到网上,还能赚点钱,
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写知乎。
没想到,难度超乎想象。
起初半年,基本没挣到钱,搞得我很焦虑,
在商业世界看来,不能变现的东西,毫无价值,
难道我引以为傲的职业生涯,如此不值一提?
所幸,我没有放弃,每天坚持更新,才有了现在的用户数量和收入。
我说:起步的艰难,感同身受,
再看这个过程,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大V说:最大的感受,是内容质量的重要性,
一开始,有些误入歧途,
和其他创作者,互动过于频繁,
坚持半年,才慢慢体会到,质量的重要性,
产生一种意识,每个看我文章的家伙,都是我的客户,
他们需要的,也许是管理经验,也许是对付领导的方法,
总之,我必须提供些干货,能够真正对客户产生帮助的干货,这大概就是知乎提倡的“获得感”。
图片来源:网络
我说:非常认同,
我最大的感受,是要用产品思维,写文章,
一开始,想到哪写到哪,觉得表达自我最重要,
慢慢意识到,自媒体文章,不是这个逻辑,
你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应该用制作产品的严谨性,制作文章。
什么是好产品?
创造性+标准化,缺一不可,
以芯片产品为例,
芯片结构设计,需要创造性,以实现性能突破,
实际制作工艺,需要标准化,以确保稳定生产。
内容产品,也是这个逻辑,
具体内容,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是创造性,
表现形式,必须符合基本的传播规律,这是标准化。
大V问:具体解释一下传播规律?
我说:比如,提供情绪价值,
我曾经以为,只要内容质量足够好,不愁没人看,
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学术性与传播性,是此消彼长的两极,
大家工作之余,看个文章,多数只图一乐,
你要是长篇大论,各种学术名词堆积,没人看得下去,
最好的文章,是在逗你开心的同时,引人深思,
换言之,兼具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六神磊磊,便是此中高手,非常牛逼。
幽默的本质,是只需20%的CPU,便能轻松论述问题,
剩下的算力,用来逗汝一笑,
这,才是玩弄文字的高手,才是真正高级的能力。
大V说:难怪你的文章,每篇都有好玩的图,
之前就想问你,那些图怎么准备,
这块,是我的劣势。
我说:咱俩打法不同,
你侧重于量,我侧重于质,
如果一篇文章花的时间过长,势必要牺牲数量,这是每个创作者都要面对的取舍问题。
你现在,已获自由身,不考虑做视频?
图文领域的流量,还是太低。
大V说:正在筹划,迟早会做,
你这家伙,眉清目秀,逻辑清晰,知识储备让人惊叹,不考虑做视频?
我哈哈一笑:等俺脱离苦海,迟早要走出这一步,到时候,还得请您指点迷津。
图片来源:网络
在高铁上,复盘这段经历,
出生在哪个地区、何样家庭,并非我们能决定。
血缘和地缘关系,带来的连接,可称之为强连接。
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乡,都是如此,
强连接的上限,在考上大学的那刻,基本已经锁定。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弱连接,
每天记录些感悟,扔到网上,吸引一批志同道合、却又位于天南海北的人,
甚至更进一步,面对面交流,分享不同领域的洞见,寻找原先无法想象的合作机会,
这,便是弱连接的魔力。
也欢迎各位,私信俺,有机会线下交流,
因为,思想的碰撞,是最令人兴奋的生命体验之一。
关注@晏小北 ,理解芯片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