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粒子群算法(PSO)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灵感来源于鸟群觅食行为。算法通过模拟粒子的飞行速度和位置更新,寻找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它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连续函数极值问题,尤其在非线性和多峰问题中表现出色。MATLAB实现中,粒子的更新遵循特定公式,涉及加速因子、加速常数和随机数等参数。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最早是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它的基本概念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研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搜寻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是它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寻找鸟群中离食物最近的个体来进行搜素。PSO算法就从这种生物种群行为特性中得到启发并用于求解优化问题。

用一种粒子来模拟上述的鸟类个体,每个粒子可视为N维搜索空间中的一个搜索个体,粒子的当前位置即为对应优化问题的一个候选解,粒子的飞行过程即为该个体的搜索过程.粒子的飞行速度可根据粒子历史最优位置和种群历史最优位置进行动态调整.粒子仅具有两个属性:速度和位置,速度代表移动的快慢,位置代表移动的方向。每个粒子单独搜寻的最优解叫做个体极值,粒子群中最优的个体极值作为当前全局最优解。不断迭代,更新速度和位置。最终得到满足终止条件的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是一门新兴算法,此算法与遗传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很大。
①相较于传统算法计算速度非常快,全局搜索能力也很强;
②PSO对于种群大小不十分敏感,所以初始种群设为500-1000,速度影响也不大;
③粒子群算法适用于连续函数极值问题,对于非线性、多峰问题均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在群鸟觅食模型中,每个个体都被看成一个粒子,则群鸟可以被看成一个粒子群。假设在一个D维空间里,有m个粒子组成一个群体,其中第i个粒子(i=1,2,…,m)位置表示 x i = ( x i 1 , x i 2 , . . . , x i D ) x_i=(x_i^1,x_i^2,...,x_i^D) xi=(xi1,xi2,...,xiD),即第i个粒子在D维空间的最好位置是 x i x_i xi,粒子个体经历的最好位置记为 P i = ( p i 1 , p i 2 , . . . , p i D ) P_i=(p_i^1,p_i^2,...,p_i^D) Pi=(pi1,pi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