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HP,追赶AI的IBM过得也很苦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2B领域公司的故事(链接这里),分别从财报、人效比方面进行了对比。

2B领域诞生了诸多伟大的公司,比如车库传奇的HP、奠定半导体走向的英特尔;再比如众多公司的老师、百年传奇公司IBM。

HP就不用说了,在PC时代强大如日中天,受益和受累于收购,拆分之后式微。现在,比起年营收峰值的1200亿美元来说,无论是HP还是HPE都相差甚远,HPE每年的营收在 300亿美元左右。

IBM 也是如此。百年公司,在单机和大机时代就是一个王者。无奈赶不上云和AI的浪潮,比起巅峰时期的1100多亿美元来说,直接下滑到700亿美元左右,转型压力倍增,现在专注混合云、AI等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

(这里面的故事很多,比如把PC卖掉、把服务器卖掉、2021年又把基础设施管理业务重组为Kyndryl的公司上市,始终专注高利润、轻装上阵。100岁的IBM,怎么会没有故事呢?太多了。)

说明:以下数据来自IBM官方财报。为什么不分析2024年前几季的?因为如果企业没有大的变故,全年营收数据波动不大,而每个季度可能会波动较大,不具备参考价值。

01

营收618亿美元 

0c7098a2ed7dec9cadae453980949a50.png

看2023年的财报,无论营收和净利润,仍旧是一家大公司。

不过人数也太多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年报中清清楚楚写着全资子公司员工282,200 人;关联全资子公司的员工8,700 人;补充劳动力14,400 人。翻看了很多年报,很多公司都将第三方人员的费用当做其他费用(比如运营成本、外包成本)计算,不如IBM这样写的清楚。

小知识,IBM在分拆前有35.2万人,可见做咨询业务看起来很赚钱,也很废人啊,需要不断的上人。你想想中国几家软件公司养了那么多咨询顾问、售前、服务就知道了。

02

软件、咨询贡献大

ccb022ca0d848550332567368200419b.png

这张表是IBM各项业务的构成。由此可见,卖掉不赚钱的业务,从硬件变软,问咨询要效益的目标达到了。不可忽视的是“融资业务”的比重也在增加。

关于IBM业务分布,感兴趣可以搜搜IBM历年的变革,妥妥是时代的变革曲。

03

向服务要利润

af9d6ff7f35598198e6ba45b1be00bd3.png

67afe5544eaa8a049917517be573ea7d.png

2278af44091a29cf6f069ea6103ce28d.png

7bff68148331ccd473451273b0c05b7f.png

这几张表,按照业务具体拆分营收比例。

硬件占比很少。

咨询类和软件类、服务类的比重在增加。

这对国内无论是做基础设施的,做软件服务的,做咨询顾问的,都是一种启发。

表格中的数据有点点不正确,但总体的数字是对的。

04

不断追赶AI

IBM 认为 AI 是当今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将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IBM 致力于在 AI 领域进行创新和投资,以提供领先的 AI 解决方案和服务。

年报未明确提及与 AI 直接相关的具体收入数据。

但提到 IBM 的软件业务涵盖了 AI 和数据相关的解决方案,软件业务在 2023 年的收入为 263.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其中,Red Hat、自动化、数据和 AI、安全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可能与 AI 密切相关,但未单独列出 AI 相关的收入细分。

咨询业务也提供与 AI 相关的服务,如技术咨询和应用运营等,咨询业务在 2023 年的收入为 199.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

05

押宝watsonx  Z系列继续增长

在AI方面,IBM押宝在沃森上面。

尽管在过去10多年,沃森是“起了一个大早 赶了一个晚集”,在商业化方面难以变现。尤其是在2017年左右,关于沃森在医疗行业的失败案例被无限放大。

IBM 于 2023 年中推出了 watsonx,这是其 AI 和数据平台,旨在使客户能够训练、调整、验证和部署 AI 模型。

2023 年,IBM 启动了 watsonx 的推广,继续构建更多能力以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利用 AI 机会。2023 年,IBM 宣布了一些收购,如收购 StepZen, Inc.、Asset Strategy Library (ASL) Portfolio of Uptake Technologies、NS1、Ahana Cloud, Inc.、Polar Security、Agyla SAS、Apptio, Inc.、Manta Software, Inc. 和 Equine Global 等,这些收购预计将增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 IBM 的混合云与 AI 战略,其中一些收购可能与 watsonx 的发展和应用相关。

几年前,IBM在公有云方面的失策,导致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加上中美关系紧张,IBM在中国的声音是越来越少,可以归结于主动发声少了,业务也进行了转移。偶尔有零散的声音,在Z系列大机方面。目前的舆论环境对Z系列非常不利。

Z系列的业务很稳定。

在2024年第一季度,IBM 基础设施业务部门营收略有下降,而 zSystems 营收同比增长 4%

在2023年第四季度,IBM zSystems 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6%。

在2023年第三季度,IBM zSystems 的营收同比增长了9%。

06

苦哈哈的人效比

1e4d25d0661c7b5c8fbe885da82e83dc.png

最后再放一张表。

这里不讨论营收构成、真实净利润,只聚焦在员工数和人均产值和利润方面,就能看出做IT基础设施的有多难。强如华为,人均产值和利润也不过阿里这类平台型公司,更不用提PDD这样的新型平台公司,太凶残了(也有说PDD外包人数40万)。

IBM昔日的王者,与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人均产值相差3-4倍,利润甚至在7~8倍左右。说好了“卖铲子”能赚钱呢?再次验证了2B领域真是“苦哈哈”。

即便这样,IBM和华为这类2B企业的领头公司也绝对秒杀中国绝大多数2B公司,无论卖硬件、软件、集成商、云、服务甚至是AI、大数据类服务的公司。

这里面有几个命题:公司究竟是要做大做强,问规模要效益,还是要固守某一领域做小而美的公司?比如,只做到50~100亿元,甚至只是做10亿元左右小而美的公司呢?相对而言,小公司的人效比会很高的,幸福感和存在感也很强。

或者说,公司一旦上了规模,是垂直一个领域做深做透(比如IBM不断卖掉不赚钱的公司);还是要延展到更多领域做大做强只要能赚钱就行(比如华为这样的公司)?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每次选择都是基于公司基因、基于当下管理团队、基于历史环境下的最优解。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毕竟,像IBM、华为这样的优秀公司太少了。

果然,没有伟大的公司,只有时代的公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