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rlang中最常用的编程模式--尾递归调用

前文我们谈到了Erlang中的递归调用,其中有这样的函数

sum([]) -> 0;
sum([Head|Tail]) -> Head + sum(Tail).
在上面我们使用了直接递归样式。

另一种方法是用一个额外的函数参数,即累加参数,在计算时保存总和

sum(List) -> sum_acc(List, 0).
其中sum_acc/2的实现如下:

sum_acc([], Sum) -> Sum;
sum_acc([Head|Tail], Sum) -> sum_acc(Tail, Head+Sum).
我们用第二个参数保存“到目前为止的加和”,当列表为空,返回Sum;若列表不为空,拿下Head,加到Sum,接着调用sum_acc/2和新的“到目前为止的加和”

sum_acc/2的定义成为尾递归(Tail-recursion),函数体调用函数本身。只要函数f 的调用发生在f 的函数体的最后一个表达式(即尾部)里,这个函数f 就是尾递归。

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这两种sum函数的区别:

  1. 直接定义更容易理解,可以理解为列表求和的直接表述
  2. 尾递归更像是调用C或Java风格程序,需要了解程序在执行时是如何展开的,了解第二个变量的最后值实际上是列表的总和。另外,某些情况下,尾递归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内存。
其实,在Erlang中经常会遇到尾递归的写法,比如下面一个简单的名称服务器kvs程序,他会返回一个给定名称的关联值。

kvs是一个简单的Key-->Value服务器,接口如下:

-spec kvs:start() -> true

启动服务器,创建一个注册名为kvs的服务器

-spec kvs:strore(Key, Value) -> true

关联Key和Value

-spec kvs:lookup(Key) -> {ok, Value} | undefined

查询Key的值,若Key带有关联值,返回{ok, Value},否则undefined

-module(kvs).
-export([start/0, store/2, lookup/1]).

start() ->
    register(kvs, spawn(fun() -> loop() end)).

store(Key, Value) ->
    rpc({store, Key, Value}).

lookup(Key) ->
    rpc({lookup, Key}).

rpc(Q) ->
    kvs ! {self(), Q},
    receive 
        {kvs, Reply} ->
            Reply
            end.

loop() -> 
    receive
        {From,{store, Key, Value}} ->
            put(Key,{ok, Value}),
            From ! {kvs, true},
            loop();
        {From,{lookup, Value}} ->
            From ! {kvs, get(Value)},
            loop()
    end.

运行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