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入门到精通(二) 生产者

先上段简单的代码: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rokerList = "X.X.X.X:9092";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opic = "demo";

    public static Properties initConfig(){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该参数用来指定生产者客户端连接Kafka集群所需的broker地址清单,
        // 具体的内容格式为host1:port1,host2:port2,
        // 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地址,中间以逗号隔开,此参数的默认值为“
        properties.put("bootstrap.servers",brokerList);
        // key.serializer 和 value.serializer:broker 端接收的消息必须以字节数组(byte[])的形式存在
        properties.put("key.serializer","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erties.put("value.serializer","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客戶端名稱
        properties.put("client.id","demo");
        return propertie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initConfig();
        KafkaProducer<String,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erties);
        String message = "hehe";
        ProducerRecord<String,String> producerRecord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message);
        producer.send(producerRecord);
    }

KafkaProducer 是线程安全:

kafka生产者线程安全的,如果在多线程的情况下生产消息,建议多个线程之间公用一个KafkaProducer对象,而不是每个线程new 一个KafkaProducer对象。

具体参数上面的注释讲的很清楚了,这边重点讲下构建消息的对象 ProducerRecord 

ProducerRecord 构建消息对象:

topic :主题 

partition:分区 也就是我们生产者发送消息的时候可以指定分区。

headers:请求头

key:是用来指定消息的键,它不仅是消息的附加信息,还可以用来计算分区号进而可以让消息发往特定的分区。前面提及消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归类,而这个key可以让消息再进行二次归类,同一个key的消息会被划分到同一个分区中

value:消息体

timestamp:时间戳

 

从构造函数就可以看出,topic和value是必须传的,我们可以通过业务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构造函数。

 

创建生产者实例和构建消息之后,就可以开始发送消息了。发送消息主要有三种模式:发后即忘(fire-and-forget)、同步(sync)及异步(async)。

发后既忘:它只管往Kafka中发送消息而并不关心消息是否正确到达。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发送方式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某些时候(比如发生不可重试异常时)会造成消息的丢失。这种发送方式的性能最高,可靠性也最差。

同步(sync):实际上send()方法本身就是异步的,send()方法返回的Future对象可以使调用方稍后获得发送的结果。示例中在执行send()方法之后直接链式调用了get()方法来阻塞等待Kafka的响应,直到消息发送成功,或者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那么就需要捕获异常并交由外层逻辑处理。

   ProducerRecord<String,String> producerRecord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message);
        Future<RecordMetadata> future = producer.send(producerRecord);
        try {
            future.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异步(async):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异步发送的方式,一般是在send()方法里指定一个Callback的回调函数,Kafka在返回响应时调用该函数来实现异步的发送确认。有读者或许会有疑问,send()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就是Future,而Future本身就可以用作异步的逻辑处理。这样做不是不行,只不过Future里的 get()方法在何时调用,以及怎么调用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消息不停地发送,那么诸多消息对应的Future对象的处理难免会引起代码处理逻辑的混乱。使用Callback的方式非常简洁明了,Kafka有响应时就会回调,要么发送成功,要么抛出异常。异步发送方式的示例如下:

        Future<RecordMetadata> future = producer.send(producerRecord, new 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ion(RecordMetadata recordMetadata, Exception e) {
                
            }
        });

onCompletion()方法的两个参数是互斥的,消息发送成功时,metadata 不为 null 而exception为null;消息发送异常时,metadata为null而exception不为null。

 

生产者发送流程:

生产者需要用序列化器(Serializer)把对象转换成字节数组才能通过网络发送给Kafka。而在对侧,消费者需要用反序列化器(Deserializer)把从Kafka 中收到的字节数组转换成相应的对象

 

分区器:

本身kafka有自己的分区策略的,如果未指定,就会使用默认的分区策略:

Kafka根据传递消息的key来进行分区的分配,即hash(key) % numPartitions。如果Key相同的话,那么就会分配到统一分区。

Kafka提供了自定义的分区器,只要实现Partitioner接口即可

package demo.kafka;

import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artitioner;
import org.apache.kafka.common.Cluster;
import org.apache.kafka.common.PartitionInfo;
import org.apache.kafka.common.utils.Utils;

import javax.rmi.CORBA.Util;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
 * @ClassName PartitionUtil
 * @Description TODO
 * @Author xiaozeng
 * @Date 2020/3/25 20:23
 * @Version 1.0
 */
public class PartitionUtil implements Partitioner {


    @Override
    public int partition(String s, Object key, byte[] bytes, Object o1, byte[] bytes1, Cluster cluster) {
        if (null == key){
            return 0;
        }
        List<PartitionInfo> partitionInfos = cluster.partitionsForTopic(s);
        int num = partitionInfos.size();
        // key取模
        return (int) (Long.valueOf(key.toString())%num);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igure(Map<String, ?> map) {

    }
}

 

 

整体流程:

整个生产者客户端由两个线程协调运行,这两个线程分别为主线程和Sender线程(发送线程)。在主线程中由KafkaProducer创建消息,然后通过可能的拦截器、序列化器和分区器的作用之后缓存到消息累加器(RecordAccumulator,也称为消息收集器)中。Sender 线程负责从RecordAccumulator中获取消息并将其发送到Kafka中

也就是说 有一条线程把信息通过包装然后分配到一个个分区里面,累加起来(RecordAccumulator),会有另一条线程去拿。另一条线程把数据(RecordAccumulator 缓存的大小可以通过生产者客户端参数buffer.memory 配置)累计到一定的量再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broker节点,这也缩减了一些网络请求的消耗.

累加器(RecordAccumulator) 为每个分区维护一个双向队列,一端接收生产者的数据,一端被另一条线程抓取。

 

重要的生产者参数:

1.acks这个参数用来指定分区中必须要有多少个副本收到这条消息,之后生产者才会认为这条消息是成功写入的。acks 是生产者客户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涉及消息的可靠性和吞吐量之间的权衡。acks参数有3种类型的值(都是字符串类型)。

· acks=1。默认值即为1。生产者发送消息之后,只要分区的leader副本成功写入消息,那么它就会收到来自服务端的成功响应。如果消息无法写入leader副本,比如在leader 副本崩溃、重新选举新的 leader 副本的过程中,那么生产者就会收到一个错误的响应,为了避免消息丢失,生产者可以选择重发消息。如果消息写入leader副本并返回成功响应给生产者,且在被其他follower副本拉取之前leader副本崩溃,那么此时消息还是会丢失,因为新选举的leader副本中并没有这条对应的消息。acks设置为1,是消息可靠性和吞吐量之间的折中方案

· acks=0。生产者发送消息之后不需要等待任何服务端的响应。如果在消息从发送到写入Kafka的过程中出现某些异常,导致Kafka并没有收到这条消息,那么生产者也无从得知,消息也就丢失了。在其他配置环境相同的情况下,acks 设置为 0 可以达到最大的吞吐量。

· acks=-1或acks=all。生产者在消息发送之后,需要等待ISR中的所有副本都成功写入消息之后才能够收到来自服务端的成功响应。在其他配置环境相同的情况下,acks 设置为-1(all)可以达到最强的可靠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息就一定可靠,因为ISR中可能只有leader副本,这样就退化成了acks=1的情况。要获得更高的消息可靠性需要配合min.insync.replicas 等参数的联动

 

2.max.request.size

这个参数用来限制生产者客户端能发送的消息的最大值,默认值为1048576B,即 1MB。一般情况下,这个默认值就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了。笔者并不建议读者盲目地增大这个参数的配置值,尤其是在对Kafka整体脉络没有足够把控的时候。因为这个参数还涉及一些其他参数的联动,比如broker端的message.max.bytes参数,如果配置错误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异常。比如将broker端的message.max.bytes参数配置为10,而max.request.size参数配置为20,那么当我们发送一条大小为15B的消息时,生产者客户端就会报出如下的异常

 

3.retries和retry.backoff.msretries

参数用来配置生产者重试的次数,默认值为0,即在发生异常的时候不进行任何重试动作。消息在从生产者发出到成功写入服务器之前可能发生一些临时性的异常,比如网络抖动、leader副本的选举等,这种异常往往是可以自行恢复的,生产者可以通过配置retries大于0的值,以此通过内部重试来恢复而不是一味地将异常抛给生产者的应用程序。如果重试达到设定的次数,那么生产者就会放弃重试并返回异常。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异常都是可以通过重试来解决的,比如消息太大,超过max.request.size参数配置的值时,这种方式就不可行了

重试还和另一个参数retry.backoff.ms有关,这个参数的默认值为100,它用来设定两次重试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无效的频繁重试。在配置retries 和 retry.backoff.ms之前,最好先估算一下可能的异常恢复时间,这样可以设定总的重试时间大于这个异常恢复时间,以此来避免生产者过早地放弃重试。Kafka 可以保证同一个分区中的消息是有序的。如果生产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发送消息,那么这些消息也会顺序地写入分区,进而消费者也可以按照同样的顺序消费它们。对于某些应用来说,顺序性非常重要,比如MySQL的binlog传输,如果出现错误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将acks参数配置为非零值,并且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参数配置为大于1的值,那么就会出现错序的现象:如果第一批次消息写入失败,而第二批次消息写入成功,那么生产者会重试发送第一批次的消息,此时如果第一批次的消息写入成功,那么这两个批次的消息就出现了错序。一般而言,在需要保证消息顺序的场合建议把参数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配置为1,而不是把acks配置为0,不过这样也会影响整体的吞吐。

 

4.compression.type

这个参数用来指定消息的压缩方式,默认值为“none”,即默认情况下,消息不会被压缩。该参数还可以配置为“gzip”“snappy”和“lz4”。对消息进行压缩可以极大地减少网络传输量、降低网络I/O,从而提高整体的性能。消息压缩是一种使用时间换空间的优化方式,如果对时延有一定的要求,则不推荐对消息进行压缩

 

5.connections.max.idle.ms

这个参数用来指定在多久之后关闭限制的连接,默认值是540000(ms),即9分钟。

 

6.linger.ms

这个参数用来指定生产者发送 ProducerBatch 之前等待更多消息(ProducerRecord)加入ProducerBatch 的时间,默认值为 0。生产者客户端会在 ProducerBatch 被填满或等待时间超过linger.ms 值时发送出去。增大这个参数的值会增加消息的延迟,但是同时能提升一定的吞吐量。这个linger.ms参数与TCP协议中的Nagle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7.receive.buffer.bytes

这个参数用来设置Socket接收消息缓冲区(SO_RECBUF)的大小,默认值为32768(B),即32KB。如果设置为-1,则使用操作系统的默认值。如果Producer与Kafka处于不同的机房,则可以适地调大这个参数值。

 

8.send.buffer.bytes

这个参数用来设置Socket发送消息缓冲区(SO_SNDBUF)的大小,默认值为131072(B),即128KB。与receive.buffer.bytes参数一样,如果设置为-1,则使用操作系统的默认值。

 

9.request.timeout.ms

这个参数用来配置Producer等待请求响应的最长时间,默认值为30000(ms)。请求超时之后可以选择进行重试。注意这个参数需要比broker端参数replica.lag.time.max.ms的值要大,这样可以减少因客户端重试而引起的消息重复的概率。

 

本文部分内容摘抄:深入理解kafka:核心设计与实践原理  作者:朱忠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