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异常处理

只针对不正常的条件才使用异常

异常只应该被用于不正常的条件,它们永远不应被用于正常的控制流。

下面是一个用异常作遍历结束条件的滥用异常的例子:
//horrible abuse of exceptions. Don't ever do this!
try{
int i=0;
while(true)a[i++].f();
}catch(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

其错有三:


1、创建、抛出和捕获异常的开销是很昂贵的。因为它的初衷是用于不正常的情形,少有jvm会它进行性能优化。

2、把代码放在try-catch中会阻止jvm实现本来可能要执行的某些特定的优化。

3、有些现代的jvm对循环进行优化,不会出现冗余的检查。


完全可以使用标准的实现方式:

for(int i=0;i<a.length;i++){
a[i].f();
}

  这条原则也适用于API设计。一个设计良好的API不应该强迫它的客户为了正常的控制流而使用异常。如果类中有一个”状态相关”的方法,即只有特定的条件下可被调用的方法,则这个类也应有一个单独的“状态测试”方法,以为调用这个状态相关方法前的检查。如Collection类的next方法和 hasNext方法。
for(Iterator i=collection.iterator();i.hasNext();){
Foo foo=(Foo)i.next();
...
}

对于可恢复的条件使用被检查的异常,对于程序错误使用运行时异常
java提供了三种可抛出的异常:[color=red]被检查的异常(checkedException)、运行时异常(run-time Exception)和错误(error)。[/color]  如果期望调用者在调用时出现的异常能够恢复,则应该使用被检查的异常,通过抛出一个被检查的异常,强迫调用者在catch中处理该异常,或者将异常传播到外面。
  对于一个方法声明要抛出的每一个被检查的异常,它是对API用户的一种潜在指示:与异常相关联的条件是调用这次个方法的一种可能结果。
  两种未被检查的可抛出结构:运行时异常和错误,在行为上相同的,它们都不需要、也不应该被捕获的抛出物。你所实现的所有未被检查的抛出结构都应是 RuntimeException的子类。定义一个非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或Error子类的抛出物是可行的,但从行为意义上它等同于被普通的被检查异常(即Exception子类而非RuntimeException子类).

避免不必要地使用被检查的异常
与返回代码不同,被检查的异常强迫程序处理例外的情况,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而过分地使用被检查的异常,则增加了不可忽视的负担。如果正确地使用API并不能阻止这种异常条件的产生,并且一旦产生了异常,使用API的程序可以采取有用的动作,那么这种负担被认为是正当的。
try{
...
}catch(TheCheck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ee();
System.exit(1);
}

  如果使用API的程序员无法做得比这更好,那么未被检查的异常可能更为合适。在实践中,catch几乎总有断言失败的特征。
  “把被检查的异常变成未被检查的异常”的一种技术是,把这个要抛出异常的方法分成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返回一个boolean以指明是否要抛出异常,另一个执行真正的功能,如果条件不满足就抛异常。如下:
//Invocation with checked exception
try{
obj.action(args);
}catch(TheCheckedException e){
//Handle exception condition
}
  转换为:
//Invocation with state-testing method and unchecked exception
if(obj.actionPermitted(args)){
obj.action(args));
}else{
//handle exception condition
}

  当然这种转换并不总是合适的,例如一对象将在缺少外部同步的情况下被并发访问,或者可被外界改变状态,那么这种转换将是不合适的。
尽量使用标准的异常
Java平台库中讫今为止最常被重用的异常如下: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参数值不合适
IllegalStateException 对于这个方法调用而言,对象的状态不合适(如初始化不恰当)
NullPointerException 在null被禁止的情况下参数值为null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下标越界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在禁止并发修改的情况下,对象检测到并发修改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对象不支持客户请求的方法
其它的异常也可以使用,只要确保抛出异常的条件与文档要求一致即可。

抛出的异常要适合于相应的抽象
  高层的实现,应该捕获低层的异常,同时抛出一个可以按照高层抽象进行解释的异常,这种做法叫做 [color=red]异常转译(exception translation)[/color]。即如:
//exception translation!
try{
//use lowlevel abstraction to do our bidding
...
}catch(LowerLevelException e){
throw new HigherLevelException(...);
}

  低层的异常被高层的异常保存起来,且高层的异常提供一个公有的访问方法来获得低层的异常,这种做叫做异常链接(exception chaining)。
//Exception chaining.
try{
//use lower-level abstraction to do our bindding
...
}catch(LowerLevelException e){
throw new HigherLevelException(e);
}
  异常链的实现非常简单,在1.4及以后版本中,可以通过Throwable来获得支持。
//Exception chaining in release 1.4 or later
HigherLevelException(Throwable t){
super(t);
}

处理来自低层的异常,
最好的做法是,在调用低层方法之前通过一些检查等手段来确保它们会成功执行;
其次的做法是,让高层处理这些异常,从而将高层方法的调用者与低层的问题隔离开;
一般的做法是使用异常转译;
如果低层方法的异常对高层也是合适的,则将其从低层传到高层。

每个方法抛出的异常都要有文档
总是要单独地声明被检查的异常,并且利用javadoc的@throws标记,准确地记录下每个异常被抛出的条件。
使用javadoc的@throws标签积累下一个方法可能会抛出的每个未被检查的异常,但是不要使用throws关键字将未被检查的异常包含在方法的声明中。
如果一个类中的许多方法出于同样的原因而抛出同一个异常,那么在该类的文档注释中对这个异常做文档,而不是为每个方法单独写一个文档。

在细节消息中包含失败 - 捕获信息
为了捕获失败,异常信息应该尽可能多的包含有意义的参数和域的值,如: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应该包括上界、下界以及实际的下标。

努力使失败保持原子性
一个失败的方法调用应该使对象保持“它在被调用之前的状态”,方法如下:
① 使用非可变对象;
② 在可变对象上的操作,应在执行前检查参数的有效性;
③ 写一段恢复代码,在执行失败的情况下,回滚到操作开始之前的状态(不常用);
④ 在对象的一份临时拷贝上执行操作,当完成之后,再把临时拷贝中的结果复制给原来的对象,如Collections.sort在执行排序之前,先把它的输入转储到一个数组中,这样既能降低内循环的开销,又能保证在排序失败的时候,输入列表将保持原样。

不要忽略异常
除非有特殊的需求(如动画中的多帧图像播放),否则不要吃掉异常,至少在catch块中包含一条说明,用来解释为什么忽略这个异常。简单地将一个未被检查的异常传播到外界至少会使程序迅速地失败,从而保留了有助于调试该失败条件信息,比异常被忽略后的一个不可预测的时刻程序失败这种情况要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