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设计与制作漫谈(转)

收音机设计与制作漫谈

        收音机是古老的电子产品之一, 也是较先发展起来的公共媒体设备之一. 现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广播电台, 大概就算资深的BCLer也不能数清. 除了我们自己本地区的广播电台以外, 每个国家,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本地的广播电台, 而且, 在世界上还存在大量的国际间广播电台, 这些电台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电波网, 给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娱乐资源, 这也是当代人类的一大享受.作为广播接收设备的收音机, 其实也可以按照其设计意图来分成几类. 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收音机的整体设计, 投入成本, 以及使用的性能和方便性. 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 那么直接的结果也就会导致使用质量的下降或资金的浪费.

         关于分类的问题, 我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或许和目前的收音机产品的生产, 开发状况有一些出入.

        (1)娱乐型随身听收音机: 这种机型似乎是由日本索尼公司开创出来的, 但我也叫不准. 基本的形式就是单一波段的调频立体声收音机. 它一般采用单片或多片集成电路, 设计比较简化, 灵敏度不太高, 在10uV/m左右, 带有性能一般的立体声解码芯片, 或高度集成的单片电路. 由于IC内部的屏蔽质量较低, 因此高频头的镜像干扰和其他干扰都比较明显. 也因为中放通道仅仅靠一只中周变压器和一片三端滤波器来保证选择性, 所以在接收弱台时的混台情况也不足为奇. 关于低放的设计和放音器件, 这种收音机并不讲究, 虽然使用外接耳机可以大大提高声音的质量, 但是这个举措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实力, 因为过低的电源电压和不讲究的解码与低放设计都比较令人遗憾. 在所有这些问题中,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灵敏度的低下! 我接触过的几十款这类随身听收音机和磁带随身听附带的收音机, 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这个严重缺陷! 究其原因, 一方面在高频电路的输入端, 由三端带通滤波器替代了LC调谐回路, 以牺牲性能的代价, 换取生产调试的便利性, 使收音机的灵敏度不足, 信噪比下降; 另一方面, IC电路自身的增益不足, 又没有附加完善的外电路辅助, 使整机增益不足, 也是灵敏度低下的根本原因. 这个结果相当不爽, 在一些中小城市, 甚至大城市里, 总有一些电台不能很好地接收, 即便是功率强大的电台, 你也不得不忍受立体声的噪音和接收死角的困扰, 至于中功率的电台, 你只好关闭立体声解码电路以求可以接受的信噪比. 相对来说, 索尼的专用收音随身听的灵敏度比其他机器好些, 而其他品牌的专用收音随身听的效果又比那些磁带机, MP3, CD机等附带的收音机的效果好些.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使用质量, 那么这种先进的设计还有什么价值呢?   

      还有很多这类收音机同时附带了MW波段, 我觉得这个设计太没有意义了! 从娱乐和欣赏的角度来考虑, MW波段的音质差距太大, 从信息兼容的角度来考虑, MW的电台基本上都已经被FM覆盖了, 所以MW的设计毫无道理, 而且这个问题还直接关系到机壳的选材___这可是件大事! 简单地说, 你是要专一的高质量还是要无用的滥性能? 我的态度非常明确.   

      我的设计: 首先, 必须把随身听收音机的灵敏度做到3uV/m以下, 在天线输入端加入LC谐振电路, 使用多片集成电路来解决单片电路的内部干扰, 使用两片三端滤波器来提高选择性, 增加足够的预中放来提高整机的增益(当然要增加完善的屏蔽措施), 采纳高档次的立体声解码芯片(AN7415,BA1360), 高素质的攻放电路(TDA1308, LM4836MT)并且避免一切会降低接收质量的电路, 如质量低下的电位器, 电解电容, 耳机插座, 搞什么数字音量控制等等. 尤其是, 应该使用高压电池供电, 比如4节AAA氢镍, 两节AA锂, 使这种随身听收音机可以直接推动HiFi大耳机. 关于机壳, 完全没有必要遵循传统, 用金属来替代塑料, 完全消除人体感应, 增加强度, 外表美观, 没有任何不利因素.

       (2)HiFi收音机: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这类产品存在了, 日本和欧美的各大公司都生产这类高级调谐器(它不叫收音机),作为音响组合的一个单元, 它们必然被使用最高级的技术, 最高级的器件, 使其性能达到顶峰的状态. 例如, 日本的健伍, 天龙, 索尼的高档调谐器, 可以达到0.5uV/m以下的灵敏度, 20-15000HZ/3db的频响和70db以上的信造比. 关于它们的设计我没有话说, 已经非常完美了!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 我们中国人都不太认可这种顶级的娱乐接收机, 宁可投资购买昂贵的便携式收音机而不买这种调谐器, 结果使国内的市场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身影.

      (3)台式收音机: 台式收音机其实是可以分成两类的, 一种是给普通人使用的普及型收音机, 另一种是专给HAM, BCLer使用的专业级收音机(叫作接收机).    对于普及型台式机, 他的销售量可能很大, 因其价格低, 性能较好, 尤其是在使用方便性和音质的优越性方面更有优势. 在国内市场上, 这种类型的收音机特别少, 几乎还没有开发. 其实这是收音机厂商的一个可以投入的项目! 普及台式机的特点之一是波段少, 不需要包括短波段, 只要能接收本地调频电台也就可以了, 或者增设一个常用的窄带短波段, 但是必须考虑的是使用的方便性, 比如数字调谐, 预置电台, 时钟控制, 万年日历等等, 这些都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一定要增加红外遥控功能, 使收音机的操作和电视一样方便才行; 该机的特点之二是音质优美, 声音的质量必须要和音响看齐, 而不是和传统的收音机比拼, 这一点非常重要. 例如, 设计大功率, 高保真的集成功放电路(如TDA1521, TDA1876, LM4766之类), 高质量的扬声器单元, 既可以做成分体的, 又可以做成整体的, 一切都参照HiFi音响的标准来设计. 在电路方面, 当然要保证整机的性能, 以高性能来保证高音质的发挥, 这样的产品价值非常高. (忘了说, 用框型天线替代拉杆天线, 保留外接天线, 地线端子以及外接扬声器端子和线路输出输入端子).   

     对于专业型台式接收机, 可以思考和述说的内容就太多了, 不应该在此发挥太详细. 我的思路集中在两类设计上. 第一类, 属于高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机型, 不要太复杂, 成本太高的数字控制系统, 把全部资金集中在提高接收性能的电路上, 设计手动调谐, 精确的频率指示(数字的或模拟的), 多级统调旋钮, 多种可以切换的滤波器, 手动调整增益(MGC), 可以控制的调谐高放, 延迟AGC, 以精密的金属结构和高档的元器件质量来保证接收性能的提高, 至于最重要的天线, 必须要与接收机分离, 采用以同轴电缆传输的室外天线来改善接收效果. 至于使用的方便性, 耗电量, 音质等等因素都不必过于重视, 这样就可以保证以最少的资金达到最高的质量, 满足相当一部分接收爱好者的需求.     

      而第二类机型, 就属于最高技术的专业级接收机, 可以不在乎投入的资金多少, 而只在意如何达到最高的性能. 这类机器不仅要设计精确的数字锁相调谐, 复杂的电子转换滤波器, 计算机控制的精确统调, 还要设计大量的预置功能, 比如1000个以上的预置点, 不仅仅可以预置接收频率, 而且还可以预置对应的自动控制外接天线的方位, 数字音量级数, 数字增益控制级数, 某个滤波器的状态, 中频带通状态, 低频带通状态, 等等, 预置所有的接收要素, 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概念. 再有如何设计短波电台的时间频率分布问题, 如何实现电台的快速识别与关联搜索等问题, 都必须靠计算机来妥当处理. 这样的接收机, 每家公司开发一个型号也就足亦了, 能买得起的人也不多, 仅仅代表厂家最高的技术实力.

     (4)便携式收音机: 这是个最大的话题, 也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最多的机型. 仅仅在中国, 生产的便携式收音机大概也会超过100种以上, 它们的绝大多数的设计和制造都不能令人满意.    首先说设计思想问题. 开发商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贪多求荣. 自从所谓的"全波段"收音机被引进中国以来, 每家公司都开发了多少种这样的机型? 铺天盖地的"全波段"引领起一个潮流. 但遗憾的是, 90%以上的产品都不可能达到"全波段"的使用效果, 其主要表现的短波段差不多是半残废, 没有什么使用价值. 我修理过的这类收音机基本都如此, 不是收不到电台就是人体感应严重, 频飘严重, 调谐机构不能准确定位, 等等, 使我不解的是, 这样的开发还乐此不疲? 其实"便携式"这个概念是相当不准确的, 因为它根本就不便携! 拿索尼7600GR来说, 它的个头可不小, 你要把他带在身上根本不可能, 衣袋里放不下, 腰间挂不上, 除了装在手提包里没有别的办法. 这怎么能叫作"便携"? 我看除了随身听型的收音机属于真正的便携. 其他机型都不应该被称作"便携". 我自己给这类机型的命名是"可移动型收音机(Movable Radio Receiver)".    可移动型收音机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可以移动, 在使用上比台式固定收音机方便; 二是综合型的功能, 以信息接收为主, 娱乐为辅. 我看这类收音机没有必要搞普及型的单波段或两波段, 因为增加了扬声器的随身听可以替代这样的功能, 体积却更小巧, 使用更方便. 可移动型收音机应该设计成全方位的信息接收型机, 也就是必须要带有一定范围的短波段, 可以包括中波段(收听国内远地电台, 朝鲜日本电台和俄罗斯电台), 调频波段是必备的. 关于是否要注重使用的方便性, 设计复杂的数字调谐系统和电子转换电路, 我的观点是要综合考虑, 不能一味地走时尚化路线. 如果以上设计会极大地产生副作用的话, 我主张不搞这样的设计. 现在的数字频率显示芯片已经发展成熟了, 耗电极微, 所以采用它不会有任何负担; 在电路方面不应该走单片方案, 一切从性能出发, 一切以减小耗电出发, 在机壳方面也应该近一步发展, 向相机的设计学习, 搞金属塑料混合的结构, 在不影响磁棒天线接收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利用金属的高强度, 工艺性和屏蔽作用. 对于可移动收音机的设计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它的性能很难提高, 整体质量很难做好, 以后我再慢慢谈吧。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kb986/archive/2012/02/10/2346155.html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