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情人节

正月十五情人节


本人没什么文采,只是想把一些自己无聊时捉摸的东西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观点不一定正确,希望能给我一些帮助。

有一天忽然想到的一个问题,都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似乎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因为牛郎和织女不是情人,而是夫妻,尽管他们可能没“领证”,不算是合法的,但已经有了“事实”,也就是他们的一双儿女。而且在鹊桥相会的也不只是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还有那两个小“电灯泡”。这样一来,美好传说中的情节似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不再是痴男怨女花前月下,而变成了一家人的短暂相聚。

如此这般,七夕就不能和西方的情人节划等号了,那么七夕是什么节呢?这还要从牛郎和织女的儿女说起。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都会带着儿女在鹃桥与织女相见。如果除去牛郎织女夫妻间的互诉衷肠外,儿女与母亲的相见恐怕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因而将七夕类比西方的母亲节倒是有点可能的。

在今天的日本,七夕节也被称为女儿节(又称女孩节,五月初五被称为男孩节),在这一天,12岁以下的女孩要将自己心愿(通常是对父母的感谢和祈祷)写在亲手制作的河灯上,让河灯带着美好的祝愿随河飘流。从日本关于七夕“转基因”的节日元素也可以看出一些“母亲节”的影子。

因此七夕是古代中国的“母亲节”和“女儿节”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那么,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可能会是中国的“情人节”呢?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题目所写的,正月十五上元节可以类比西方的情人节。当然,我只能说是类比,而不可能是完全的等同,因为西方社会是崇尚个人个性的社会,而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崇尚“集体”(家族、族群)的社会,像情人节、母亲节等比较“私人”化的节人是不可能在中国古代找到“对应物”的。

为什么我认为正月十五上元节可以类比中为中国的情人节呢?这个问题我是作了一些肤浅研究的。大家先和我一起回忆一下上元节这个节日都有哪些节日元素。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吃元宵(南方叫作汤圆)自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逛灯会和猜灯谜。据一位老辈人讲,在他的老家山西直到清朝末年都还保持着一个传统,平日里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她可以在贴身丫环和仆人的伴随下,有条件的“夜不归宿”。大家闺秀这个时候出来干什么?自然是去逛灯会,不过这只是一个比较冠冕堂皇的借口。

猜灯谜的任务一定是要留读过书的“才俊”们,在古代有资格或者有能力读书的人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官宦人家和富商子弟。十年寒窗的“才人”们猜个灯谜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能让某位未出阁的“佳人”了解到他的“博学”,而“才人”也借此相识“佳人”,似乎一段美好的爱情剧就要上演了。这样,上元节就成为“才人”和“佳人”们一个很好的相互了解、相互赏识的机会。

上元节标志着春节的结束,正月十五之后“才子”们便会让自家的仆人多方打探消息,了解在灯会上“一见钟情”的“佳人”到底是哪户大家的“待字闺中”。之后可能就会要求父母请媒人上门去提亲。顺便说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假,但这种情况基本上只存在于“高干家庭”,因为他们很多是出于政治联姻,所以往往不会考虑子女的感情。在社会的中下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但也没有咱们现代人想的那么绝对,如果子女坚持自己的主张,父母也不会完全不考虑的。

还是回到正月十五的话题,从以上的例子来看,上元节虽然不像西方的情人节那样甜蜜,但却富有东方式的含蓄。最后想说的是,这些想法只是个人观点,也没有十分充足的证明。之所以想写出来,是因为感觉现在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所以造成了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很多误解,七夕被商家炒作成中国的情人节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例证。但愿今年的七夕大家不要再被商家们“忽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