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长歌》看整顿吏治之道

从《贞观长歌》看整顿吏治之道

《贞观长歌》下部四十四集到四十六集三集集中讲述了唐太宗如何整顿吏治。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唐朝的国力初步增长,但是在抗旱的过程中却暴露了官僚机构冗沓,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病。唐太宗决心整顿吏治。朝中不同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唐太宗最终决定用武官治文臣,并且采纳候君集的意见四中裁三。最终整顿整顿吏治获得了成功。


当然电视剧只是电视剧,但是剧中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官员众多,政府运行效率低下是中国历代政府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没有好的公务员制度就很难正常运行。历史上很多王朝由于买官鬻爵导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由盛而衰。从电视剧看,唐太宗意识到“治国先治吏”。治吏最难地就是即得利益者,但是他还是雷厉风行企图从根本上解决吏治问题。


首先是数量上四中取一。一下子裁撤了二千多个官员。将冗余的机构和官员裁撤,将职能重复的官署合并,在编制上卡住官员的数量。数量是一个硬指标,是非常容易控制的一个因素,一旦在制度上确定就难以改变。当然对于那些失去即得利益的官员,唐太宗也百般抚慰,力图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完成变革。相对于冒进的“休克疗法”,这种方法好像还是温和了些。但是对于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国家来说,稳定绝对是最大的政治,顾全了稳定的大局即使在一些方面出现一些小的失误也能够化解。电视剧中王子廷之死是一个插曲,在变革的过程中难免有人要作出牺牲,但是不能因一人而害千人,更不能因几千人的利益害一大国。有了这样的胸襟和胆识,《贞观之治》近在眼前。
数量是硬指标,但是数量减少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唐太宗在甄选官员的时候,亲自查验,从实际出发考察官员是否具有实干的才能。治理国家不是靠空话连篇。很多官员习惯于空话、官话、套话,却不知道如何发展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样的官员就是要让他下来,免地误国误己。但是人才素质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如何物尽其用,因才施用又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封建国家无论如何人治因素过多,再清明的吏治也难免出现贪官污吏。赵士达等人就是例子。
但是除了电视剧中指出的两条之外,还有一条根本的,那就是国家的整体政治环境。封建国家的皇帝无论如何英名也不可能施行民主法治。因此在吏治上也就不可能出现彻底的改变,溯本究源国家制度对于吏治有着根本的影响,只有在施行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吏治清明。所谓牵牛就要牵牛鼻子,仅仅是数量的增减或者某些官员的年轻化,专业化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主法制先行,吏治才会跟上。从这个电视剧中,我们应该能够得到一点启发。
当然,我们是看电视剧说电视剧,如果唐太宗真地施行民主法治,他首先就要把自己革掉了。我们看看历史,望根子上挖一挖,不过是为了跟现在有个比照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