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是一种根根据标签报文中携带的短而定长的标签来转发数据的技术。
MPLS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两台LSR必须对在它们之间转发的数据的标签使用上“达成共识”。LSR之间可以运行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来告知其他LSR本设备上的标签绑定信息,从而实现标签报文的正确转发。
本文将介绍LDP基本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LDP的基本配置。
LDP基本概念
LDP协议概述
LDP是MPLS的一种控制协议,相当于传统网络中的信令协议,负责FEC的分类、标签的分配以及LSP的建立和维护等操作。LDP规定了标签分发过程中的各种消息以及相关处理过程。
LDP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 LSR之间建立LDP会话。
- LSR之间基于LDP会话动态交换标签与FEC的映射信息,并根据标签信息建立LSP。

LDP会话、LDP邻接体、LDP对等体
LSR之间交互标签绑定消息之前必须建立LDP会话。LDP会话可以分为:
本地LDP会话(Local LDP Session):建立会话的两个LSR之间是直连的;
远程LDP会话(Remote LDP Session):建立会话的两个LSR之间可以是直连的,也可以是非直连的。
两台LSR之间交互Hello消息之后,即建立起邻接体(Adjacency)关系;
在建立邻接体关系的基础上,两台LSR之间交互LDP会话消息,建立起LDP会话,两台设备之间形成LDP对等体关系;

LSR ID与LDP ID
每一台运行了LDP的LSR除了必须配置LSR ID,还必须拥有LDP ID。
LDP ID的长度为48bit,由32bit的LSR ID与16bit的标签空间标识符(Label Space ID)构成。
LDP ID以“LSR ID : 标签空间标识”的形式呈现。例如2.2.2.2:0。
标签空间标识一般存在两种形态:
值为0:表示基于设备(或基于平台)的标签空间;
值非0:表示基于接口的标签空间。

LDP消息
运行LDP协议的LSR之间通过交换LDP消息来实现邻居发现、会话建立与维护以及标签管理等功能。

LDP工作原理
LDP会话建立
LDP会话状态机
LDP使用5种状态描述LDP会话状态机。

LDP会话建立 - 发现阶段与TCP连接建立

发现阶段
设备通过周期性地发送LDP链路Hello报文(LDPLink Hello),实现LDP基本发现机制。
LDP链路Hello报文使用UDP报文,目的地址是组播地址224.0.0.2。如果LSR在特定接口接收到LDP链路Hello报文,表明该接口存在LDP邻接体。
TCP连接建立阶段
Hello报文中携带传输地址,双方后续将使用传输地址建立LDP会话。
传输地址较大的一方作为主动方,主动发起建立TCP连接。
经过TCP三次握手之后,两者建立起TCP连接。
LDP会话建立 - 会话建立与保持

TCP连接建立成功后,主动方R2(传输地址大的一方)发送LDP初始化报文,协商建立LDP会话的相关参数。
LDP会话的相关参数包括LDP协议版本、标签分发方式、KeepAlive保持定时器的值、最大PDU长度和标签空间等。
被动方R1收到初始化报文后,若接受R2的相关参数,则回应KeepAlive报文作为确认,为了提高发送效率同时发送自己的初始化报文。
R2收到R1的初始化报文后,若接受相关参数,则回复KeepAlive报文给R1。
双方都收到对端的KeepAlive报文后,会话建立成功。后续通过周期性发送的KeepAlive报文
LDP邻居状态

<R1>display mpls ldp peer
LDP Peer Information in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