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之C++学习笔记(二)

       OK,上一章,我们讲了迭代器iterator,接下来我需要关心的就是  关于C++数组与指针以及引用的传说,与vector类型相比,数组具有如下缺点: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而且数组不提供获取其容量大小size的操作,也不提供自动添加元素的push_back操作。因此,程序员无法在程序运行时知道一个给定数组的长度,而且如果需要更改数组的长度,程序只能创建一个更大的新数组,然后把原数组的所有元素复制到新数组的存储空间中去。与使用vector类型的程序相比,使用内置数组的程序更容易出错且难以调试。但是我们往往在编程过程中又必须用到数组。

 

1、指针的定义
按变量的地址直接存取变量的方法称为“直接访问”方式。存贮变量的内存空间的首地址称为该变量的地址。如果将一个变量的地址放在另一个变量中,则存放地址的变量称为指针(Pointer)型变量。由于指针变量中的值是另一个变量的地址,我们习惯上形象地称为指针变量指向该变量。

存取变量也可以间接地由指针变量取得该变量的地址进行,称为“间接访问”方式。指针变量中的值简称为指针,所以指针就是地址。

 

取地址运算符& :作用于内存中一个可寻址的数据(如变量、对象和数组元素等等),操作的结果是获得该数据的地址。

间接引用运算符* :作用于一个指针类型的变量,访问该指针所指向的变量。例如:

    int a = 5, *pointer;
    pointer = &a; //pointer指向a
    *pointer = 10; //间接访问,相当于a = 10

 

 

所谓指针类型,按指针指向的变量的类型区分。基本类型和派生类型都有对应的指针类型,包括类(class),甚至还有指针类型(指向指针的指针,二级指针)。

注意:不能给指针变量随意赋一个地址值,只能取一个已经分配了内存的变量的地址赋给指针变量。变量或对象的内存地址是由编译系统来分配的。

删除指针用  delete

 

指针赋值:(允许把数值0或者在编译时可获得0值的const量赋给指针,把指针初始化为NULL等效于初始化为0值)

 

const int c_ival = 0;
int *pPoint1 = 0;//ok
int *pPoint2 = c_ival;//ok
int *pPoint3 = NULL;//ok

 

指针和引用的比较:
虽然使用指针和引用都能间接的访问另一个值,但他们之间有两个重要区别:
1、引用总是指向某个对象:定义引用时,没有初始化是错误的。
2、赋值行为的差异:给引用赋值修改的是该引用所关联的对象的值,而并不是使引用与另一个对象关联。
   引用一经初始化,就始终指向同一个特定对象(这就是为什么引用必须在定义时初始化的原因)
   给指针赋值是修改的指针对象本身,也就是使该指针指向另一个对象,指针在不同时刻可以指向不同对象(只要保证类型匹配)

注意: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ptrdiff_t 是一个有符号的指针之间的计算的类型;而size_t则是指明数组长度的类型。

 

typedef string *pstring;
const pstring cstr; 等价于 string *const cstr; //注解:把cstr定义为指向string类型对象的const指针

string const s1; 等价于 const string s2;

 

下面我整理一段代码,如果有解释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博友指出来,我自己也是初学,很多地方也是靠自己理解,肯定也会有不对的地方

code

#include "stdafx.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onst char *cp = "some value";
	int i = 0;
	while (*cp) {
		cout << cp << endl;//取出指针cp的值:从指针第0个,1个,2个到结尾的字符串
		cout << *cp << endl;//取出指针cp所指向的值(即,解引用):指针指向字符串的第0个,1个,2个。。。
		cout << &*cp << endl;//取出指针cp所指向值的地址(即对指针解引用后取值):拿到整个地址的字符串值
		cout << *&cp << endl;//取出指针cp的地址:拿出地址所指向的值,即整个字符串
		cout << &cp << endl;//取出指针cp所指向的地址
		++cp;//指针指向一直位移下去,直到遇见null跳出循环
		++i;
	}

	return 0;
}

 

C++中有一种字符串是使用的是C字符串,什么是C字符串呢,即使用C语言中的字符串,下面的代码中反映出定义C字符串结尾必须有一个NULL,即空值0

code

#include "stdafx.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onst char ca[] = {'h', 'e', 'l', 'l', 'o'};
	//const char ca[] = {'h', 'e', 'l', 'l', 'o', ""};
	//const char ca[] = {'h', 'e', 'l', 'l', "o"};
	//const char ca[] = {'h', 'e', 'l', 'l', 'o', '\0'};
	const char *pc = ca;
	while (*pc) {
		cout << *pc << endl;
		++pc;
	}


	return 0;
}

 

动态空间的释放
动态分配的内存最后必须进行释放

使用优化算法,以优化VMD算法的惩罚因子惩罚因子 (α) 和分解层数 (K)。 1、将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与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结合 VMD算法背景: VMD算法是一种自适应信号分解算法,主要用于分解信号为不同频率带宽的模态。 VMD的关键参数包括: 惩罚因子 α:控制带宽的限制。 分解层数 K:决定分解出的模态数。 QPSO算法背景: 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是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一种改进算法,通过量子行为模型增强全局搜索能力。 QPSO通过粒子的量子行为使其在搜索空间中不受位置限制,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与全局优化能力。 任务: 使用QPSO优化VMD中的惩罚因子 α 和分解层数 K,以获得信号分解的最佳效果。 计划: 定义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根据VMD分解的效果来定义,通常使用重构信号的误差(例如均方误差、交叉熵等)来衡量分解的质量。 初始化QPSO粒子:定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表示 α 和 K 两个参数。初始化时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每个粒子分配初始位置。 执行VMD分解:对每一组 α 和 K 参数,运行VMD算法分解信号。 更新QPSO粒子:使用QPSO算法更新粒子的状态,根据适应度函数调整粒子的搜索方向和位置。 迭代求解:重复QPSO的粒子更新步骤,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如适应度函数达到设定阈值,或最大迭代次数)。 输出优化结果:最终,QPSO算法会返回一个优化的 α 和 K,从而使VMD分解效果最佳。 2、将极光粒子(PLO)算法与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结合 PLO的优点与适用性 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PLO通过模拟极光粒子的运动,能够更高效地探索复杂的多峰优化问题,避免陷入局部最优。 鲁棒性强:PLO在面对高维、多模态问题时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适合海上风电时间序列这种非线性、多噪声的数据。 应用场景:PLO适合用于优化VMD参数(α 和 K),并将其用于风电时间序列的预测任务。 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a. 实现更细致的PLO更新策略,优化极光粒子的运动模型。 b. 将PLO优化后的VMD应用于真实的海上风电数据,结合LSTM或XGBoost等模型进行风电功率预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