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Borland - A Little History of the Name -- David Intersimone 1981年8月,3个丹麦人Danish citizens, Niels Jensen, Ole Henriksen, and Mogens Glad在爱尔兰创建了一个小公司Borland(Both Import and Export of Irland --Bear)。公司第一个产品是MenuMaster。Philippe Kahn 是Borland在美国的第一个雇员。1983年5月2日,Philippe Kahn在美国建立了Borland International,为CEO。 1982年,Philippe Kahn带着3000美元从巴黎到了美国,除去机票钱已所剩无几,只好租人家的车库小阁间住。kahn在硅谷干了一段时间,并以mit(market in time,恰好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缩写相同)为名开了一家公司。1983年,kahn和anders hejlsberg(丹麦人,turbo pascal编译器的主要作者)合作开发了turbo pascal,并赊帐在《新闻周刊》上登了一份彩页广告。turbo pascal在pc开发工具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第一次把编译时间由分缩短到秒,并且其的价格在当时也是创纪录的(当时的一份编译器动辄数千美元,便宜的也要几百美元,还不好用)。Turbo Pascal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销 | ||
![]() | Anders Hejlsberg ,丹麦人,曾在丹麦技术大学学习工程。当时Anders Hejlsberg 有个公司叫Poly Data在丹麦,他编写了Pascal编译器核心,最初叫Compass Pascal,后来叫Poly Pascal。Anders把该编译器核心授权给了Borland。Anders作为雇员加入公司,并且是后来所有Pascal版本与Delphi前3个版本的架构师。Kahn为Pascal添加了用户界面与编辑器。 | ||
| |||
![]() | |||
![]() ![]() ![]() ![]() ![]() | |||
1983年11月20日 Turbo Pascal version 1.0发布 著名的Tubo Pascal随即风靡世界。 | |||
1986年09月17日 Turbo Pascal version 3.02 发布 支持Intel 8087数学协处理器 | |||
1989年05月02日 Turbo Pascal version 5.5 发布 面向对象Pascal
| |||
1989年05月11日 Turbo C version 2.01 发布 C语言开发集成环境,你还记得吗?:) | |||
1991年02月28日 Turbo C++ version 1.01 发布 著名的C++语言开发集成环境 | |||
1991年后期,Borland发布Borland C++ 1.0 | |||
1993年 Borland发布著名的Borland C++ 3.1,当时微软为MS Visual C++ 1.0 | |||
1991年至1994年,Borland 仍然是Windows平台上最好的C++编译器厂商。10年辉煌岁月。 | |||
![]() | |||
Will The Real Frank Borland Please Stand Up? | |||
![]() | The Adventures of TurboMan | ||
![]() | |||
1992年Borland C/C++的产品经理Eugene Wang,是一位中国人,因Philippe Kahn而离开Borland,去了Symantec,开发出了著名的Symantec C/C++。这一时期,Philippe Kahn花了一亿多美金建造了Borland在Scotts Valley豪华总部,花了一亿多美金买下了Ashton-Tate公司和dBase(并不值)。同时,Microsoft开始向Borland挖角。稍后Microsoft的Visual C/C++小组有60%的成员是从Borland挖来的(--LiWei)。 | |||
1994年06月02日,据华尔街杂志报道Borland在当季度亏损4200万美元,连续3个季度亏损2.2亿美元。公司的股价从1992年1月的86美元跌至9.63美元。 | |||
![]() | |||
1995年02月14日,Delphi1.0发布,号称 VB Killer。获得空前成功,在关键时刻拯救了Borland。
![]() 以后几乎每年推出一个新版本。 Delphi 2.0时,编译器后端就改成了用C与汇编来编写,而不是Pascal与汇编。 名称由来。 | |||
为什么起名Delphi Why the name "Delphi?"
| |||
![]() | |||
![]() | 1995年,Borland 与 Microsoft,Symantec,Watcom 的C++之战 ,当时为Borland C++ 4.5。Microsoft VC赢。从此Borland C++产品开始走下坡路。 | ||
![]() | 1996年10月,Anders在Delphi3发布前离开了Borland。Anders在Delphi3中几乎没有做什么工作,Chuck Jazdzewski扮演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Anders Ohlsson)Anders在Borland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Pascal产品上,也需要新的挑战,由于Bill Gates的亲自邀请,并许诺挑战的机会,Anders加入了Microsoft,起薪,000,00。果然,在Microsoft,Anders称为VJ++开发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然后是C#的设计者,主要的架构设计师,以及.Net的架构设计师之一。(--Marco Menardi) | ||
Borland在几个产品上都与Microsoft展开了战争般的竞争。结果显而易见。 | |||
![]() | 1997年07月30日, Borland发布JBuilder 1.0,进军Java跨平台开发 | ||
![]() | |||
1998年04月29日,Borland改名为Inprise。准备采用新的战略:Integrate the Enterprise。遭遇失败。 | |||
![]() | 1999年中,Dale Fuller临危受命,被请来做Borland的CEO。 | ||
2000年05月16日,困难重重的Inprise取消与Corel的合并计划。广大Borland开发者联合起来呼吁反对合并。此前,Corel欲收购Inprise,进军Linux。(当时Borland的困境以及计划合并的消息,对于所有的Borland开发者打击很大,不少公司转向微软) | |||
![]() |
2000年07月16日,
Borland的InterBase数据库OpenSource化 InterBase 6.0
![]() | ||
![]() | |||
![]() | 2000年11月08日,Borland把名字从Inrise改回Borland。2001年1月完成。 | ||
![]() | Dale Fuller确定新的战略,结束与微软的战争,转为合作关系,同时提出了Made In Borland口号,开始逐渐把Borland带出低谷。 还将一些技术转让给微软,获得2亿美金。 | ||
![]() | 2001年03月01日,Borland发布Kylix 1.0,进军Linux平台。Kylix本意是古希腊的一种带耳朵的酒杯。 | ||
![]() ![]() | 2001年至2002年,Borland陆续收购VMGEAR,StarTeam,Together,CaliberRM等公司及产品,与已有的产品整合,逐步实现构建应用生命周期管理(ALM)的产品战略。 | ||
![]() | 2003年05月06日,Borland针对.NET发布C#Builder C#Builder界面 ![]() | ||
![]() | 2003年09月15日,Borland发布C++BuilderX C++BuilderX测试版试用截图 | ||
2003年10月21日,Borland Launches Next Generation Jav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Borland JBuilder X
| |||
2003年11月3日,Borland 发布 Delphi 8 for .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