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中概念总结一

  下面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从网上找的,方便什么时候不明白的时候查阅,概念涉及到网络、存储、数据库等各方面的内容。

容错(Fault Tolerant)

容错就是当由于种种原因在系统中出现了数据、文件损坏或丢失时,系统能够自动将这些损坏或丢失的文件和数据恢复到发生事故以前的状态,使系统能够连续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

容错FT(Fault Tolerant)技术一般利用冗余硬件交叉检测操作结果。随着处理器速度的加快和价格的下跌而越来越多地转移到软件中。未来容错技术将完全在软件环境下完成,那时它和高可用性技术之间的差别也就随之消失了。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91720.htm

QPS
  QPS每秒查询率
  每秒查询率QPS是对一个特定的查询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所处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准,在因特网上,作为域名系统服务器的机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
  对应fetches/sec,即每秒的响应请求数,也即是最大吞吐能力。

IOPS
IOPS 即I/O per 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数据库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
存储端的IOPS性能和主机端的IO是不同的,IOPS是指存储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机发出的访问,主机的一次IO需要多次访问存储才可以完成。例如,主机写入一个最小的数据块,也要经过“发送写入请求、写入数据、收到写入确认”等三个步骤,也就是3个存储端访问。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2302083.htm

SPOF
Single Point of Failure(SPoF)是指一个系统的这样一个部件,如果它失效或停止运转,将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工作。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在一个要求高度可用性的系统中存在这样的部分,但这种情况在网络,软件应用以及其它工业系统中都存在。

Failover
通俗地说,即当A无法为客户服务时,系统能够自动地切换,使B能够及时地顶上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且客户感觉不到这个为他提供服务的对象已经更换。
  这里的A和B可以存在于各种领域,但一般fail-over特指计算机领域的数据库、应用服务、硬件设备等的失效转移。

并发
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和并行是即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地交替执行。倘若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多个处理机,则这些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被分配到多个处理机上,实现并行执行,即利用每个处理机来处理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这样,多个程序便可以同时执行。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684757.html

并行
并行是指“并排行走”或“同时实行或实施”。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组程序按独立异步的速度执行,不等于时间上的重叠(同一个时刻发生)。要区别并发。并发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程序执行,有时间上的重叠(宏观上是同时,微观上仍是顺序执行)。并行也指8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生物学中并行(parallelism)指同一祖先的后裔在分开之后又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生活,从而产生出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不同类群。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45107.htm

高可用性
  什么是高可用性 (HA)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
  例如我们希望电力、水力服务是高可用性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来度量,即计算机系统平均能够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可维护性用平均维修时间(MTTR)来度量,即系统发生故障后维修和重新恢复正常运行平均花费的时间。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MTTF/(MTTF+MTTR) * 100%。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255.htm

可扩展性
在软件工程领域是指:
  设计良好的代码允许更多的功能在必要时可以被插入到适当的位置中。这样做的危险的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而造成代码被过度工程化地开发。
  可扩展性可以通过软件框架来实现:动态加载的插件、顶端有抽象接口的认真设计的类层次结构、有用的回调函数构造以及功能很有逻辑并且可塑性很强的代码结构。

OLAP
简写为OLAP,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兆(M)字节及千兆(G)字节过渡到现在的兆兆(T)字节和千兆兆(P)字节,同时,用户的查询需求也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已不仅是查询或操纵一张关系表中的一条或几条记录,而且要对多张表中千万条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综合,关系数据库系统已不能全部满足这一要求。在国外,不少软件厂商采取了发展其前端产品来弥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不足,力图统一分散的公共应用逻辑,在短时间内响应非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复杂查询要求。

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
  也称为面向交易的处理系统,其基本特征是顾客的原始数据可以立即传送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即时地处理输入的数据,及时地回答。也称为实时系统(Real time System)。衡量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系统性能,具体体现为实时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即用户在终端上送入数据之后,到计算机对这个请求给出答复所需要的时间。
  OLTP 数据库旨在使事务应用程序仅写入所需的数据,以便尽快处理单个事务。

ACID
ACID,指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四个基本要素的缩写.包含: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一个支持事务(Transaction)的数据库系统,必需要具有这四种特性,否则在事务过程(Transaction processing)当中无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交易过程极可能达不到交易方的要求.

  原子性
  整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可能停滞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
  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
  隔离性
  两个事务的执行是互不干扰的,一个事务不可能看到其他事务运行时,中间某一时刻的数据。
  持久性
  在事务完成以后,该事务所对数据库所作的更改便持久的保存在数据库之中,并不会被回滚。

CAP
C: Consistency 一致性
A: Availability 可用性
P: Tolerance of network Partition 分区容忍性

熊掌与鱼不可兼得,三个目标不能同时满足。如果对"一致性"要求高,且必需要做到"分区",那么就要牺牲可用性;而对大型网站,可用性与分区容忍性优先级要高于数据一致性,一般会尽量朝着 A、P 的方向设计,然后通过其它手段保证对于一致性的商务需求。

BASE
    * Basically Availble --基本可用
    * Soft-state --软状态/柔性事务
    * Eventual Consistency --最终一致性

高可用架构之ACID、BASE及CAP(
http://iamcaihuafeng.blog.sohu.com/137618885.html )

Sharding  
Sharding定义
  "Shard" 这个词英文的意思是"碎片",而作为数据库相关的技术用语,似乎最早见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中。"Sharding" 姑且称之为"分片"。
  Sharding 不是一门新技术,而是一个相对简朴的软件理念。如您所知,MySQL 5 之后才有了数据表分区功能,那么在此之前,很多 MySQL 的潜在用户都对 MySQL 的扩展性有所顾虑,而是否具备分区功能就成了衡量一个数据库可扩展性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当然不是唯一指标)。数据库扩展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MySQL 的推广者经常会被问到:如在单一数据库上处理应用数据捉襟见肘而需要进行分区化之类的处理,是如何办到的呢? 答案是:Sharding。
  Sharding不是一个某个特定数据库软件附属的功能,而是在具体技术细节之上的抽象处理,是水平扩展(Scale Out,亦或横向扩展、向外扩展)的解决方案,其主要目的是为突破单节点数据库服务器的 I/O 能力限制,解决数据库扩展性问题。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126360.htm

缓存
缓存是指临时文件交换区,电脑把最常用的文件从存储器里提出来临时放在缓存里,就像把工具和材料搬上工作台一样,这样会比用时现去仓库取更方便。因为缓存往往使用的是RAM(断电即掉的非永久储存),所以在忙完后还是会把文件送到硬盘等存储器里永久存储。电脑里最大的缓存就是内存条了,最快的是CPU上镶的L1和L2缓存,显卡的显存是给GPU用的缓存,硬盘上也有16M或者32M的缓存。千万不能把缓存理解成一个东西,它是一种处理方式的统称!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907.htm

关于缓存,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Web应用开发中无处不在的Cache( http://iamcaihuafeng.blog.sohu.com/131637030.html )

消息队列
“消息”是在两台计算机间传送的数据单位。消息可以非常简单,例如只包含文本字符串;也可以更复杂,可能包含嵌入对象。
  消息被发送到队列中。“消息队列”是在消息的传输过程中保存消息的容器。消息队列管理器在将消息从它的源中继到它的目标时充当中间人。队列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路由并保证消息的传递;如果发送消息时接收者不可用,消息队列会保留消息,直到可以成功地传递它。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262473.htm

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正是因为软件的特性,所以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透明性。因此,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之间的区别更多的在于高层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而不是硬件。内聚性是指每一个数据库分布节点高度自治,有本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透明性是指每一个数据库分布节点对用户的应用来说都是透明的,看不出是本地还是远程。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数据是分布的,即用户不须知道关系是否分割、有无复本、数据存于哪个站点以及事务在哪个站点上执行等。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489.htm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方式是指以代理服务器来接受internet上的连接请求,然后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服务器,并将从服务器上得到的结果返回给internet上请求连接的客户端,此时代理服务器对外就表现为一个服务器。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5595.htm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 (Outbound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51184.htm

NAS(网络附属存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 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

基本定义  
NAS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器件(例如磁盘阵列、 CD/DVD驱动器、磁带驱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和内嵌系统软件,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NAS通常在一个LAN上占有自己的节点,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在这种配置中,NAS集中管理和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将负载从应用或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有效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用户投资。

  NAS本身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如NFS、CIFS、FTP、HTTP等),而且能够支持各种操作系统。通过任何一台工作站,采用IE或Netscape浏览器就可以对NAS设备进行直观方便的管理。

  SAN 和NAS的区别:
  SAN是一种网络,NAS产品是一个专有文件服务器或一个只能文件访问设备。
  SAN是在服务器和存储器之间用作I/O路径的专用网络。
  SAN包括面向块(SCIS)和面向文件(NAS)的存储产品。
  NAS产品能通过SAN连接到存储设备
  NAS的外观
  NAS是功能单一的精简型电脑,因此在架构上不像个人电脑那么复杂,像键盘、鼠标、荧幕、音效卡、喇叭、扩充漕、各式连接口等都不需要;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NAS在架构上与个人电脑相似,但因功能单纯,可移除许多不必要的连接器、控制晶片、电子回路,如键盘、鼠标、USB、VGA等。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35.htm

SAN
  存储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的支撑技术是Fiber Channel(FC)技术,这是ANSI为网络和通道I/O接口建立的一个标准集成。支持HIPPI,IPI,SCSI,IP,ATM等多种高级协议,它的最大特性是将网络和设备的通讯协议与传输物理介质隔离开.这样多种协议可在同一个物理连接上同时传送,高性能存储体和宽带网络使用单 I/O接口使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大大降低。如通过Switch扩充至交换仲裁复用结构则可将用户扩至很多。FC使用全双工串行通讯原理传输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62.5Mbps,Fibre Channel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S,双环可达200MB/S,使用同轴线传输距离为30米,使用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以上。光纤通道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主要有:点到点(Links)、仲裁环(FC-AL)、交换式网络结构(FC-XS)。点对点方式的例子是一台主机与一台磁盘阵列透过光纤通道连接;其次为光纤通道仲裁环(FC-AL),在FC-AL的装置可为主机或存储装置。第三种FC-XS交换式架构在主机和存储装置之间透过智能型的光纤通道交换器连接,使用交换架构需使用存储网络的管理软件。

FC技术具有以下优越性:
  (1)既具有单通道的特点,又具有网络的特点,它是把设备连接到网络结构上的一种高速通道。而这种网络结构描述了连接两套设备的单条电缆以及连接许多设备的交换机产生网状结构。
  (2)光纤通道最大优点是速度快,它可以给计算机设备提供接近于设备处理速度的吞吐量。
  (3)协议无关性,它有很好的通用性,是一种通用传输机制。适用范围广,可提供多性价比的系统,从小系统到超大型系统,支持存在的多种指令集,如IP、SCSI、IPI。
  光纤通道规范定义的速率最高可到4Gbps,目前T11工程组对10Gbps传输速度的FC规范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之中。

SAN 的典型结构
  主要协议
  FC & FCP:光纤信道和光纤信道协议 (FC & FCP:Fibre Channel and Fibre Channel Protocol)
  FCIP:在IP上传输的光纤信道数据帧 (FCIP:Entire Fibre Channel Frame Over IP)
  iFCP:Internet 光纤信道协议 (iFCP:Internet Fibre Channel Protocol)
  iSCSI: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SNS:Internet存储名称服务 (iSNS:Internet Storage Name Service)
  NDMP:网络数据管理协议 (NDMP:Network Data Management Protocol)
  SAS:串行 SCSI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相关协议 LAN、WAN、TCP/IP
  组织来源 存储区域网络协议由 IETF、ANSI 和 ISO 定义。

  SAN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一种架构,它将服务器和远程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连接起来,使得这些存储设备看起来就像是本地一样。和SAN相反,NAS使用基于文件(file-based)的协议,如NFS、SMB/CIFS等,在这里仍然是远程存储,但计算机请求的是抽象文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磁盘块。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将不同的数据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快速、专门的网络。
  可以扩展为多个或远程站点以实现和备份和存档存储。SAN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通过光纤
  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SAN经过十多年历史的发展,
  已经相当成熟,成为业界的事实标准。SAN存储采用的带宽从100MB/s、200MB/s,发展到目前的
  1Gbps、2Gbps。
  SAN专门用于提供企业商务数据或运营商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管理的网络。因为是基于网络化的存储,SAN
  比传统的存储技术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强的性能。通过专门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直接在SAN里的大型主机、
  服务器或其他服务端电脑上添加硬盘和磁带设备。现在大多数的SAN是基于光纤信道交换机和集线器的。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21.htm

RAID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RAID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其特色是N台硬盘同时读取速度加快及提供容错性Fault Tolerant,所以RAID是当成平时主要访问数据的存储速度问题(Storage)不是备份问题(Backup Solution)。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称为RAID级别(RAID Levels)。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而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

  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 5并不高于level 3,level 1也不低过level 4,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 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及应用(application)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RAID有一基本概念称为EDAP(Extended Data 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其强调扩充性及容错机制, 也是各家厂商如:Mylex,IBM,HP,Compaq,Adaptec,Infortrend等诉求的重点,包括在不须停机情况下可处理以下动作:

    RAID 磁盘阵列支援自动检测故障硬盘;
  RAID 磁盘阵列支援重建硬盘坏轨的资料;
  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备援 Hot Spare;
    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替换 Hot Swap;
  RAID 磁盘阵列支援扩充硬盘容量等。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7102.htm

SSD
SSD = solid state disk,固态硬盘,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等、导航设备等领域。

SSD相对硬盘的最显著优势就是速度,例如一个每分钟15000转的硬盘转一圈需要200毫秒的时间,而在SSD上由于是数据是存放在半导体内存上,能够在低于一毫秒的时间内对任意位置的存储单元完成I/O(输入/输出)操作,因此在对许多应用程序来说最为关键的I/O性能指标——IOPs(即每秒多少次IO动作)上,SSD可以达到硬盘的50~1000倍。

采用FLASH内存的SSD具备相当高的数据安全性,并且在噪音、便携性等方面都有硬盘所无法媲美的优势,在航空航天、军事、金融、电信、电子商务等部门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Via: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72287.html

SCSI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英语: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简写:SCSI),一种用于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立处理器标准。 SCSI是一种智能的通用接口标准。它是各种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这种接口具有以下特性:
  ●SCSI接口是一个通用接口,在SCSI母线上可以连接主机适配器和八个SCSI外设控制器,外设可以包括磁盘、磁带、CD-ROM、可擦写光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仪和通讯设备等。
  ●SCSI是个多任务接口,设有母线仲裁功能。挂在一个SCSI母线上的多个外设可以同时工作。SCSI上的设备平等占有总线。

  ●SCSI接口可以同步或异步传输数据,同步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s,异步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MB/s。
  ●SCSI接口接到外置设备时.它的连接电缆可以长达6m。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5739.htm

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串行连接SCSI接口,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什么是SAS ?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 (Serial ATA,缩写为S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系统的背板(Backpanel)既可以连接具有双端口、高性能的SAS驱动器,也可以连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驱动器。因为SAS驱动器的端口与SATA驱动器的端口形状看上去类似,所以SAS 驱动器和SATA驱动器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存储系统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统并不兼容SAS,所以SAS驱动器不能连接到SATA背板上。由于 SAS系统的兼容性,IT人员能够运用不同接口的硬盘来满足各类应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扩充存储系统时拥有更多的弹性,让存储设备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SAS技术还有简化内部连接设计的优势,存储设备厂商目前投入相当多的成本以支持包括光纤通道阵列、SATA阵列等不同的存储设备,而SAS连接技术将可以通过共用组件降低设计成本。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25942.htm

SATA
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 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在当年的IDF Fall 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