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公交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公交”,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新型信息技术在公交行业的深入应用,实施智能调度系统建设、一码通行、电子站牌、云公交等六大项目建设,在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全量OD分析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高精度自适应AI算法对公交线网、线路现状以及市民出行特征进行分析,自动生成科学合理的公交线路行车作业计划和配车排班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公交线路“双十”改革工作,2024年优化了17条低效无效线路,年均节约运营成本2000余万元,20条线路百公里运量增长超过50%。
同时在78条公交线路、405台公交车实施“集中调度+现场管理”智能作业模式提升公交运营调度效率。这一模式2025年将在全公司推广应用,有望节约成本1500万元以上。
2024年9月30日,在江苏省内首创“常规公交+预约响应”服务模式,开通省内首条响应式“云公交”223路。在7个站点的4个班次实行“响应式”预约,即乘客通过线下预约机、云公交小程序、热线电话等方式发起预约,车辆根据需求开往“云公交”站点接送乘客,推动数字化赋能精准化服务。累计完成订单337笔,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无效运营里程近1200公里。
2024年11月份,成功实现全市范围“一码通行”。同时推进电子站牌建设,围绕地铁主要出入口、旅游景点、重点路段,建成投用267个电子站牌,动态发布公交运营信息,同时加深“公交+轨道”两网信息融合,更好服务“一老一小”公共交通出行。
推进公交智慧无障碍出行,安装112套智慧无障碍导乘系统,通过构建乘客、公交车辆、公交车站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提供基于感知、精准和个性化的视障等残障人群公交无障碍出行导乘服务。
此外,常州公交构建“公交爱巴士” “公交爱养车”“公交爱充电”互联网生态圈,为市民提供一键预约定制公交、在线客服、汽车维保、汽车年审等服务。
“公交爱充电”结合49个公交充电站、537个充电桩、897个充电枪(弓)等资源以及点多面广等布局优势,对外开放31个充电站,充分发挥公交充电设施闲时效益。
同时还推进BRT站台无人化值守改造,启动常州交通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港建设,推动公交场站智慧化管理,以“视频+AI+算法”技术,通过“AR实景大屏”和“数字孪生”等途径,实现对人员管控、车辆监管和场区防控的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力争打造成行业领先的公交场站数字化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样板。
-------------------------------------------------------------------------------------------------
万物互联——安心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