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阅读 快速入门

首先申明两点:

第一:老唐的财务知识,未经系统学习,全靠翻书而得。谬误之处,敬请高手赐教。

第二:这篇文章,不是讲怎么利用财报选股、估值什么的——雪球上这类文章很多——而是谈怎么阅读财报。是针对入门级新手的。

先说件十多年前的陈年故事,提醒依赖基本面进行投资的朋友: 财报绝对不可以是投资者的唯一依赖因素,甚至不可以是第一依赖因素。

故事的主角,是上世纪末的A股市场大牛股,四年涨了60多倍的牛股。年年高增长,营业收入高增长,利润高增长,现金流也相当优秀。一言以蔽之,财报漂亮,企业家对市场判断准确,公司年年达到甚至超越经营目标,其董秘也被江湖传为“天下第一秘”。看好的研报满天飞,是显而易见的白马,股价走势也证明了,任何回调买进的投资者,都赚到了大钱。

说到这儿,估计老江湖应该已知是谁了。对,号称东方不败的东方电子!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家公司的报表全部造假,其过程大致是:

1)     公司94年改制成股份公司时,由于没有获得足够认购。公司从银行贷款,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以1.6元的价格吃下了职工股差额1044万股;

2)     97年上市后(当天股价18元),这部分职工股被分在了几十名个人账户上,由董事长隋元柏和董秘高峰等少数高管掌握。上市后,公司又先后投入了近七亿资金进入这些账户;

3)     公司每年提出当年计划收入和利润,由财务部算出计划和实际之差。销售部按照需要制作合同及发票;发布高增长盈利预告,股票大涨。证券部按照需要的收入金额,抛售个人账户股票,并将资金汇入空壳公司甲;

4)     公司甲或亲自与东方电子签订并履行合同,或将款项分拆打给东方电子的合作客户,由客户与公司签订合同,将对应款项打入东方电子账户;

5)     银行提供进账单、对账单。会计师事务所出财务审计报告;

6)     发布良好业绩财务报告,股价上涨。庄家获利(主庄中经开)、老鼠仓获利、市场参与者获利;

7)     下一年伺机买入股票。重复,重复。这些账户先后在股票炒作中获利17亿,并将其中约16亿做进了公司主营收入内,制造出一只业绩不断增长的大牛股,完成了四次送股配股,最终使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

8)     再后来,一个非常低级的疏漏导致东窗事发。最终董事长判两年罚五万。董秘判一年,罚两万五。总会计师判一缓一,罚五万(呵呵)。

这种造假,每笔合同都有对应现金进入,财报非常完美 。如果不了解其在业内的地位,其市场份额,以及同行的毛利率净利率,或者对照其税收情况,提出质疑。 仅仅阅读并依赖于财报做出判断,容易踩中地雷。 前几天刚刚被查的新中基,同样拷贝的这套老手法,踩雷的照样一大堆。

有了这个故事做引子,有了对财报的警惕心, 牢记财报的第一作用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然后我们再来谈阅读财报。

先说资产负债表

1)财报主要由三张表及附注构成,三张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每张表又分别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

2)母公司就是上市的股份公司本身。而合并报表则包括了上市公司本身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等。由于子公司、孙公司,也是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所以 我们通常关心的经营数据,都来自合并报表 ,是用母公司的经营情况,加上其旗下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孙公司的经营情况合并。合并时,会抵消掉这些母子公司、子孙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

3) 最重要的报表,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12.31日(或季度末)结束那一刻的定格照片。提供那一刻的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数据。

4)资产负债表,是最不可或缺的表。没有利润表,可以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净资产,减去期初净资产,再考虑分红和资本公积变化情况,自己算出净利润。没有现金流量表,也可用资产负债表期初与期末的现金差异,算出本年度现金的变化。

5)资产负债表,很容易看。忘掉那些容易让人糊涂的专业术语。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 表的右边,是钱的来源。表的左边,是钱的去处。

6)钱的来源,无外乎借债或股东投入。所以,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分为负债和权益两大项。它告诉你,公司的家当里,有多少是借得钱,有多少是股东的钱。依照需要还钱的次序列出来,越早需要还的,放在最前面。股东投入不需要还,所以放在最后。

7)钱的去处,组成企业资产。资产按照可变现的便捷度排列。最容易变现的当然是现金,放在最前面。最不易变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什么的,放在最后面。

8)逐项看过去,公司家当一目了然。 对照以前的表格看,可以知道每个单项怎么变的。闭上眼,想象自己是老板,把各类资产如此如此的腾挪,想想他为何这么干,干的对不对,是看财报时最享受的事情。 如果自信心不够,就把所有的数字同比例缩小到自己能驾驭的级别,然后再冒充老板(一笑)。

9)跟同行比照着看, 看不同类别在总资产里占比有何不同,思考为何不同,这个不同是优势还是劣势。 尤其是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款项,预收款项等项目,可以看出公司与上下游之间的地位,展示公司竞争力的强弱 。如此,资产负债表,大致就算消化了。

10)新手,一定要训练自己适应三位一逗点的数字长度,练习着条件反射的找到百万和亿。初期,可以视公司规模,习惯性四舍五入亿或百万后的小钱(一笑),让自己轻松点、冒充老板也踏实点。

再看利润表(也叫损益表)

11)   利润表,最简单,市场最喜欢看,也最容易造假。容易造假的根源,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名词解释自行百度,这里记住一点即可: 因为权责发生制,所以没收到的钱,也可能被算作收入(在资产负债表里记录为应收),而已经付出去的钱,可能不被记录为成本。 当然,有些企业刚好相反,收到手的钱,不记录为收入,没给出的钱,记录了成本。

12)   收入之下,依此是成本,税收,费用,很容易理解。收入减去它们,就是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上一些营业外的偶然收入或支出( 营业外收支占比大的公司,一般要警惕,都是些不让人省心的货 ),便得出了利润总额,交掉所得税后,剩下的便是净利润。强调一句,很多新人不知道的常识: 上市公司报告的收入数字,是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13)    成本,税收,费用各自占总收入的比例,与同行对比,与历史对比,如果比例比较异常,就需要去财务报表附注里,寻找对应解释。如果解释不那么合理,就需要怀疑和警惕。 对投资而言,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是金玉良言。

14)   并非每家参与报表合并的企业,都是由股份公司持股100%的。所以,那些其他股东持有股份,所对应利润或亏损,需要从合并报表里去掉。这个项目就叫少数股东损益。去掉了它,剩下股东净利润,报表上名字拗口,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5)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除以总股本,就得出每股盈利。每股盈利除以股票价格,就是收益率。收益率的倒数,就是市场最常用的指标--市盈率(price/earning),简称PE。和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的简称一样,别弄混了。

然后轮到现金流量表

16)    现金流量表,最简单,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流水账汇总。 卖东西收了多少钱(注意,含增值税),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缴税多少钱(包括缴增值税),给工人支了多少钱,多少钱做了投资,以往的投资赚了多少钱……一笔笔流水账,合并一下同类项,写给你看便是了。

17)   现金流量表,最准确的数字是期初现金总额、期末现金总额,以及二者的差:现金净增加额。其他的数字,据说可靠性要排在前两张表之后。

18)   由于现金的收益率为零,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公司,都不会持有大量现金的,而会选择将现金存银行搞理财什么的。这类东西,被称为现金等价物。

19)   提醒个小问题:资产负债表里的货币,不一定都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曾有一位QFII研究员(也在雪球),就在茅台上碰到这个问题,打电话问老唐,说为何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数值,和现金流量表的现金余额数值差几十亿。其原因,是有些特别约定不能随便动用的钱,例如存进央行的准备金,有特别约定取款条件和期限的存款等,算是货币但不算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0)   为条理清楚,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分成三大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收入的现金和支出的现金情况。投资活动,是企业扩大规模的投资,或者对外的投资及其当期收到回报的情况。筹资活动,是企业筹钱(借债或者发股)收到的钱以及为此付出的成本及红利的分配。

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的企业,通常日子不好过(银行除外) 。这个不用解释都懂,就是平常说的入不敷出。这种企业,无疑要靠融资(借债或发股)过日子,所以对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一般为正。当然,控股类公司,主要收入是投资对象分红收入的,也例外。

22)   对于企业扩张进行的对内对外投资, 一看投的项目是不是在企业能力范围内的。通常,跨行业扩张,不妙的概率大;二看投资回报率。新下注的项目,投资回报率如果不是显著高于社会资金平均回报水平,管理层就是乱来。反之,就是对股东有利的投资。

其他补充

23)   财报里还有一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偷偷告诉你,老唐一般不看,搞不懂在那里去看什么东东。有经验的,敬请不吝赐教,先谢谢了。

24)   两千多家公司,每家公司的年报不低于十万字,也就是总字数不低于两亿,就算你一年有三百天读年报,一天也要读相当于一本《三国演义》,这不现实。

25)    受精力所限,设立一些简单的规则,缩小自己的关注圈,在圈内去挑选,这是每个投资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规则,依赖于自己的投资理念,此处不展开了。老唐自己,是不看ROE(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5%的企业,不看上市未满五年的企业( @刘马克  兄更严格,要满十年的才看)。每一种规则,都可能放掉一些牛股,也绕过一些陷阱,是硬币的两面,摸索取舍吧。

26)   选定了大致要看的股票后,除了三张表以外, 董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是必须细读的内容 。尤其是董事会报告,最好是多年的连在一起读,可以看出董事会说话是否可信,对市场判断是否准确,对企业掌控力是否可靠等等。

27)   三张表中的任何疑问,都需要在附注中去找解释。其实, 附注最好是逐字细读一遍,通常的投资者没什么耐心去读附注。 实际上有些必须披露,却不太想让你明白的东西,都在附注里。要想取得比较优势,别人不读的东西,你得读。

28)   财务报告的其他项目嘛,在第一次读的时候,认真点,逐字读。后面再读的时候,就可以一眼瞄过了。还有开始的那些摘要,反正要读原表的,摘要可看可不看。这样节约不少时间。

29)   一般来说,企业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信息量通常丰富,比年报要大很多。 对已经产生兴趣的企业,招股说明书不可不读 。不难理解,想跟人要钱时的讲解,和钱已经到手后的汇报,态度通常会有差异(一笑)。补充一句,很多企业和招股说明书同时推出的,还会有一份「招股说明书附录」,信息量也不小,别漏过了。

30)   一般来说, 初学者先从贵州茅台的财报看起,是个不会错的决定 。之所以推荐它,倒不是因为老唐持有茅台,而是基于五个理由:1.这个企业的主营业务单一,就是产酒卖酒(去年加上财务公司业务,但很小,小到可以忽略),好理解;2.这个企业年销售量与四五年前的生产量有关系,阅读过程中产销相互印证,可以挖掘出很多表上没有的东西;3.这企业先收钱后发货,几乎不会有什么死账坏账,存货也无需计提跌价损失,报表相对简单;4.市场研究的比较多,自己看不懂的时候,很容易搜索到相关资料;5.更重要的是,在A股做投资,你绕不开茅台。茅台这样的印钞机,至少可以作为其他企业的参照物。这样,从阅读茅台财报入手,时间铁定不会是浪费的。

无论多么头大, 尝试着读完一家企业十年以上的财报 ,你今天觉得费劲儿的疑问,大部分都不再是问题了。

祝各位投资顺利!


财报阅读 快速入门—续篇

意外。周六花了3小时左右,写的财报阅读入门文章,得到雪球朋友们几乎一致的高度评价。大概是因为老唐没经过系统培训,描述很口语化,既没有复杂的图表公式,又没有高大上的术语跑出来吓人吧(一笑)。

大家喜欢看,好几位新朋友给出了显然夸张的表扬,老唐一时虚荣心膨胀,就再次「将双手放在键盘上」,尝试着敲篇续集出来,补充上一篇没有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提醒一下, 这篇可能要比上篇难懂一点,但重要性其实不如上一篇

再次强调,各位看官,但凡发现老唐的描述有误导或错误,烦请毫不客气的指出,无需顾忌任何面子问题。先行谢过。

因为是上一篇的补充,且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上,涉及利润表和流量表的内容很少,就混一起谈了。

1)     有个可爱的问题,放在开头,让开始轻松一点。有朋友问,老唐啊,你上次说「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钱的来源,左边是钱的去处」。可是我手上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左右啊!——是的,有时候,纸不够宽,会计就把左改为上,右改为下,从「资产总计」那一行切断,下面的部分就算是右边——严肃点,不要笑那么夸张好吧啦!

2)     企业有时候会买些股票、债券、基金什么的。买它们简单,买了之后,把他们放在资产负债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却有讲究(债券还可选择放进「持有至到期投资」里)。为何放这里而不放那里,管理层负责决定,理由颇多,复杂又无聊。咱不去管它,牢记一点, 放进去就不能随便改。改动一般有鬼,发现就要高度警惕,搞清楚原因和目的。顺带说一句,除非是政府有了新龟腚,否则公司的任何会计政策变化,都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搞懂它为何要变,变动会造成什么影响。

3)      如果放在「易性金融资产」里,它们的价格变动,要算企业当期利润或亏损(无论卖没卖),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净利润。不过,里面如果有未上市股票,或者无交易商业票据,稍微麻烦点。通常,要么按照董事会批准的某估值模型算差价,要么就按照成本计价了。

4)     一般来说,企业利润的形成,要靠企业对外交易形成。没有交易,而使利润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上条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二是汇率波动,导致持有的外汇价值波动,影响当期净利润。

5)     如果股债基放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其价格变动,不影响利润表,而是计入资本公积,影响股东权益表数据。也就是说,价格变动带来的利润或亏损,不影响当期净利润,但会增加或减少净资产。

6)      商誉,是收购其他企业时,成交价和被收购对象的账面净资产的差额。2007年之前,是按照无形资产的政策,年年摊销。2007年之后的新会计政策,不要求摊销,但要求每年估算是否减值了。( 重要提示:经 @brandon_cheng 兄提醒,以及 @岁寒知松柏 兄确认,商誉是成交价和被收购对象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不是和 账面净资产之间的差额。感谢cheng 兄和岁寒兄)

7)     老唐以前曾有篇文章,谈白酒企业的市净率PB时,说到这些企业的PB看上去很高,实际上只是因为账面低估了净资产。假设股东们把企业按照当前市值卖出去,再瞬间原价买回,企业价值没发生任何变化,而净资产立刻暴涨,PB变成1倍。

8)     商誉,是个奇妙而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被收购过,它的商誉,并不出现在报表里,但它又实实在在是企业得以盈利的重要资源。巴菲特这么评价商誉:“直接和间接的企业分析经验,使我现在特别倾向于那些拥有金额很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商誉,却对有形资产需求很少的企业…… 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商誉是一份不断创造丰厚回报的大礼“。

9)应收票据,分为两种: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商业票据相当于是标准化的欠条,表示没其他纠纷好扯,承诺到日子立马付款。 商业票据的价值,因出票企业信用不同而差距巨大。而 银行票据,可以看成打折的现金。愿意等,到期收到足额现金。不愿意等,给个折扣(贴现率),银行马上给你现金。有些企业,也直接把票据当钱使,支付给自己的供应商。

10)因为票据可以贴现,所以就有了交易市场。正常情况下,持票人将持有的票据贴现给银行,银行也有利可图。但这项业务做大了也可能影响银行自身的资金头寸,于是便会拿些贴了现的票据再出售。其他资金头寸充裕的银行,会到票据市场上去买票。所以,票据业务是银行较大的一块业务。而普通公司如果利用大量闲置资金去从事票据业务,就有点不太正常。所以 如果一家企业报表里的应收票据大到与正常经营不匹配,那就需要报以警惕。( 重要提示:本段原本扯了句和报表无关的普通企业汇票和本票话题,后经 @熊市中那头懵懂的牛 兄指点,说国内现在还只能由银行发汇票和本票。遂将之删去,并拷贝了牛兄在评论里讲解的票据知识。多谢牛兄)

11)   应收账款,就是俗语说的欠账。其他人或企业欠本公司的钱。通常是因为赊销而形成的(其他应收款项目,通常是由销售之外的其他原因形成的)。应收账款,会按照不同欠账的时间,计提坏账准备。计提规则在报表的会计政策里有介绍。一般来说,五年没收到的欠账,财务上就归零了。如果后来意外的又收回来了,会重新算成一笔收入。显而易见, 应收账款栏目是造假的重要通道。但凡要夸大营业收入,手头又没有足够现金折腾的,多会放在应收账款里。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很大的企业,最好持高度警惕态度。

1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点拗口,老唐分几条说。刚接触的朋友,需要慢慢想一下。 递延所得税指的是公司自己算的税额,和税务局认定的税额之间的差异公司算的税,比税务局要收的税额小的,差额部分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公司认为自己提前预付给税务局的钱。相反, 公司算的税,比税务局要收的税额大的,差额部分叫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公司认为自己欠税务局的。这个差额,有些是永久性的,会一直摆在帐上。有些是暂时性的,可以在未来年份冲抵。 (重要提示:@岁寒知松柏 兄指点,此处有个错误。 永久性差异,不会一直摆在账上,而是会由公司调整报表上的所得税费用数字,来和税务局吻合。因此,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仅仅包含暂时性的差异。请各位朋友注意此处的错误。感谢岁寒兄)

13)   当公司算的税,小于税务局认定的税额,按谁的数字缴税呢?当然是 按税务局的数字缴,你敢说个不字咩?虽然你说了也不会挨打,但税务局只当听蛐蛐叫(笑)。两者的差额部分,报表上就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14)   为何会出现税务局认为公司应该多缴税的情况呢?主要有几种情况:1.有些费用,虽然公司实际支出或提列了,但税务局根据政策法规,不认,这会导致多缴税。例如超过一定额度的招待费、广告费、折旧、罚款、慈善捐款什么的;2.有些公司本期一次性支出的费用,但按照税务局规定只能在以后分批扣除的费用,例如坏账准备、修理和保修费用等,会导致多缴税;3.有些收入,被税务局认定为本期收入,但按照公司财务政策,需要在下期才报告的,也会导致多缴税。这些情况都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第1类,会是永久性差异,2、3类,则是可以在以后冲抵的临时性差异。

15)   当税务局认定的税款,小于公司自己报表计算的税款,按谁的数字缴税呢?当然还是听政府的,按照税务局数字缴。这部分差额,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16)   为什么会有税务局算的税款反而少的情况呢?也分几种情况:1.有些费用(例如研发费用),按照公司会计政策分摊在多年里,但根据税务制度,却可以在当年全额税前抵扣;2.某些被公司计入本期的收入,税务局认为可以分为几期纳税;3.国家有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允许某些行业的某些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而公司报表上可能是按照直线折旧法折的,因而,税务局认定的费用,就可能比公司算的大,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加速折旧和直线折旧的名词解释,请自行百度)

17)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讲了五条,看懂了吗?看懂了的话,老唐问一句,对股东而言,是该喜欢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答:资产多好啊,谁会喜欢负债?错了。 递延所得税负债,意味着少缴税或推迟缴税,相当于公司得到一笔外财或一笔无息贷款,是对股东有利的事情。不过,没看懂也没关系,影响不是很大——看完前面令人头痛的五条,然后看见这句话,会不会犹如挥刀自宫后才发现,背面还写着「若不自宫,也能成功」?(大笑)

18)   从上几条也可看出, 费用这东西,对于股东而言,最好是尽可能当期处理了,可以减少或推后公司应纳所得税,相当于获得一笔外财或者无息贷款。但资本市场中,反着来的多。为了利润表好看,许多公司会把费用资本化,也就是把费用列入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假装花掉的费用,是一笔属于公司的资产。虽然也会符合规则,但 经常将大笔费用资本化的企业,尤其是资本化理由很牵强的企业,建议多几分疑问多几分小心。

19)   在建工程,名字一看就知道是啥。但 如果一家企业的在建工程,老是处于在建状态,迟迟不转化为固定资产,通常有鬼。因为一旦转入固定资产,就要开始计提折旧,会降低当年企业报表利润。不转,省了这笔报表上的折旧,会使当期净利润比较好看。而实际上,这个“在建工程”可能已经投入使用很久了。还有更黑的,工程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个偷钱出去的借口,也就没法转固定资产了。这种时候,董事长就在那儿盼啊盼啊:咋就没个地震洪水,或者东突分子来扔个炸弹啥的。好报损失,圆故事啊。

20)   未分配利润,并不意味着都能拿来分配。企业的投入,无外乎股东的本钱,借来的钱和赚来的钱三种。这个未分配利润,是赚来的钱,可能以现金形式存在,可能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形式存在,也可能已经变成房产土地存货什么的了。

21)   职工的工资,会算进营业成本里。而管理层的工资,会算进管理费用里。至于财务费用,数字为正,说明公司有需要付息的债。数字为负,公司没债,还有存款。

22)   现金流量表,有两种编排方法。一种叫直接法,就是我们通常看见的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类。另一种叫间接法,一般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名目,出现在报表附注里。

23)   间接法是从利润表的净利润开始计算,把净利润计算过程中,已经扣除的,但实际不需要支出现金的折旧摊销和计提准备,加回去。然后再加上出售固定资产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加上存货生产占用的现金,以及应收款和应付款变化带来的现金变化,从而得出经营现金流净额数据。这个数字,和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一致的,只是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角度。至于投资和筹资现金流,一看就懂,没啥可谈的。

24)   最后谈谈会计操纵。会计操纵通常有三种目标,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利润平滑化(纯粹废话,打老唐!)。非上市公司,喜欢利润最小化,目的是少纳税。 上市公司,除了更换管理层时,可能大洗澡,使利润最小化以外,通常都倾向于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化。常见的操纵手法有:改变利润确认的时点,变更会计政策,费用资本化,出售资产,计提准备,虚增下期会退回的当期销售,改变合并报表范围等。这个话题比较大,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马丁.弗里德森和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合著的《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

25)财报阅读,个人觉得基本上就这么些内容了。之后的工作,就是读财报,分析财报。财报分析,大体会围绕着著名的杜邦分析法进行的。 杜邦分析法脱胎于一个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x营业收入/总资产x总资产/净资产。其中 净利润/营业收入,看的是产品竞争力营业收入/总资产,看的是管理层营运能力总资产/净资产,看的是企业财务杠杆结合企业生意模式,分析清楚产品竞争力,管理层营运能力和财务杠杆,一个企业的优劣势大体也就清楚了。这方面的文章,雪球很多,老唐就不献丑了。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