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的分层设计理念

无论是在J2EE平台还是在.Net平台下,对于企业级应用来说,一个基本的设计思想就是分层。一提到分层,很多人都知道三层结构,连刚刚入门的程序员都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是,真正能为企业级应用划分出好的层级结构来,还的的确确不是每个架构师都可以搞定的事情。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应用,其中有很多原则性的东西和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还有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注意或考虑不周的话,很可能你的设计就会致项目于死地。我最近就亲身经历这样一套销售相关系统,缺乏对整个项目的整体设计,在UI中直接写SQL访问数据库,系统也不大,三四十张表,但是性能相当低下,经常down机。最终发现,失败不是开源框架和数据库的问题,更不是应用服务器和硬件配置的问题,根源在于拙劣的设计导致。希望以后大家在做项目的时候能注意点。

 

常见的层次结构

从最常规的分层结构来说,系统层次从上到下依次为:

表现层(UI Layer):主要是客户端的展示。

服务层(Business Service Layer):直接为客户端提供的服务。

领域层(Domain Layer):系统内的领域活动。

数据访问层(DAO Layer):数据访问对象,操作数据库。

 

分层结构设计的原则

其中关于分层,还是有些指导原则的:

1)上层总是依赖其下层,依赖关系不跨层。

2)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服务层为出发点,把系统需要提供的功能抽象为服务,然后进行分析,确定Service接口中的方法。是要控制Service的数量,通常将一个模块的服务都集中到一个Service中来处理。

3)设计不能从数据库的表出发,创建DAO,再创Domain,然后Service,这实际上是对系统分层的误解。

4)服务层的实现依赖于领域活动。系统最核心的设计就是将系统中的实体划分为领域模型。

5)每个接口的职责范围明确有界。每个接口都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那一块,而不要牛槽伸出个狗舌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DAO中胡乱操作别的表。

 

切不能为了分层而分层

在我所做的系统中,常常看到一些糟糕的编码:系统设计从数据库的表开始,一个表对应一个DAO,一个DAO对应一个domain,一个Domain对应一个Service,实际上Service的接口和DAO的接口基本上一样!导致Service的接口方法超多!到了表现层,前台程序员在写Action的时候,反复的调用各种Service方法,代码凌乱而且繁琐。说实话,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分层而分层。这种分层就相当于重复调用,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的设计应该是,一个领域活动会聚合对应一个或一组DAO,来完成一个领域活动。而一个服务可能包含多个领域活动。比如一个转账的业务,对应两个领域活动。两个帐户的金额分别发生变化,需要操作一组领域活动,而每个活动需要操作很多表(调用多个DAO)。事务的控制我们可以放到Service层。

 

时下的领域模型驱动设计

目前,越来越多的架构师喜欢领域模型驱动设计,针对系统的领域模型建模,然后上层直接是Service,Service下面就是领域活动层,从而去掉了DAO层,这样做的优点是系统设计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但缺点是当领域活动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引起领域活动层代码的变化。并且,当要更换持久化框架或者技术时候,领域活动要重新实现。但综合考虑起来,这样带来的优点也很多,而实际上更换数据库和持久化框架的情况很少,因此这样的设计也是有其合理性一面的。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原来的DAO和Domain层合二为一,但上层的设计思路还是一致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