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日常跟进系列之六:开发与跟进

这是敏捷开发日常跟进系列的第六篇。 (栏目目录

产品负责人常常被描述成在计划会前准备好用户故事,在计划会上讲解并帮助开发团队估算后就万事大吉,只等月底接收“可工作软件”的样子,其实如果真的这样,很容易出问题。

需求精化

这是发生在迭代周期中间的常规活动,产品负责人会与团队密切接触(确切说如果能经常坐在一起更好),在每个故事开发的前夜或中间,将之前讲解过的用户故事更详细地描述一番(有时候是在看到开发一半的半成品后做一些细化或更正)。

一般认为产品负责人在开发的中间来打扰开发组工作是不令人欢迎的行为,那这两者之间到底区别何在呢?

在以后将会编写的一个《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中将会提到,产品负责人要做到“迭代期内无变更”,必须要做好长周期的研发管理,就是为每个版本每个迭代提前设定好目标。因此落实到具体迭代的时候,这个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发生变化的,但“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则可能经常在变化。

需求精化的过程,就是产品负责人帮助团队更好地达到目标的过程。

“需求精化到底包含哪些活动?”确切说,只要把产品负责人和团队放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可能会对模糊的需求进行细化;可能会根据半成品做一些调整;可能给开发人员讲解一下用户背景……总之试一试,就知道了。

NEC的迭代开发中甚至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忘了是一个月中的第10天还是第20天),产品负责人会帮助全组对下一个迭代的故事进行一次提前通告,以帮助团队预测到以后发生的故事,从而略微地为未来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既有提前了解业务的方面,也有潜在的在架构上为扩展做一些有限的准备。

跟进人,渐进评审

若开发组的人数众多,而产品负责人只有一个,他的工作会相当繁忙,顾此失彼。

跟进人制度是在产品负责人团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产品负责人团队,就是多个对产品了解的人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行使产品负责人的职责,典型的如软件或嵌入式产品研发中的产品总监-产品经理-产品专员团队,游戏团队中的主策划-策划组长-策划团队。

而跟进人,就是针对某个用户故事,指定相应的产品负责人团队的某个组员,来跟踪故事的开发进展。

跟进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用户故事一完成的时间点就进行评审、改进,防止了到最后却发现故事实现的不好,一则返工浪费时间,二则影响了上线日期(只能下个迭代修改)。

跟进人制度和渐进式评审在网络游戏的敏捷开发中非常普遍,原因是网游的策划人员比较多能完成跟进,而且对于“影响上线”比较敏感。

个人感觉跟进人制度和渐进式评审在普通研发中也应该推广,无论如何如果用户故事因为“只差一点,需要改进”而不能交付,要延期到下一迭代中,的确令人沮丧。

故事板安排技巧

故事板的一般概念就不多说了,无外乎几个栏目:待开发-开发中-待测试-测试中-待发布-发布之类的,大同小异。

一个技巧则是“开发中”这一列一定要窄,含义是不要同时开发多个故事,最好结束几个再开几个。目的是不要所有故事开始了却都没有结束,导致最后无法交付。

这也使得跟进人不会太忙乱于多个故事,可以一个一个介绍,一个一个评审。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

 

  • 6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是由Robert C. Martin等人合著的一本著名的软件开发实践指南,全面介绍了敏捷开发的原则、模式和实践。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灵活、协作和迭代的开发,致力于快速交付高质量的软件。 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则是满足客户需求是首要任务。它强调开发团队应该与客户紧密合作,及时沟通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开发计划。其次,它提倡频繁交付可工作软件,以获得客户尽早的反馈和验证。第三个原则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取代繁琐的文档,以促进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该书还介绍了许多敏捷开发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迭代和增量开发。迭代开发是将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会交付一个可工作的软件部分,使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掌握进度和质量。增量开发是指以模块化的方式逐步构建软件,每个增量都能带来新的功能或改进。这些模式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管理项目、降低风险并提高开发效率。 在实践方面,该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例如,它推荐使用持续集成来保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集成是指将开发人员的代码经常集成到共享存储库中,并自动进行构建和测试。此外,该书还介绍了敏捷开发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如测试驱动开发、结对编程和自动化测试等。 总的来说,这本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敏捷软件开发的原则、模式和实践。无论是新手开发者还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指导,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 回答2: 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迭代、协作和灵活的软件开发。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反应需求变化、频繁交付可用软件等原则。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是一本由Robert C. Martin编写的经典著作。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敏捷软件开发的原则、模式与实践。它通过精炼的代码示例、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开发过程中采用敏捷的方。 该书中介绍的原则包括SRP(单一职责原则)、OCP(开放封闭原则)、LSP(里氏替换原则)、ISP(接口隔离原则)和DIP(依赖倒置原则)等。这些原则旨在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等,使软件开发更加灵活和高效。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敏捷开发模式,如TDD(测试驱动开发)、重构、迭代和增量开发等。这些模式帮助开发团队在迭代开发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需求、编写高质量的代码以及及时应对变化。 此外,书中还分享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敏捷开发团队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些实践经验,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构建高效的开发团队、合理分配任务、高效沟通等。 总之,《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是一本对于想要了解和应用敏捷开发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介绍了敏捷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模式,还通过实践经验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原则和模式。这本书对于提升软件开发团队的敏捷能力,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回答3: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The Pragmatic Programmer)是一本由Andrew Hunt和David Thomas合著的经典软件开发指南。该书介绍了敏捷开发的原则、模式和实践,对于软件开发人员和团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该书首先介绍了软件开发的各种原则,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代码管理与维护、测试与调试等方面。根据作者的经验,每个原则都给出了具体的实践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帮助开发人员以更加敏捷的方式进行工作。 接着,书中介绍了一系列经典的软件开发模式,如责任链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等。这些模式是针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详细解释了每种模式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式。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践技巧和工具,如版本控制、自动化测试等。这些实践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实际项目中的经验和教训,让读者从中受益。 总的来说,《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软件开发指南。它不仅向读者介绍了敏捷开发的理念和原则,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用技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人员,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