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思维:谁为微信公众账号负责?


       最近参加了一个行业间的高峰论坛,期中名片上当然不乏二维码的身影。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数人扫描二维码发现是个公司公众账号后,毫不犹豫的退出了,继而说:“我扫一下你的微信二维码吧!我只加个人~“十有八九都是这种情形,笔者不禁在想,那这个二维码印在名片上面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微信公众账号刚兴起之时,也许这种新颖的模式会让大家乐意扫描关注下。而随着微信公众账号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信息内容也变得同质化,人们肯定是屏蔽所有没必要的信息干扰。在信息如此对称的时代,你一个公司发出的新闻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重要。那么,谁给你的用户选择关注的理由?积极拥抱互联网并不是说你接入到互联网就能实现转型,关键还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只有真正理解了互联网,你才能在这个时代游刃有余。

     不可否认,微信公众账号是建立用户与企业良好沟通机制的桥梁。有了它,企业更方便传播自己的观念与动态,是一大乐事。可是互联网时代赋予了用户无限大的权利,用户不再听由你的教导,如果你没有让他感觉到“爽“,也许他就主动把你KO了。用户听你的,必然是你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不是像现行的公众号满世界的拼文章,到了用户受众手机里,很容易就出现了雷同的信息。像我这样的,闲来无事就开始筛选公众账号,决不允许太多无价值公众号出现在我的视线。

      说到底,微信圈构筑的是强关系间的社交圈,在这里信任感更多。那么,公众账号一定也要是成为用户的“强关系“之一,成为一个具有明显标签的社群。这样才跟微信的开发定义和谐,从而有长久的发展空间。社群,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同一的价值观,在这个区域生活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你的品牌代表了什么?你的品牌主张又是什么?比如小米构筑的社群中,它圈住的就是“为手机发烧的发烧友”,无论你是否现在需要换是手机,只要你热衷于电子产品,没有理由不加入到这个群体中。回到今天的活动现场,如果你的组织公众账号有很鲜明的情感定位,比如“商企强关系构建者”等等,相信用户不会一看到介绍就马上退出。要知道能来参会的人,基本都是有相关关联的企业。如果这种有关联的用户你都无法把握,那怎么去发展其他用户?据京东数据统计,他们开发一个客户成交,需要的成本高于200。客户开发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应将注意力放于现有资源的维护上。

        不过,置之不理,找不到精准扫描理由已经成为了目前公众账号运营所陷入的困境中。微信内容不管做的再好,都得从用户关注开始。如何诱导越来越精明的用户关注并持续关注公众账号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大难题。也难怪云来公司开发出轻APP,不通过关注公众账号,不下载任何安装包,扫描二维码即可以直接进入内容页面,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人性化的互动模式,很自然就将用户带入场景中,与品牌产生共鸣。相比于复杂过程关注的公众号,这种表现形式简直是帅呆了~直接表达需求,你需要什么,我马上给你什么,并完全超出预期。极速连接、去中介化、用户体验,这不正是互联网思维的完美体现吗?

      笔者曾经与资深互联网专家,云来公司创始人谌鹏飞有过一段对话,其中他提到了社群经济:(以社群成就无需细分的定位、无需广告的营销),他指出了社群思维对用户和对企业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就给大家罗列出来:

      对于用户:兴趣比归属更重要。用户更加相信的是“实在”的推荐,朋友的好评远胜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而连接的便捷性,让用户更容易选择其他用户好评的产品;

       对于企业:社群比细分更重要。随着消费者态度数据的可获得性越来越高,基于生活形态的市场细分方法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社交网络时代,以企业为视角的高傲的消费者细分定位,已经赶不上市场更新的速度了。唯有主动地构建和培育用户社群,才有可能赢得成功。

      微信公众账号只是互联网工具之一,知道与会用工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在《舌尖2》的心传中,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大师的门生都能学得师傅的精髓,这需要师傅长期的言传身教。那么互联网的精髓也不是用用工具就能学会的,必须真正的转换思维,重新思考这个时代。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463193/blog/27067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