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奇医”[7]

第七章   登上经络健康快车

一、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

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

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3.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按摩为补,逆著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4.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此处,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冶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搓揉这个部位就行了。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治病效果绝不会好。

先从我们最常用的足太阳膀胱经(下面简称“膀胱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

膀胱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颈后、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请打开→经络彩色图或经络动画图〉

当膀胱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阴穴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涌泉穴上行。这时经络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阴肾经(下面简称“肾经”)

肾经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胸部,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膀胱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1.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动的,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2.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开了,走在人体的外侧是膀胱经,走在人体的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 。

3.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是阴经中阴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符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

4.膀胱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所以在膀胱经上进行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进膀胱经向下流动的力量,反过来就是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脏。

而在肾经上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的时候,肾经运行快了而膀胱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空缺、中断。这就是只按摩肾经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虚的原因。

与膀胱经相连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下面简称“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著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上面颊,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与膀胱经相连,另一个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

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属于阳经,与膀胱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当膀胱经不舒服时,就会有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按摩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心经(下面简称“心经”)相连。心经起于心脏,它有几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到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然后走向小指外侧的小肠经的少泽穴,再往上循行。

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长长的经络。所以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心经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按摩它既能冶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侧的小肠经就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与之相表里的心经也会有瘀堵、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心经,从腋窝处往下轻轻搓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里多搓搓揉揉,这样就可以治疗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所连著的所有脏器的毛病。

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长长的经络,它们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那么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心经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下面简称“脾经”)。这时,有人会问,一个是少阴,一个是太阴,好像在阴阳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再说。

与膀胱经相连的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下面简称“心包经”)相连,是阴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络走到这里,好像与刚才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与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气,这时,进入了腹部、胸部的经络需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继续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经--足阳明胃经(下面简称“胃经”),它也是通过腹部的,但其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的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一次补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肾经传递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所以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下面简称“三焦经”),又与走在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下面简称“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下面简称“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下面简称“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二、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经络上找到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这样再去记忆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组去记,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顺它。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就已经很清楚了,而这3组大经络又是谁先谁后呢?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另外,用经络冶病要选择好时辰。中医学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如白昼黑夜的交替)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第一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300500  肺经

500700  大肠经

700900  胃经

9001100 脾经

第二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11001300 心经

13001500 小肠经

15001700 膀胱经

17001900 肾经

第三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19002100 心包经

21002300 三焦经

2300100  胆经

100300   肝经 

那么,这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升,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肘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J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去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要补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我国自古的各种武术中,都会提到「丹田」。当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它会在人体前后的正中在线的任、督二脉上运行,前面的为任脉,后面的为督脉。

当气流在任督二脉运行一周后称为「小周天」,这个小周天走在人体正面的是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里,直接连结脊髓、脑,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的关联。任督二脉同时与全身的各个脏器相通,当真气充足时,这些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

任、督二脉的功能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又认为胞胎的形成始于肾,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肾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门火,能温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纳气等。

自古有很多修炼内功的心法,都能生气、养气,其实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经络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禅定,不吃不喝,用修炼来的内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气功运动来疏通经脉。

如果你能去修炼内功或每晚坚持打坐,直接让你的丹田之、充盈,去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是再好不过的,可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气血,来补足肾气,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同样功效。

第八章 生活在人体的仙药田里——天天健康不是梦

一、按一按耳朵就能治百病

一天,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年妇女在我的座位旁站了一会儿,突然双手捂著肚子蹲在了地上。见到这种情景,我赶紧站起身,让她坐在我的座位上。我出于职业的习惯,就问她是不是肚子痛,她说是的,我说你在你的耳垂处找最痛的点,找到后用劲按,能止痛。她听后马上就把用手在两个耳垂处摸了一会儿,然后用力地按压起来。只过了十几秒钟,她就惊讶地抬起头对我说,还真管用,肚子痛好多了。她又继续按压了不到一分钟,这时她的脸上再也没了痛苦的样子,腹痛已完全消失了。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来我家玩,我发现她的头不敢转动,一问才知道晚上睡觉不当心落枕,正想问我有什么好办法呢。我就在她两个耳朵上的枕穴上按压起来,刚一按压她就大叫「太痛了」,我说你忍一会,等疼痛缓解一些时,你的颈子就可以转了。我按了23分钟后,让她活动一下颈子,她说真神,僵硬的颈子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又继续按压了几分钟,再让她试试,她的颈子已能自由活动了。我说一定要抽空经常按摩这个地方,夜里睡觉注意不耍贪凉,以后就不会再复发了。

人的耳朵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耳朵上的主要穴位连起来,其形状恰似倒置于子宫中的胎儿。而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受到疾病侵犯,耳上的某个特定穴位就会产生预警信号。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很多中医高手还可以通过观察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现象来协助诊断疾病。比如在冠心病病人的耳垂处常可见到一条斜形的皱痕,此皱痕被称为「冠心病沟」。耳垂对血管缺血现象很敏感,一旦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时,耳垂组织就会发生缺血现象,并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变化,依据这条斜线状的皱痕来诊断冠心病,准确率可达90%。人们在医院里也可以见到医生在患者耳朵上某个特定的穴位埋药籽或埋针,以此治疗各类疾病。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套见效最快的耳部自我按摩方法:

1.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处,直至该处感到发热为止,然后再往上提揪520次。此处主要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踩、膝、胯关节的反射区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2.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

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和揉捏,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区。

3.下拉耳垂法

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主要对应头、额、眼、舌、牙、面颊等处。

4.按压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同样来回摩擦按压至感觉发热、发烫为止。此处主要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区。

5.推上下耳根

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著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劲推4050次左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会有明显的发热感觉,这对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们不妨试试看。

一套操做下来,最多10分钟的时间,你的面部血液循环就会明显改善,同时也促进了面部代谢产物的排出。坚持做2个月,你的面部就会富有光泽、弹性十足。

做完这套操后,再用十指梳头100次,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

这套简单的耳部按摩操,可以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做一次。除了上述好处,它还能起到强壮内脏的效果,特别是坚持下去可以补肾、固肾及治疗气虚,对肾虚、尿频、夜尿多、前列腺炎及阳痿的人有明显的效果。对遗尿、哮喘及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每天睡觉前给他按摩双耳5分钟,坚持下去,就可以根治这些疾病和增强孩子的体质。

二、找手治病,一按就灵

1.按压小鱼际治疗腹痛、腹泻:有些人经常会腹胀和腹泻,可以按压手上的小鱼际处,寻找痛点,此点多数是在小鱼际的后1/3处。用劲按压100200下,两只手上都要按压,很快就会见效。

以前,我的肠胃非常不好,从不敢随便在外面吃东西,吃后经常会腹胀、腹痛,严重时还会腹泻。后来我就每天按压小鱼际上的痛点,感觉用手按的力度不够,就用笔端或茶杯盖上的小把手按压,刺激的强度也就大了,腹胀、腹痛、腹泻的次数越来越少。

一次,一位中年女士因长年慢性肠炎,经常腹痛,从不敢长时间逛街,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腹痛找厕所,她说患此病已经十几年了,生活诸多不便。我把这个方法教给她后,她每天按压小鱼际3次,一次200下,坚持了一个月下来,再也没有出现腹痛了,以后也没复发过。

患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系统疾病的病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治疗。但冶疗的同时,一定要忌食一切寒凉的食物,再配合每天早上一碗姜水冲鸡蛋,效果更好。

2.按揉大鱼际上面右侧部治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有胆囊系统疾病的人都知道,当吃了油腻、不消化东西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腹痛,而且胃还绞得难受,这时你就要去按压受伤胆囊的反射区,它在生命线的起始端向下的内侧,也就是大鱼际的右上侧。

这时仔细观察这个部位,如果有微微的凸起,而且按压时会有疼痛的感觉,你就在此处按压,两只手上都要按,效果才好。要坚持一天2次,每次每只手各100200下,不久,这种难治的疾病自然就会消失的。另外这个部位的按压同样可以借助笔端或是杯盖上的小把手,既省劲又见效快。

3.止咳穴根治咳嗽:在手的第四、第五指下端之间的这个区域是气管的反射区,医书中称此处为止咳穴。当有痰不易咳出,或嗓子痒得难受,老想咳嗽时,你就按压这个部位。如果发现全是松软的肉使不上劲,可以斜著向第五指根部的骨头上按压,这样刺激才明显,特别是孩子咳嗽时,你帮他在其左右手这个部位各按压几十下能减轻咳嗽。成人咳嗽时,去按压这个部位100下,之后会有胸部慢慢有舒展开的感觉,痰也容易咳出来了。

三、足部按摩要分时间、季节和体质才有效

现在很流行足部按摩。它确实能治疗很多的疾病,因为脚是人的根,在根上疏理、疏通的效果当然是最好的。但你又反过来想过没有?按摩足底就如我们生炉子一样,炉子里堆了很多的煤块,塞得太实了,火就不容易烧得旺、烧得透。只要在炉子底下一捅,让其稍有一些空隙、松动,整个炉子的火就「腾」地一下燃了起来。但是炉子已经烧得很旺了,你还在反复地桶炉底,只能是大量消耗煤块,浪费能源,而且时间一长,架得太空了,炉子的火没了底气,燃烧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还会有熄灭的危险。

足部按摩就和捅炉底是一个道理。很多人在刚开始做的时候,感觉效果非常明显,就是因为它的确非常有效地疏通了经络。可时间一长,人反倒容易疲劳了,特别是在冬天,是贮存能量的季节,要是还在做足底按摩,还在不断「捅炉底」,大量消耗自身的能源,可想而知,身体反倒会越来越虚弱。

所以说,足底按摩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病保健的方法,只要正确运用,是能帮你除病健身的,可用得太勤、不分季节、不分体质地随时都在用,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冬季尽量不做或少做足部摩。如果非要做,半个月一次就足够了。做足底按摩的同时,补血、补肾的食疗必须跟上。身体虚弱的人最好少做,如果要做的话,不要做全足按摩,只要针对身体出现的不适之处,选择一两个反射区,对症按摩就可以了,而且按摩的时间不要太长,几分钟就行了。

四、按摩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要义

孩子和成人的按摩是有区别的:给孩子按摩时,无论你摸到哪里,都是松松软软而又富有弹性的,就如新土一样,是很疏松、没有板结的,与中老年人僵硬,缺乏弹性的肌肤不能同日而语,而且孩子爱动,每天不停地运动,已经起到了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T,所以给儿童按摩主要是为了日常保健,使营养全面、均衡。当孩子生病时,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哉位做重点按摩。如捏背、推小手等,就可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健康发展了。

因为孩子的经络要比成人畅通得多,所以给孩子按摩时要注意的是,时间要短,力度要轻,范围要小。各种小儿常见病的具体按摩方法请参照「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丛书的第3册《儿童经络使用手册》。

按摩要分季节:四季的交替所对应的是人体阳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按摩经络也要遵照这个规律。按摩最好的季节是春天和夏天,这时,万物都在生长,温度已渐渐升高,人体的毛孔也开放了,所以疏通经络特别有利于人体排瘀,这个时候最好以按摩配合刮痧、拔罐的方法将人体的毒素清理出去,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每年经过这样的处理后,患癌的机率会大大下降,耐热能力也会加强。因为经络越是不通,热毒就越不容易散掉,就越发感到闷热,而疏通了经络,身体轻快、畅通了,也就不怕热了。比如孩子经络通畅,大热天里都仍在到处玩耍,而中老年人经络不畅,稍热些就浑身难受,透不过气来,所以一个人能不能耐热是由他的身体素质和经络是否通畅决定的,身体真正健康的人是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秋天和冬天时,温度下降了,这时最好是天天用温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再配合一些局部的保健按摩如按摩耳朵、用手梳头、按摩手臂、揉腹等,这样就能起到养生,补气、提气的作用。

按摩配食疗,效果真正好:如果你的食疗做得好,按摩的效果就更好。就如一块冰,光是凭外力去砸,的确能使冰变得破碎,但它还是依然存在,不容易完全化掉,而一旦气血补足,温度上来了,冰就自然融化成水,四处流动,从而灌溉全身。

五、让体内的朝阳冉冉升起----背部撞墙法

当你感到腰酸背痛时,如果有人帮你捶捶背部,按摩一下,顿时会感觉轻松许多。在医院里,背部的推拿按摩就可以治疗许多病症。在公园里,有很多老人都在用背部撞树来锻炼身体。

人体背部的脊柱及脊柱的两侧,分布著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广泛的联系。中间的督脉是人体阳气的总水库,是保证人体生命力旺盛的总源头,两侧的膀胱经是人体内最长、穴位最多的重要经络。每天坚持刺激背部组织上的经络,能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和消化功能,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现代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进行户外锻炼,那就利用家中或办公室的墙,一样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离墙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锺撞一下,并随看撞击的节奏自然呼吸。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要协调均匀。碰撞的顺序依次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侧背部,争取整个背部全部撞到。当撞击上背时,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当撞击下背部时,可以刺激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和主冶胆囊疾病的胆俞穴,还有健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等。撞击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击背的侧部,能够宽胸理气、治疗肋间疼痛。还可以尽量挺胸,向后撞击颈肩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

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在锻炼过成中也应该注意做到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锺,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撞击到背部已明显发热,这时背部的各个穴位及其所属的脏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养,从而极大地激发出了防治疾病的巨大潜能。一般撞击后背几分锺后,就会有打嗝、放屁等情况出现,这是体内脏腑排泄废气的结果。这是背部撞墙法特有的通络顺气的功效,这不是简单地做做背部按摩、推拿能与之相比的。

这种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纪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锺,而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柱病、内脏下垂、血压过高、晚期肿瘤等症的病人,则不宜用此法锻炼。撞击背部时,有少数人会有头晕、头胀、头痛等不适感觉,这是人体经络调整的正常现象,不要担心,只要酌情控制撞击的时间及力度,这些症状会渐渐地消失。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照这种方法锻炼,都可以收到特别明显的效果。有的人颈椎病、腰痛明显好转;有的人治好了多年的慢性咳嗽;特别是一些长期吸烟的人,通过对背部及肩胛下的肺底部的撞击,排出了堆积的很多积痰、细菌、污染物;如果遇上感冒,背部撞击后会觉得感冒的症状明显减轻;坚持的时间长了还会有明显的降血压、治便秘、冶哮喘、治失眠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甚至还能矫正驼背。

用背部撞墙法强化身心,既方便,又疗效显著,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你可以随时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找到一面墙来锻炼身体。朋友们不妨在百忙之中每天抽出半小时来为自己的身体加油、充气,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六、好好养育我们的根---天天泡脚法

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以给劳累一天的各个脏器送去最实在的关怀,同时,泡脚后人会睡得很香,又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现在洗浴的方便使很多人从不单独泡脚,而洗澡及泡澡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大多流向肢体,内脏及脑就容易出现缺血的症状,所以,过度疲劳、身体虚弱的如洗澡及泡澡时容易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

泡脚时要用高一些的桶来泡,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以及小腿处的经络,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而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调节体温,降虚火。另外血液循环的改善,对血压有非常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所以我建议朋友们忙碌了一天后,一定要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身体放松、调节。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只要天天坚持,仅泡脚这一项保健方法就能使你多活10年。

1.泡脚的方法

泡脚要用桶来泡,木桶虽然保温效果好,但太沉太贵,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买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边泡一边加热水。现在有很多电动泡脚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样深,那就更好了。

2.泡脚的时间

一般人都会选择在临睡前泡脚,这样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点左右,也就是膀胱经和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泡脚,这时补肾的效果最好。

每次泡脚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一边泡脚,一边喝温水或生姜红糖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让寒湿及时排除体外。

孩子泡脚多数是用在冬季或受凉感冒时,感冒时要泡出汗为止。

3.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30193/viewspace-497958/,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30193/viewspace-49795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